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
(二)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
4、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轼一起去游庐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4、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所写的地点是庐山。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2、板书诗题,读诗题。
3、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听录音范读,画出诗的节奏。
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指明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借助前预习,先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5、指名学生解释诗句。
6、齐读古诗。
三、深入学习诗歌
1、四人小组读古诗,互纠错误。思考: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2、男生读一二句,女生读三四句。
思考:诗人观察的角度有哪些?
题干:诗人观察的角度有:
选项:1、从正面看和侧面看 2、从远处看和近处看 3、站在高处俯瞰、站在低处仰视 4、以上角度都有
3、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同样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也看到不同的庐山。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庐山的图片(出示庐山的图片)。
4、题干:你认为作者看到这样多角度的庐山是通过怎样的观察?
选项:1、一次仔细的观察 2、多次仔细的观察
5、师引导:这首诗所写的庐山就像一个千面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便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苏轼这样多次、多角度地观察庐山,为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庐山的美、味道永远领略不尽的,局部的美并不是庐山的全部)
6、师:要想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就要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
庐山的外表像个艺术家,幻化出各种美妙的姿势,庐山的内心像个哲学家,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怎样看?
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
7、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所阐述的道理
题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
选项: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联系现实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师:在你读过的哪些故事或在你身边发生的哪些事是让你明白应该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的?
生自由说。
9、男女生比赛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1、同桌互背。
2、指名个人背。
3、会背的起来背。
五、拓展小练笔
写写学诗的心得: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角度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效果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客观、全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地看问题。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
3.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解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自由读诗
3.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解读第一句
A.出示句子。
B.指明朗读。
C.我们伟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侧:侧面;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示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雄伟、壮丽,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解读第二句
A.你们认为作者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出示第二句,解释缘的意思。
C.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自由读。
2.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0-17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2-02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07-13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08-26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02-25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10-21
《题西林壁》说课稿01-28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15篇)02-21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