-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程倡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即提倡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究性。而要让学生真正地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我以为:探究性的数学课堂,主要包括学生研究与应用意识,参与表达,信息交流,数学问题解决,拓展思维等几个层面。本文拟针对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谈谈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景设计方法。
一、定向激发,展示背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
新知识的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好的导入在看似泛泛而行的师生活动中,逐层展现知识背景,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兴趣的活力,又不至于偏离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对这节课,这个知识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努力使知识的呈现背景体现现实性,富有挑战性、趣味性,是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景设计追求的目标。
我在处理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二)(内容是介绍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时,设计了一个游戏情景作为知识背景的展现方式,下面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师: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数学学习更充满了智慧的挑战和追求新知的乐趣。不能把学习当成任务,而要把每一节课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机会,关键是要自信。我们的口号是?
生: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师:今天上课前,教师和大家一起先做个游戏。全班男生作一组,女生作一组。由于在前一次素质检测中M(男)同学和W(女)同学进步最大,我们把男生组命名为M小组,把女生组命名为W小组,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我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介绍抽签积分规则,在紧张的气氛中,每组2名同学分别由一名抽签,一名在黑板上记录,三次抽签记录完毕,男生发出了叹息声。)
师:从刚才男生遗憾的叹息中大家已知道了比赛的结果。作为男教师,同性相怜,老师在想:如果不改变刚才抽签的结果,改变一下记录的顺序,能否改变我们男生的败局呢?
生:(议论纷纷)不行吧?
师:真的不行吗?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看下面的“计算并观察”……
(进入对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讨过程)
在上面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小组命名达到了激励的目的,抽签比赛形式简单,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很多学生巴不得自己亲自抽一次,当男生失败时,教师又紧扣学生心理,交换记录顺序能否改变比赛结果呢?巧妙地与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联系,起到定向激发的作用,引入今天的课题。学生下面研究的热情可想而知。
二、启发诱导,揭示原型——以指导实践为基础,问题设计贯穿实验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而后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展示知识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激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00八年五月,本人在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中执教《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这节课如果类比全等的判定让学生得出猜想,由于边的关系的弱化,我认为过于牵强,要让学生真正弄清此定理的来龙去脉,必须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师生动手实践,启发学生猜想,提示定理的原型。下面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如图1,ABC中,DE∥BC,那么ADE与ABC什么关系?
生:相似。
师:为什么?
生: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三角形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师:(出示演示教具——如图1状重叠的两三角形纸片),现在我们把ADE从ABC上搬下来(如图2),让它们“分道扬镳”,它们还相似吗?
生:(笑)相似
师:刚才我们由DE∥BC得到ABC∽ADE,现在破坏DE与BC的平行关系后,它们仍然相似,这说明DE∥BC只是表面现象,那么导致两三角形相似的自身原因是什么呢?(演示三角重合关系,学生得出猜想)
为什么要让两个三角形“分道扬镳”?其一是充分提示图形之间的关系,从特殊的相似,推广为一般关系的相似,为猜想开路;其二是,在后面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解铃还须系铃人”,又让两三角形“重归于好”还原成图1的形状,很好地体现思维的发散和综合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三、类比挖掘,展示困境——以引导思考为目的,问题设计贯穿开放性。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而思维能力又是数学的核心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情景,并逐步展示困境,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地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以激励评价为手段,问题设计贯穿创造性。
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准立异二月花”。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做标准立异的二月花。特别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要创设激励评价的机制,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并鼓励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
我在处理初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能表示什么》课堂总结时,曾有这样的课堂经历:
师:今天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儿,下面大家对照这几个问题谈谈你的想法(出示问题)
①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②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③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④本节课中用大柴摆正方形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⑤本节课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大约三分钟)
师:谁能谈谈你的收获?
生:这节课我的收获是学到了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今后我要对同一个问题努力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要多角度思考,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这节课我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觉得干巴巴的太难学,这节课教师让我们自己找规律,没想到我也能自己找到规律,而且发现用字母表示数后表示规律更方便了!
师:谢谢你对数学的再认识,作为数学爱好者,老师欢迎你的加盟!
生:(笑)老师,我们在这节课中找到了表示规律的方法是四种,我还有一种方法不知道对不对?
师:请把你的这种方法在明天的课前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来分享,如果方法正确,就以你的名字命名为××方法,好不好?(全班笑)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课程教学反思10-27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1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5-22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经典)07-10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08-04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07-09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1-05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15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