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27 10:12: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在探究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认识和应用大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

  2.师:这里有一些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准确数,近似数)

  3.师:有些数据前有“约”字,或后面有“多”字,这是什么意思?

  4.师: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但有时有些数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整个20xx年世界杯赛事举行期间,共有大约150万人通过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收看球赛。这时就需要近似数。图中这些画横线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二)点明课题

  师:怎么求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求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题中的“大约”、“万”)。这说明要省略这两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还要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师:这两个数都不是整万的数。把不是整万的'数写成整万数,这个整万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关系呢?

  2.求12756的近似数

  (1)师:12756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图。

  ①课件出示:

  ②师:在这条数线上,用这个点表示10000,这个点表示20000,这两个点中间的点表示多少?(15000)

  ③师: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2756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

  ④师:从数线上看,12756接近几?(10000)

  3.求1389000的近似数

  (1)师:1389000的近似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师:我们也来看看图。

  ①课件出示:

  ②师: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389000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

  ③师:从数线上看,1389000接近几?(139000)

  (二)理解“四舍五入”法

  1.师:观察这两幅图,想一想,12756为什么约是10000,而1389000约是139000?(12756在15000的左边,更接近10000,1389000在1385000的左边,更接近1390000)

  2.师:大家很会观察和比较,你们找到了一个标准,就是中间这个数。10000到20000这一段和1380000到1390000这一段都是10000,它们的一半是5000(课件演示:15000千位上的5变红,1385000千位上的5变红),12756只比10000多20xx多(课件演示:12756千位上的2变红),不够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2小于5,所以把尾数它和它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12756接近10000。这里用什么号连接?为什么?改写的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用什么号连接?

  3.师: 1389000比1380000多9000(课件演示:1389000千位上的9变红),大于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所以1389000约等于1390000,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39万,用“=”连接。

  4.找一找,想一想

  (1)师:想一想,是“舍”还是“入”,哪一位上的数起了关键作用?(千位)

  (2)师:我们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也就是个级上的四位,所以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几很重要。

  (3)师:结合数线图找一找,1□756的近似数也是10000?1□756的近似数就是20000了?

  (4)师:不看图想一想,138□000的近似数是1390000?138□000的近似数就是1380000了?

  5.小结:

  (1)师:求近似数时,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

  (2)师: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试一试: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注意:由于题目没有要求改变计数单位,所以省略尾数后应改成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4页第3题

  2.教材第15页第4题

  3.□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21□975≈29万 34□041≈35万 53□6831≈540万 2□3572≈20万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上海各个区的人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可能效果比较好,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的同学奖章,给予他们鼓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学生放得不够。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大数接触的不多,我在教学时,先以同学们学习过的万以内的数为例子,因为他们熟悉,所以很感兴趣。分别给出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让同学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样的读法和写法,在应对万以上的数字,同学们也应该很快掌握,不料,在学完数位顺序表后,同学们对着表试读大数,写大数却出现一些问题,如12345678990,学生读: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这样不正确的读法出现,当时我很费解,加上一个单位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忘记了呢,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分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写出来一个数,同桌读出来,再小组上批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来数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出来,大量的做题训练等等一些方法,通过两天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可以做到读数很准确。想了想,也不难明白,小学生学习知识,是一种知识的建构,对于数的学习,他需要把大数和以前学习的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和小学生比较。

  教师是传道者,更应该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他们这一些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时间,学习到这些,在我后面的教学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

  (2)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4)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

  (2)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

  (3)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4)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万字,约是4008万。

  3.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为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改写。

  1.课件出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2.自主探究:

  (1)读一读这些数。

  (2)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0000┊0000=2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师: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分级)

  师:看来,当位数很多时,分级很重要。

  (2)师: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10┊0000┊0000=10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3)5305┊0000┊0000=5305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4.小结:怎样把整亿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换成“亿”字)

  5.练习:做一做第3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把例3中的三个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使学生将整万数的改写迁移到整亿数的改写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和“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这两个问题,在强调分级重要的同时,使学生感悟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去掉所有0。】

  (二)亿以上数的省略

  1.课件出示: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034500000 9876540000

  2.自主探究:

  (1)读一读这些数。

  (2)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0┊3450┊0000≈10亿 先分级,要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万位,千万位上是3,小于5,舍去尾数。

  98┊7654┊0000≈99亿 先分级,千万位上是7,够5,向亿位进1,舍去尾数。

  4.小结

  (1)怎样把不是整亿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看千万位上的数,够5就向前一位进1后再舍去尾数,不够5就直接舍去尾数)

  (2)师:与不是整万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

  不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的是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看的是千万位上的数。

  (3)师:无论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还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就近似数。都要看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并且“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况。

  5.练习:做一做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写亿以上的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把亿以内数的写法迁移到亿以上的数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

  区别

  改写

  省略

  方法

  去掉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换成“万”字或“亿”字。

  “四舍五入”法

  大小

  大小不变,准确数

  近似数

  符号

  =

  ≈

  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由“一”变成“万”或“亿”

  计数单位不变,仍是“一”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使学生了解改写与省略的区别,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加深学生会改写和省略的理解,培养学生比较、概括能力。】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7题。

  2.□里最大填几?

  5□8492842≈5亿 299□2816831≈300亿 12□35723670≈120亿

  【设计意图: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发散性思维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

  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

  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

  2.教材第22页第2题。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6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个数字,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报出自己的数字,然后由我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转行时,故意让这些生成的数有含有两级的数,含有三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让学生把这些数给读出来,指名学生来讲解自己的`读法,并告诉其他学生读数时要注意什么。接着,采取竞赛的方式,指名两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由老师报数,学生写数。写完后请学生给大家讲解写数的方法。借着黑板上的数,顺势复习数位顺序表,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顺势复习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讲明自己是如何进行大数比较的。

  最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并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整堂课都秉着老师做学生的促进者的理念,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足之处:

  在带领学生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时,没让学生很好的区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异同。这些以后将注意,以免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7

  1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大数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读写大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关注知识结构的梳理。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回忆知识并进行复习,把已学的、分散的知识纵横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整个数的认识过程中,十进制计数法贯穿于计数、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之中。

  2.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针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使学生由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信息,而且还蕴涵着热爱科学,低碳环保等教育意义。让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

  1.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大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大数的认识)

  2.打开教材看第一单元,看看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回答。

  (2)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3)个级表示什么?万级表示什么?亿级表示什么?

  (4)你们还记得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5)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师: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复习数位顺序表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基本概念。

  2.复习大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1题。

  (2)回顾大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2页1题。

  3.复习大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2题。

  (2)请学生说一说大数应该怎样写。(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2页2题。

  4.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3题(1)、(2)。

  (2)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把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或8个0省略掉,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2页3题(1)、(2)。

  5.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如果小于5就舍去,如果等于5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

  6.复习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往下比,直至比出大小为止)

  设计意图:掌握读数、写数、改写、求近似数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读出下面各数。

  946200000 4000400040

  800200003 20305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千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四百五十亿六千零八万七千零三十

  3.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2509200○2509000 350020○530020

  1650010○16500100 6309607○670630

  4.用2,4,5,7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两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布置作业

  教材112页3题(3)。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

  读数:要先分级,读万级、亿级时不要漏读“万”字或“亿”字。

  写数:从高位到低位,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比大小: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按数级读数。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读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再读一读信息中的数,想一想,万以内数怎么读。(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就读零)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

  2.师:在生活中,还有比万更大的数,这样的数又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信息中的数,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读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整万数的读法

  1.2496写在个级上

  提问:读出这个数。(二千四百九十六)

  2.把2496写在万级上,个级补上4个0

  师: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一读。(二千四百九十六万或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

  师:这两种读法,哪种简便?再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3.试一试:3080000 40500000

  师:这两个数怎么读?

  4.比较

  (1)师: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读法相同,只是数在万级时后面加一个万字)

  (2)师:万级上的数怎么读?(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5.练习:读出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设计意图:把个级上的数移到万级上,使学生感到两级上数的读法有练习,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出示:54621

  师:这个数怎么读?读一读。(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2.出示: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1)师:这些数怎么读?读一读。(六百四十万七千、一千零三万零四十、六十五万零六、三千四百万零六十九)

  (2)师:这几个数中都有0,有些0我们就读出来了,有些0就没有读出来。我们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哪些0读出来了,哪些0没有读出来。(教师把读出来的0描红: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3)师:想一想,0什么时候不读?什么时候要读?怎么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师:我们知道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那么个级哪儿的0不读,万级哪儿的0就不读,也就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而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练习:做一做第2题

  师:读出这些数,注意每个数里的0,要怎么读?

  【设计意图:在读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体会0的读法,通过找哪儿的0读了,哪儿的没读,引导学生发现0的读法,并把0的读法还归结到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便于学生掌握】

  (三)总结读法

  师:再把这些数读一读。

  2.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

  3.汇报:

  (1)先读( 万 )级,再读( 个 )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不读 ),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做一做第3题

  (1)师:读一读这些数?

  (2)师: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万位?(可以从个位开始数,也可以分级)

  (3)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

  (4)师:对,通过分级我们可以很快地确定最高位,从而读出这个数,分级时我们一般在个级和万级之间用竖虚线分开。

  (5)师:用这种分级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出这些数。

  【设计意图: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要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级是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读数后交流方法,进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

  2.教材第8页第3题

  (二)提高练习:教材第10页第14题

  【设计意图: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要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级是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读数后交流方法,进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教材第10页第14题是较灵活的题目,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读数的方法。】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课件出示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8.课件出示:

  师:后来发展成用□表示0,大约700多年前用○表示0。

  (三)了解算筹的不足,产生对“新型”计算工具的需求

  1.师:试着用小棒代替算筹表示出19612368。(学生尝试时,可能会出现小棒不够用的情况)

  2.师:摆出来了吗?谁来试试?没摆出来的同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小棒不够用,太占地了摆不下)

  3.师:我们只是用算筹摆一个数试一试,古人不但用算筹记数,还用它计算,所以要随身携带。你知道古人要随身携带多少根吗?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你想不想也随身带着?为什么?(不方便)

  师:算筹不方便,计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筹,简化演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就成了人们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了解用算筹的记数方法,通过说出算筹表示的数是多少的活动,体会位值制的作用。通过用小棒当算筹表示“19612368”这个活动,使学生体到算筹的不便,从而产生对简便的计算工具的需求。】

  二、认识算盘

  (一)认识算盘

  1.课件出示

  师:对,就是算盘。(学生随意说)

  2.课件出示:

  师: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二)算盘的作用

  (1)师:算盘可以用来记数,也可以用来计算。

  (2)师: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课件出示:

  师:算盘上表示出的数是多少?(35215862)

  (4)出示:算盘

  师:请你在算盘上拨出602、534067。

  (5)师:如果让你用算筹表示这两个数,你觉得怎么样?用算盘记数要比用算筹记数方便许多。计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国的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三)认识两种算盘

  1.课件出示:

  2.师:观察有这两个算盘,它们有什么不同?

  3.师: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因为中国古时候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对算盘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以大家互相介绍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旧知。通过让学生读出算盘上的数和在算盘上拨数的活动,了解算盘的记数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要是用算筹表示这两个大数,会怎么样,突出算盘的便捷,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鲜等国的原因。】

  三、认识计算器

  (一)国外计算工具的发展

  1.师:我国的计算工具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发明了计算工具。你都知道什么?

  2.认识计算尺

  (1)课件出示:

  (2)师: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3.认识机械计算器

  (1)课件出示:

  (2)师: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是1642年,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发明的,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4.认识计算器和计算机

  (1)课件出示:

  (2)师:在莱布尼兹把帕斯卡发明的只能做加减计算的机械计算器改进成也可以进行乘除计算后,一直要到20世纪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3)师: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秒可以计算5000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以用手轻轻托起,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二)认识计算器

  1.计算器的用途

  (1)师: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机工具呢?

  (2)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儿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手机上就有用起来方便)

  2.课件出示: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显示器,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

  3.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步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作用。

  4.师: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且携带方便的特点。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初步会读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

  3、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出大数,说出数的组成

  能将大数正确的分级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吗?上海的一些区县的人口数(20xx年)

  南汇 699119 闸北区 707869浦东新区 1766946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 请你读一读:1295330000

  1) 我们曾经认识了哪些数位?它们相对应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

  小结:正如我们所说的个、十、百、千、万、还有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10个一万是十万,计数单位是十万。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

  生1:10个十万是百万,计数单位是百万。

  生2: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计数单位是千万。

  生3:10个一千万是亿,计数单位是亿。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 探究二:介绍四位分级法。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很久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用四位一级的'方法计数,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2)我们来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这个数分为几级呢?万级上表示多少?个级呢?

  16737700是由()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生:16737700,这个数分为二级

  万级上表示1673个万,个级上表示7700个一。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填空

  (1)10个一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 有100个( )。

  练习二

  (1)2100350里有()个一。

  (2)1023003405里有( )个亿( )个万和( )个一。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在读大数时,利用数位分级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准更快的读数。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读读第10页中北京市、河南省、台湾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人口数。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6-22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17

大数认识教学反思12-08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3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9-15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9-15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9-24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9-24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