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练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重点:
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
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
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3.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2
教学要求:
1.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2.理解、熟记、运用12条成语。
3.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教学重点:
理解、熟记、运用12条成语。
教学难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总结学法:修改病句,一般地先读懂原句所要说的意思,然后通过语感发现病因,接着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注意有的.要求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改,有的是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下一行)最后读修改后的句子并与原句比较,注意修改病句一定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首战告捷:第一次作战就取得了胜利。
旗开得胜:军队的旗刚一展开就打了胜仗。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继续努力,越来越振奋、勇猛。
直捣黄龙: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后泛指敌巢,意思是直冲向敌人的巢穴。
人多势众:人多势力大。
气贯长虹:形容气势盛旺,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背水一战:汉将韩信领兵攻赵,命士卒背水列阵,汉军前临大敌,后无退路,拼死作战,结果大败赵军,后以“背水一战”谓决一死战。
一决雌雄:决定胜负、高低。
胜券在握:有胜利的把握。
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见风声、鹤声都惧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容极端恐惧,或妄自惊扰。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写出它的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练习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3
教学目标: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话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变化。
3、练习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积累。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练习1第一教时总第12教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字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4)以“爱”、“歌”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
(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指明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有什么变化。
(2)指名学生回答、讨论。
(3)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
(4)学生模仿发音。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四人小组轮流读,互相指正。
4、反馈。
(1)指名读,注意纠正指导。
(2)延伸练习:平时学习中,你还读过或听过哪些儿化音?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
(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先读逗号后面的句子,根据句意想想该用什么叹词来表达句子的语气)
(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1)学生自读句子,思考句意,体会语气。
(2)选择合适的叹词填空。
(3)填好后,自己再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基本符合语气的表达就行)
(2)扩展练习。
练习1第二教时总第13教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病因。(语意不明,“自己”指的是“我”还是“同学们”?)
(3)想一想I该怎样修改。
(4)学生修改,教师提示修改是要使用适当的修改符号。
(5)朗读修改好的句子。
(6)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四查(检查是否正确)。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四查、的方法,自己修改(2)、(3)、(4)句。
(2)四人小组交流:读一读,谈谈自己是怎样改的,为什么这样改。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同桌互查练习情况,修改答案。
(3)让同学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
(5)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1)哪些词你很熟悉?请说说它的意思。
(2)不熟悉的词请查字典。
(3)还不明白的提出来交流。
部分成语参考注释。
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如,毫不惊慌。
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温文尔雅。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说说这组成语有什么特点。
(3)根据特点熟读记忆。
(4)同坐位练习背诵。
4、反馈:指名背。集体背。
练习1第三教时总第14教时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
(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
2.审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话题: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2)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许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待会儿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1.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2.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该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介绍。
(2)轮流上台介绍。
5.总结。
练习1第四教时总第15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方框形的字。
2、端正、整洁的书写。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写字要点
园团
“园”和“团”字要求学生在临写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园”和“团”的字形都是立长方形,外框要写在米字格的中间,外框要摆得平正、稳重,稍向右上取势。
二、教师范写
三、学生自由练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评价
六、作业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4
教学要求:
1.理解、熟记并学会运用12条成语。
2.读背3条古代名句,理解其意。
教学重点:
理解、熟记并学会运用12条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古代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悬梁刺股:古时候有个叫孙敬的人,非常好学,从早晨读到晚上,为了不让自己睡着,就在房梁上拴上绳子,套在头上。还有个叫苏秦的人,为了读书时不打瞌睡,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后来,人们以“悬梁刺股”形容勤学苦读。
凿壁借光: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匡衡,非常好学,但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于是他挖穿墙壁,让隔壁的亮光透进一束来读书。后来,人们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家贫刻苦夜读,好学不倦。
3.练习。
(1)学生练读。
(2)练习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三条古代名句。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依次讲解三条古代名句的意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学习知识要有兴趣爱好,要乐于追求。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育人行事都要有严格的'规范,否则就不能有所成就。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三句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指名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5
教学要求:
1.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2.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3.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教学难点:
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书上填写。
4.反馈。
(1)分别指名学生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讨论。
(2)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句话的意思。
(3)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当堂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前五排的10个成语可以分成描写建筑物和描写自然景观两大类,“举世闻名”、“盖世无双”都是赞美事物有名或最好的')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雕梁画栋:指用彩画装饰的梁栋,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排列着。栉,梳篦的总称。比,排列。
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引人人胜。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品等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盖世无双:当代第一,独一无二。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如梦令”是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词的词名,词中写的是在溪亭一带游赏活动的美好回忆。词中描写了溪亭、藕花、鸥鹭即水鸟等景物)
(3)教师范读。
朗读停顿参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溪亭”点明游赏、饮宴的地点;“日暮”点明时间;“兴”指兴致;“误’‘指错;”争渡“指急速行驶;”滩“指河湖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词的大意是:词人在溪亭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来了。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调转船头回去,结果方向错了,船行到了藕花深处。因急于找到正确的路径而急速行驶,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扑棱棱全都飞起)
3.练习。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学生练习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6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知道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了解分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知道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分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查字法,重点是部首查字法。
(2)让学生判断“隅”、“鲜”二字的.部首。
(3)让学生数清“隅”、“鲜”二字的笔画数。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句,指名读。
(2)让学生上黑板把句子中的分号描粗,描大。
(3)教师用三色粉笔画出三个分句,让学生思考:这三部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4)教师总结。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教学重点:
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教学难点:
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连笔的字“履”、“用”的写法,并复习“生”字改变笔顺的写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口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如同学们都挺熟悉的电(雹)、国(圃)、龙(能)。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
该(孩)书(害)
纸(纸)烂(煳)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幻灯片:演讲--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8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练习成语接龙。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练习成语接龙。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练习成语接龙。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成语接龙的规则:
①先请一位同学做主持人,讲一个成语故事;
②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个成语;
③别的同学接说成语,接说成语的首字必须是上个成语的末字。(可同音不同字,音节相同而声调不同的也可以)
2.练习。
(1)一位同学做主持人,上台讲一个成语故事。
(2)主持人请一位举手的同学说个成语。
(3)其余同学以“开火车”或抢答的形式接说成语。(可同音不同字,音节相同而声调不同的也可以)
(4)如接不下去了,可换一位主持人,按以上方法继续。
二、教学第八题
“林”字的写法:用左紧右松的方法处理这个字比较容易。两边同是“木”字,右边比左边大、高;左边的“木”字最后一捺改为一点;右边的撇插入这个点的`下面,中间也显得紧凑一些;右边的捺就要写得舒展一些,两短横不要写在一条水平线上,要学会避让;两竖都是垂露竖,都要回锋收笔,不能有钩。
“颗”字的写法:这是一个可以按里收外放的方法处理的字。左边“果”写得窄一些,中间一横略向右倾,右边留得比左边短,最后一捺改为一点,都是为了与右边避让。右半边的“页”字下面的竖撇则插入左半边的点下面,使得这个字中间更加紧凑。另外左边的“果”中间一竖是垂露竖,要回锋收笔。
板书设计:
练习5
成语接龙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9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说话:即席演讲。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教师指出,“不”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读音也有不同,那么,“不”字的声调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自己先默读第二行词语,自己读一读。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一行词语中的的“不”字与下面一行的读音有什么不同?“不”字的声调与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有什么关系?
(4)请同学说说“不”字的声调与它后面一个字的声调的关系。
(5)教师归纳小结。
(6)学生齐读8个词语。
2、反馈练习。
四、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这样的'成语,并简要地说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检查这些成语是否符合本项的练习要求。
3、练习。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再请学生读这两个句子。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练习成语,要求读正确。
(2)全班读成语。
(3)让学生结合查字典说说成语大意。再读一读,体会每一行的两个成语是承接或相近的关系。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说说这道题有几个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古诗。
(2)让学生尝试了解诗意。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正确地理解诗意。
(4)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5)让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什么叫即席演讲?
2、指导。
(1)请学生读题目内容。
(2)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并让学生尝试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练习。
(1)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说一说。
(2)推举代表在全班面前说一说。
(3)公布即席演讲结果。
二、教学第八题。(略)
《练习6》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10
教学要求:
1、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2、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3、读读背背。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教学难点: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练习成语,要求读正确。
(2)全班读成语。
(3)让学生结合查字典说说成语大意。再读一读,体会每一行的两个成语是承接或相近的关系。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古诗。
(2)让学生尝试了解诗意。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正确地理解诗意。
(4)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5)让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练习:即席演讲。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练习:即席演讲。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练习:即席演讲。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什么叫即席演讲?
2、指导。
(1)请学生读题目内容。
(2)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并让学生尝试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练习。
(1)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说一说。
(2)推举代表在全班面前说一说。
(3)公布即席演讲结果。
二、教学第八题。
“撒”字的写法:中间部分显得极为重要,所占空间也大一些,左边和右边的反文旁则呈相向之势,簇拥中间。
“鞭”字的写法:其中左边的“革”字旁写得窄一些,整个偏旁左低右高倾斜,最后一横斜度大一些,使重心右移;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11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修改一段话。
2、理解并熟记六组成语。
3、读背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记六组成语、名人名言。
教学难点:
修改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这一段话中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出示要修改的一段话。
(3)提出修改要求。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六组成语。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读,思考每组成语是什么意思。
(4)讨论,理解意思。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之间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三条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理解三条名人名言的意思。
许多人自以为机遇很多,不加珍惜,结果一无所获。
许多人有了机遇,却认识不到它的价值,以致白白错过。
机遇来得快,去得也快,要及时抓住。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搜集、讲述生肖故事。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搜集、讲述生肖故事。
教学难点:
搜集、讲述生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2、指导。
(1)按十二生肖推算今年是什么年?
(2)明确说话要求:
所讲故事与十二生肖有关。
看到、听到的故事都可以说。
讲故事的同学要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说。
声音要响亮、举止要自然。
3、练习。
(1)请学生讲与今年生肖有关的`故事。
(2)请同学讲与自己生肖有关的故事。
(3)请学生任意讲一个生肖故事。
二、教学第八题。
“坐”字的写法:上面两个“人”字不能写得太大,靠紧中竖,捺画都改为点画,最后一横要与上面等宽,上面一横则写得短一些为好,两横起笔收笔可以有些变化。
“器”字的写法:4个“口”字的写法略有区别,上面两个略小,下面右边的又比左边的略大,每个都呈倒梯形。
板书设计:
练习7
所讲故事与十二生肖有关。
看到、听到的故事都可以说。
讲故事的同学要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说。
声音要响亮、举止要自然。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12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成语。
2.理解谚语的意思,并读背谚语。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谚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背诵、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二、教学第八题。
“和”字的写法:注意第二笔横画写得相对斜一些,且左长右短,最后一笔捺画应写成点画。其中两撇(平撇、斜撇)写法上也有明显区别,不仅要注意笔画方向的变化,也要写出笔画长短的不同。竖画是垂露竖。
“胆”字的写法:左半边的“月”字窄一些,第一笔撇画是竖撇,先竖后撇;横折钩的折竖写得挺直,其中的横同下面两横间隔匀称,且两横位置偏上,使“月”字重心提高,上紧下松;两横可以有点变化,且不与折竖粘在一起,稍留一点空隙,使得这一部分不至于呆板而没有神采。
板书设计:
练习3
启示、教益
经验、教训
鼓舞、激励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13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作介绍。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作介绍。
教学难点:
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作介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从”我的家乡“谈话揭示话题:将搜集的材料写成导游词当众作介绍,当一次小导游。
(2)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说话的要求:①明确写好导游词的方法;②将搜集来的资料写成导游词;③将准备好的导游词当众作介绍。
2.指导。
(1)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的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矿产资源、民风民俗、民间故事......
(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
(1)写导游词。
(2)分小组交流: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前,先明确要求:条理要清楚,语言要亲切,声音要响亮)
(3)班级交流:先小组推荐,请能说、会说的同学说,再鼓励想说的同学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可从内容、条理、语言、口吻、声音等几方面评议)
(2)小结: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第八题。
“即”字的写法:这个字左右两边差不多长,但结构上不能平头平脚,主要原因在于左边上下分布均等,而右边上紧下松,左右重心很难写在一条水平线上。书写时有意将左半边略提高一点,使其重心上移,这样才能与右边重心吻合。最后一竖为悬针竖,露锋收笔。
“吹”字的写法:一般左短右长的字,左边要写得高一些。左边的“口”形状小,倒梯形,位置写得上一些。
板书设计:
练习4
a)明确写好导游词的方法;
b)将搜集来的资料写成导游词;
③将准备好的导游词当众作介绍。
【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相关文章:
课后练习六年级语文教案04-04
课后练习教案04-03
课后练习教案(通用)04-03
二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04-07
六年级语文《山雨》教案11-04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07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11-23
六年级语文教案03-24
六年级语文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