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具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图片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
吗?(板书:杨桃)
2、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杨桃?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
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
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词语(带音节),重点强调
叮嘱: 词义,近义词。
严肃:肃的笔顺,做出严肃的表情。
审视:读句子,结合句子理解词义。给“审”选字义。
教诲:近义词“诲”右边的“每”还可以加上什么偏旁?
是什么字,怎样组词?
“确、度”还可以组什么词?
(2)抢读不带音节的新词。
(3) 认读词
三、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一句话说一说。(学生说)
3、选出你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1)“我”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3)“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星。
(4)“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却
得到老师的肯定。
四、课堂练习,课后质疑。
1、比一比,组词。
晌( ) 诲( ) 幅( )
响( ) 梅( ) 福( )
2、先组词,再照样子写几组。
丁( ) 角( ) 申( )
叮( ) 确( ) 审( )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6、画杨桃
zhǔ
叮 嘱
严肃 审视 教诲
作业:
1、抄写生字。
2、继续读课文。
3、按课后练习继续预习课文。
《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
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到大山游玩常常会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使我们很想用笔把它表现下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水墨风景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34页认真欣赏。
(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幻灯片中的作品)
1、 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这就是水墨画。(出示课件)
师(提问):大家觉得它美吗,美在何处?
生答师总结:它若影若现
2、 出示课件:这三幅大师作品,描绘的是同样的内容,概括的说画的是风景,详细的说它画的是什么吗?
生答师总结:树和石头
师(提问):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答师总结:就是云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三、学画松树
画好树和石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松树(出示课件)这就是松树。
1、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松树有哪些基本特征
(1) 树的枝干从粗到细(其实这是所有树的基本特征,如果从细到粗,那么这
棵树就倒了)
(2) 树皮一圈一圈,像鱼鳞。(这种画法叫鱼鳞法,出示课件)
2、 经过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松树的基本特征,可以开始画它了。
需要如下
(1) 画松树从树干开始,从上往下画,松树枝干形态各异,树干朝下(示范)
(2) 画宽树干画树皮,鱼鳞画法,其实就是半圈半圈
(3) 树叶画法:松树的树叶叫松针,松针的'形状很多,有马尾形的,有扇形的
画松针要一丛一丛的画,将大量的松针进行堆侧,注意聚散。
(4) 最后加些细节,这叫点苔,主要代表断了的枝干,同时也代表苔藓(松针
示范)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画》教学设计3
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学具:(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 ,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n, bsp;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二)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几种气味。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闻各种气味来感受气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课前准备:
可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带有气味的物品(如蒜,醋,橘子皮,酒,香水……)放在密闭的小瓶子里(最好是不透明的瓶子)。带好水彩(水粉)颜料及绘画工具,彩色,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一写带有气味的物品,包括花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挨个闭上眼睛闻一闻所收集的东西,分别说说这种气味给人什么感觉,能够用哪种颜色来表示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也可以在教师里点一支熏香,喷一点香水,或者请学生同时剥开几个橘子,然后请学生谈谈这种气味给人的感觉,以及由此联想到的色彩。
教师小结:由于人们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同样的气味,会有不同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
请学生回忆曾经闻过的,印象比较深的一种气味,是什么气味,在哪里闻到的,这种气味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交流,譬如:妈妈生病住院的时候,我曾经在医院陪她,医院内充斥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令我一直打喷嚏……现在,一闻到这股气味,我就会象棋医院里洁净的墙壁,白色的床单以及护士小姐盈盈的'微笑,所以我要用一些很浅很浅的颜色来表现这种气味——出示范作。
学生作业,用水彩或水粉色表现刚才提及的那种气味。
再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气味,并说出原因。教师应启发学生谈谈这种气味带给人的愉快。教师也同样参与学生的交流,并出示范作。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譬如:剪贴,拓印,绘画……)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气味。
三,收拾与整理
妥善处理收集气味的小瓶。
留出时间让学生收拾绘画工具,材料。
四,课后拓展
将若干作业中最有表现力的部分裁切下来,重新组合成一幅作品。
学生游戏,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上台闻,并谈感受
学生听
学生联想
学生作业
《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认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能表现出对世界名画的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课件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附:可简介下凡高生平及作品风格)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探索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刚才的练习作业抽取作业位置的编号)。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绘画、拼贴、拼画等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设计活动,体验再造过程。
2、运用视觉、听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3、尝试大胆的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表现,并且大胆的展现自己。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难点: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学思路:
情景导入——教学新课——分组合作——汗衫展示——小结——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课前交流,观看上节课的.画汗衫课件。
2、 情景导入:欣赏白汗衫的时装表演,(白色的汗衫简单大方,但是不够特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够性格),因而,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的《画汗衫》上一节汗衫装饰课,引出课题《画汗衫之制作篇》。把不够特别的汗衫,通过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变的特别有趣,同学们看我装饰我的黑裙子。
3、 设疑:要对旧汗衫进行装饰,你有几种方法?能说说吗?(学生说方法)
4、 方法的展示:先看课件展示的学生所说的几种方法,除了那些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说后)老师再示范几种方法:喷洒法、流淌法、揉纸法、压印法(用树叶、苹果的一半、卡纸)
5、 分小组进行制作:
A、 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材料,根据自己所带衣服的色彩、图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
B、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能否以合作的方式,对旧汗衫进行创作,再这过程中,是否有认真的制作态度。
6、 制作过程,老师参与其中指导 。
7、 小结
A、汗衫展示(莎啦啦音乐、时装表演),每小组派一个代表解说你们组的汗衫设计;(每出一个同学就介绍一个,独自设计的的就自己解说你为什么要那样设计,那样美吗?特别吗?同学们认为美的话旧鼓掌吧。)
B、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课后延伸:
每一片空白,都是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等同学们的能力再提高些的时候,还可以用刺绣、丙稀颜料画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花布装饰(展示衣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
《画》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画》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单元主题:
⑴ 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⑶ 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 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
⑴ 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 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识字: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 检查识字情况。
⑶ 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 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 开火车。
2、读词:
⑴ 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 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
⑴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 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
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
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9、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0、以各种形式读,谈谈你对爸爸这句话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
课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这样的事并能很好的解决,那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呢?以前是怎么解决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解决。
《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8个会认字和会写4个生字,并能组词,简单的说句子。
3.引导学生学会书写“上、月、日、马",并掌握出现的新基本笔画“竖折折钩、横折钩”和笔顺规则。
4.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书写4个会认字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教具准备: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太阳、月亮、水、火画面,让学生说说:图上出现的是什么?
2.出示象形字:日、月、水、火让学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讲解:这是古代人用于记录事物的.符号,是一种象形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字。
3.板书课题《看画识字真有趣》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
三、认读生字、说话练习
1.出示识字卡片:日、月、火
2.①火、日、月这三个汉字的读音有什么地方想要提醒大家吗?
②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汉字呢?
3.引导学生认读上面的生字,分别说出太阳、月亮、火苗的样子。
4.小结表扬:同学们不仅能想出办法记住这些汉字,而且认真观察。
四、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音节。
2.用"○"和"△"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生字,再反复拼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5.让学生遮住拼音,自己自由读课文: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
6.出示课文(去掉拼音部分),老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让学生读句子。
(2)读错字音时要及时出示拼音让学生再读。
7.小结表扬。
四、做游戏,巩固学会的字。
1.找朋友。学生手拿生字卡找找自己的音节朋友。
2.猜字游戏。生:日字加一横是个什么字…
五、写字指导
1.教学新笔画:“横折钩”
2.学习新字,书空练习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画》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通过组合构成各种画面,并能用拓印、压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叶子画。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2、制作材料:白纸、颜料、铅笔、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师:秋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
〔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方式,将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采用问答、音乐、律动等融合引导幼儿进入主题,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叶子的认识。〕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银杏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而且也为下一个制作环节打下的基础。〕
3、幼儿制作叶子画。
(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倾听幼儿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针对幼儿喜欢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我让小朋友相互介绍作品或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也促进了老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的评价绝不局限于幼儿的操作结果,而应包括幼儿各种能力、意志品质、情绪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状况。活动最后,师生共同与作品合影留念,让幼儿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创作精神。〕
《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儿”。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中掌握识字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获得感悟,感悟诗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美读,培养学生感受的能力,陶冶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同桌以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小组一份全诗的字卡。
3、学生每人一张山水画。
教学重点:
1、对生字的掌握。
2、对诗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
对诗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生:是双手!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老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的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师:a、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b、远处的是什么?近处的呢?
2、范读课文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喜欢这幅画中的情景吗?有位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作了一首诗,大家想听吗?(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随音乐范读)
3、自学,读通全诗
师:a、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下来吗?
b、我们已经学习了拼音,下面请拼音朋友帮忙,用你的小手指着读一下,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准确的读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那咱们就开始吧!(巡视)
c、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练习,那位同学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对不对!(抽生读,随时评价)
d、很多同学都想读,下面你就读给你的同桌听,你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不会的,你就当小老师教教他。看看,哪对同桌合作的最好。
e、同学们练得真仔细,哪对同桌愿意读给大家听?(抽读随时评价,纠正读音)
f、他们合作的多棒呀?咱们大家一起合,试试看?(齐读)
4、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去掉拼音读全诗
师:大家看,团结的`力量就是大,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的又准确又流利。同学们认字认的真棒!现在,拼音朋友都不见了,你还能读下这首诗吗?(多媒体课件展示整首诗,去掉拼音)生练读
师:哪位同学起来试着读读看?(抽生读,随即鼓励评价)
(2)在诗中认生字
师: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生字变红)你能认出这些红色的字娃娃吗?哪位同学起来当小老师?他读对了,大家就跟读两遍。(让学生随文识字)
(3)脱离诗句认字。
师:同学们真棒,这次生字娃娃从诗句中跳出来,想考考大家。这次你还认识他们吗?
(4)打乱顺序认字
师:这次,生字娃娃跑的到处都是,看大家还认不认识他们了?请看!同桌俩先练读一下,一会看谁能当小老师领读。
师: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他读的时候大家听好了,他读对了,我们就读两遍,读错了我们就给他纠正过来。
(5)选字组词、说话、背儿歌或古诗。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记下来了,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说话或者背一首诗?(生回答,适时评价)
(6)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子上拼出这首诗。
师:现在组长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字卡,和组员一起用这些字卡拼出这首诗,组长先看看怎样才能摆的最快?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摆摆看?好,现在开始吧!刚才,老师发现各个小组合作的方式都不一样,咱们请第一个摆完的小组交流以下他们的做法,好吗?
小结:看来,同学们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做起事来才会又快又好!这次摆的慢的小组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训,做得更好。
三、美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师: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下?下面你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诗美美的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一句。
4、创设情景,美读全文。
(多媒体展示整首诗加画面,播放古典音乐)
师: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吗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生边表演边诵读)
师:同学们练习的那么认真,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想读,那就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还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四、在美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师:同学们读的真美!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你先自己试着背一下!
a、生自由练习;b、抽生背;c、四人小组开火车背;d、齐背
五、装饰山水画,再现诗的意境。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背下来了,老师奖励同学们一幅画!同学们看,这幅画美吗?请同学们给这幅画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看谁涂得最美!
六、美字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装饰的山水画美极了!咱们再比比看,谁的小手写的字最美!(出示人、儿)同学们说一下,“人”怎样写?老师想把这两个字写的美一点,应该注意什么?(找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顿笔)
生练习书写,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
七、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还背下了这首诗,收获可真不少。回家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看他们能不能猜出谜底,如果猜对了,你就把自己装饰的这幅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下节课,我们开个谜语竟猜会!
《画》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漫画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审美价值,使学生能用简练的线条对事物进行夸张,提炼,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以简练的线条将生活当中的事物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难点:怎样使学生通过联想将素材加工提炼,用漫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上讲台讲一个笑话,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表现笑话,还会有哪些形式?
同学们:你们喜欢漫画吗?你们都看过哪些漫画?(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漫画是一种让人开心,令人发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揭示本课课题:《漫画》。
二、讲授新课。
1、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漫画作品。
2、让学生分组讨论漫画的社会价值、漫画的`特点及漫画的分类。
(1)漫画的社会价值: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和娱乐性(搞笑型和人物创造型)。
(2)漫画的特点: 令人发笑;具有多种表现方法(比喻法、对比法、误会法等);夸张的构思和夸张的造型。
(3)漫画的分类: 讽刺漫画,幽默漫画,卡通漫画。从篇幅上还可分:独幅漫画,四格漫画,系列漫画,长篇故事漫画等。
三、课堂实践。
1、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针对每题进行创作。
2、让学生在黑板上分组进行夸张法、比喻法、对比法等的练习。
四、教学评价。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评出优秀的合作。
3、师生共同探讨漫画的表现方法。
五、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漫画的创作练习。
2、教师小结:漫画的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法、夸张法、象征法、对比法、误会法等。
六、课后拓展。
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创作一幅或一组漫画(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集体创作)。
《画》教学设计14
现在的初三美术教学设计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联系到实际。让学生具备,观察周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不但具备这些能力后,学生还要有大胆的描述所要构思的内容,与文学二者的结合。如今的教学美术不再是以前让学生单一的临摹一幅绘画作品。而是以审美能力为主观的去欣赏周边的美然后转换成自己的思想的再创作后描绘在纸上。这样要求对老师让学生在绘画作业上就有更高的创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绘画素质的要求。比如:我在教初三4课的《漫画》,不光只是画漫画人物,还要有故事内容,《漫画》的内容一般以讽刺内容的较多,而内容上简单让大众看的明白。但在制定教学设计上就要让学生了解《漫画》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事项。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漫画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
2、 了解漫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3、 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了解漫画除了具体特有的讽丑恶、弘正气、扬美善的社会功能和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2、 漫画尤其独创性,画漫画就应该有些个性化的东西在里面,巧妙的构思,画一幅活一组与众不同的漫画。
3、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用简单夸张的手法了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已取得的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重点:
1、 让学生们打破漫画创作的神秘感。漫画创作就是通过联想将生活中纷繁的素材,放在脑子里经过提炼加工,然后用夸张等手法加以讽刺幽默。
2、 让同学们多注意观察周边的事物,大胆的作画。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反思:
在讲完课后,不是讲完就到此位置。还要经过教学反思,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1、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明白绘画的作业没有。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勤动脑、动手。
2、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有些还要根据当时授课气氛来调整授课的内容。
《画》教学设计15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儿在活动室里运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等)在随意摆弄脸谱造型,有的用瓶盖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圆形做嘴巴……幼儿们想象丰富,创造热情高涨,体会着创作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我将这种活动迁移引申到美术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设计了《替换想象画》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的`果敢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脸上的几个部位。
2、在活动中发展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
2、材料准备
(1)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磁带。
(3)水果、字母、数字、蔬菜、食品、动物、图形等背景图。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欣赏与感知
(1)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动画课件:《给老师画像》
(动画显示老师教画画和“我给老师画像”的过程。图片、朗诵、背景音乐同步播放。)
(2)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画像里脸上的几个部位分别是什么?(出示老师画像)
(3)让幼儿认识“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
(1)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支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圆形,暂停后,请小朋友猜猜,这支小魔笔究竟想画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大胆表述)
(2)小魔笔画出一张娃娃脸,让孩子说出脸上还缺少什么?
(3)小魔笔施魔法(动画显示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4)引导幼儿用屏幕上动画显示的图片来替换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及讲述为什么这样替换?
(5)引导幼儿进行主题创作。
3、讨论与操作
(1)观看背景图,自由交流讨论。
(2)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
4、展示与体验
让幼儿一起相互欣赏与展示,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7-30
画嗅觉教学设计01-22
《画杨桃》教学设计11-05
画角教学设计12-02
苏珊的画教学设计04-06
《画》教学设计15篇11-22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01-22
《画杨桃》教学设计15篇06-24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教学设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