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3 17:06: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2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中心,必须突显培养学生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本课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都是以“知道”为主,但教师在学习资源的整合与设计过程中,仍应达到理解、应用,而且应当也必须有连贯、明确的教学序列活动,有学习思维的必要练习,这样才能顺利保证学习目标实现。

  目前,有些教师将这一类课,划为无关大局的附属性、过渡性的课,随意的照本宣科,或者用一些拼凑的习题让学生练习,等等。殊不知教学是连续性极强的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层次、广角度的,如果在全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这样学习上的断层,这将造成多少能力急需发展的学生出现掉队现象呀!耳边时常听到教师感叹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无积极利用教科书资源,认真设计培养方案与途径的有效措施,而且极大地浪费教学资源(包括自身、学生和教材等诸方面的)。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2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我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做“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方面: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3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发挥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引导地位,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化学就再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化学的理念;能根据学科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的亲自实践中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

  不足:一是课堂上教室的语言有的时候不够简洁,提出的系列问题有的还有待进一步着商,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二是学生的参与度尽管较以前的课堂有所提到,但力度还不够,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三、对学生的第一个实验即猜想影响燃烧的要素时,实验是我都给设计好的了,学生只需做实验即可轻易得出,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的发展,课后我想完全可以只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小组去设计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做的具体好处我认为是:让学生从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如果重上这节课,我会一开始就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认为我再课堂教学中没有更合理适度的掌握好放与收,也就是说驾驭课堂能力还要进一步增强。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4

  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燃烧和灭火”的课题为中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讲台、实物、图片及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方案,并用查资料、讨论和实验验证,得出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进而迁移到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辨论存疑,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如:放热、发光是否是燃烧,物质是否都能燃烧等。而活动与探究、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与展示达到了实验解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且形成了共识,如燃烧是有条件的。拓展研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如燃烧的条件除课本上知识外,还与物质的状态(木炭与酒精)、形状大小(木块与刨花)等因素有关。创设的教学情景既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学生的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课堂效益高。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5

  在初三上《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的时候,我课前预先留给学生的“前置小研究”是这样的:

  请你任选一个“前置小研究”完成。

  1、有一个化学兴趣小组,猜想燃烧可能与某些因素有关,他们借助于以下实验验证了他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根据这个小组的探究思路,试着分析一下他们是怎样猜想的呢?

  2、在你的家里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正在燃烧的蜡烛,并说一说你的做法所涉及到的灭火原理。参考物品:蜡烛、玻璃杯、剪刀、小勺、湿布、水、食醋、碱面(或苏打)。再请你说一说,

  下面我想说一下设计的意图。

  一、为什么是两个前置小研究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第一个前置小研究是为课本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而服务的,第二个前置小研究是为灭火的原理而设计的。

  对于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教材中有现成的探究方案,但是由于涉及到对照试验和控制变量的化学学科核心的思想,如果课上直接让学生体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设计第一个前置小研究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顺着“这个小组”的探究思路预先产生一种体会,体会猜想——实验——结论的探究思想,少数学生还能从每一个猜想的验证过程中体会对照试验的运用,还有很少数的学生能体会到这三个猜想综合起来,涉及到化学学科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甚至可以说出来第一个猜想的验证是控制了氧气和温度这两个变量,而保留了是否是可燃物的变量;第二个猜想的验证是控制了可燃物和氧气这两个变量,而保留了温度是否能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个变量;第三个猜想的验证控制了可燃物和温度这两个变量,而保留了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这个变量。

  对于灭火原理的探究,我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从感性的生活体验总结灭火的道理,如果学生两个前置小研究都做的话,我预期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的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在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

  通过课堂的调查,发现有大约有20%的学生选做的是第一个,大约有60%的同学选做的是第二个,还有大约20%两个都做了。

  选做第二个前置小研究的多,说明学生更加喜欢动手体验类的前置小研究,为了熄灭燃着的蜡烛,他们既有用嘴吹灭的,有用扇子扇灭的,有用剪刀剪断蜡烛的,有用玻璃杯盖灭的,有用湿布盖灭的,有用水浇灭的,有用碱面和食醋尝试产生二氧化碳而灭火的,甚至有同学用两个手指头捏住棉线熄灭。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做第二个前置小研究的同学没有预习或没有很好地预习教材文本,这也反映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现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还需要加强。第一个前置小研究选作的同学少,说明学生相对不喜欢那种做题类型的前置小研究。而两个前置小研究都作了的同学,是那些平时学习习惯好且自学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能认识到或者模糊地认识到我设计这两个前置小研究的目的。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6

  九年级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逐渐领悟到课改的新理念中强调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使学生喜欢化学,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非常有用,其次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有效利用实验等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要提供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燃烧与灭火》这一节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设计,实施教学后有不少感触。

  一、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一节内容中包含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爆炸、灭火的原理、常用的灭火方式、常见灭火器、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首先我将燃烧和灭火作为第一课时内容,燃料充分燃烧作为第二课时。因为燃烧与灭火自然顺延的,分开教学,在探究上有脱节,所以尽管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因为前后联系学生应该很快得出结论。关于灭火,教材中着重强调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原理,课后练习中提出了一旦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本节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该是燃烧及燃烧的条件。但我认为,灭火在知识点上可以作为燃烧的延伸,但在实际生活中消防知识却非常重要,在技能目标上必须加上对消防知识的应用。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起点知识。学生对燃烧有一定的认识,但从未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过燃烧。学生知道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用水、灭火器才等进行灭火,但经历过火灾的学生没有,使用过灭火器的`学生也没有。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消防知识的传授也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准备:由于本节内容生活中比较常见,我提前请学生收集有关火的用途、火灾的危害以及常见灭火器材、灭火方法的有关信息。

  三、教学后记:

  1、从实际出发,寻找学生学习兴奋点,调动学习兴趣。

  引言部分,我出示了一张火灾的图片,引导学生假如突发这样的火灾,你被困在其中,你知道如何应对吗?这引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强烈欲望,学生的第一个兴奋点出现。紧接着学生交流了什么是火,什么是燃烧,提供学生施展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题被自然引出。可以说所有没有学生开小差。

  2、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方式,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化学实验。

  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通过三种物质的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本实验本身没有粉笔头这个物质,我通过改进后,粉笔头无论多高温度,都不会燃烧,学生一下就总结物质必须有可燃性,这是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

  3、设计问题,层层深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从灭特殊物质的着火到商场宾馆突发火灾的灭火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特别是在强化问题的教学环节中,不是去解决一个普通的问题,去复现已学知识,而是从油的着火,电器的着火,图书馆的着火这些特殊环境的火灾的扑灭的角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

  4、消防知识的实际应用,深受欢迎

  在灭火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采用了实验教学。把火灾发生时的正确求救、自救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进行总结。100%的学生能掌握课堂学到的消防知识,整堂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5、存在问题:

  课件应再多插入一些火灾自救图片,或录像这样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学习到应对灾难的本领至关重要。知识结束后,应进行火灾演练,看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知识逃生,这样会更好。

  总之,经过《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7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教学反思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现以《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谈谈有效教学反思的开展。我先是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有关燃烧的新闻资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功与过,激发学生对燃烧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一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灭火的方法,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一、本课的主要优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

  开始导课时,我出示了浙江衢州一栋楼房发生火灾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突发这样的火灾,该如何迅速逃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紧接着学生交流讨论了什么是燃烧,怎样迅速灭火,等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让学生合作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2.通过实验的方式突破重点与难点

  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我设置了一组学生探究实验。如“粉笔的燃烧”:把讲台上的粉笔拿去燃烧,观察到无论多高温度,粉笔都不会燃烧,学生一下子就总结出物质必须要有可燃性;“烧不坏的手帕”:手帕是可燃物,容易着火,可在该实验中酒精烧完了,手帕却安然无恙,原因是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被手帕上的水吸收,从而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燃烧的最低温度“;水中生火”即开水中白磷的燃烧实验:水可以灭火,那么开水中的白磷为什么可以燃烧呢?白磷是可燃物,刚开始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后来往水中通入空气后,白磷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使用身边常见的物质进行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轻松地得出燃烧必备的三个条件。

  3.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展示“火场逃生自救七十二字口诀: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该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影片的引入,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逃生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充分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展示古代钻木取火、奥运会火炬的燃烧及“神九”发射图片,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消防队员灭火片段的放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灭火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1.未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燃烧的实验,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设计的思路进行操作,就可轻易得出燃烧的必备条件,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只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自行去设计实验,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让新知识建立在对实验的直观感受上,效果可能会更好。

  2.实验设计的改进

  做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时,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操作较困难,如果先用集气瓶收集好氧气,然后用盛氧气的集气瓶将其扣住,既可以满足白磷与氧气接触,又能防止白磷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或者把白磷和红磷装在试管中,用气球套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下端浸泡在热水中,这样,白磷燃烧的有毒白烟就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避免空气污染。改进实验既可以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3.课件多插入一些火灾自救图片或录像

  课堂上通过视频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及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演练,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

  的预期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8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燃烧和灭火》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讲完《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我认为不足之处有:做“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1、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9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人类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就是无意识的利用了火,学会了燃烧。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法综合应用。让学生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从而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很多伤痛的事实,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此外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通过适当的练习,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化学来源于生活。最后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由学生自行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上课时,先以高中教材演示实验——吹气生火,提起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发问,为什么吹口气棉花团也燃了,滴几滴生活中常见的水棉花团也燃了,是为什么就燃烧起来了?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紧接着微视频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揭露问题核心,逻辑思维严密,通过问题层层递进,总结知识。然后回过头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来揭秘刚才的'趣味实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加兴趣和信心。紧接着用辩证的思维引出,知道“生火”还得学会“灭火”,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灭火的原理。最后科教视频展示火场自救和逃生,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这次教学的优点是:

  1、课堂引入的实验十分震撼,学生兴趣浓厚。因是高中教材的演示实验,危险系数小,完全可以用于初中化学。

  2、大量应用微视频,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大大缩短了演示实验时间,使课堂容量增强,后排同学也能清晰看到实验现象。

  3、教师演示实验是基于课本实验的改进,使知识进一步加深,并减少了实验污染。

  4、课后练习源于生活中的实例分类,和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做题兴趣浓厚!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演示实验时,一定提醒学生吹口气后要稍微等待一下,不要盲目紧接着吹第二口,并且尽量回避让女生上台操作;

  2、学案方面,在分析A、B、c时,温度应该加以本节课知识前提,改为:着火点40℃<外界温度80℃;

  3、课件方面,在探究如何灭掉一支蜡烛的时候,可以把蜡烛熄灭的方法改进为:学生提到一点就点一下特定的地方,从而呈现。不要最后一起呈现显得比较笼统;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结合学校的资源设备,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并且从学生的课后练习上反应出来,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教材的安排是从燃烧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我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一定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感性认识、知识和能力储备,抛开课本的教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的做法,做一个思维的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新知识,然后把实验设计和操作都交给学生,从思维上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各方面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到燃烧的共同特点,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共同特点整理为一句话,即可得到燃烧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已有的各种储备,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整理的.过程就是让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如此,当学生建构出燃烧概念后,我及时大力肯定学生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让他们从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处理不合适,如果让学生总结共同特点的时候,直接告知学生,这样总结出的共同特点就是燃烧的概念,问题的导向性更明确,学生的思路也清晰。

  接下来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子、纸片、木炭、二氧化碳等一些物品,设计对比实验轻松得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演示了多种灭火的方法,在展示的时候也能清晰表达从实验操作到观察现象到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由此看出,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孩子不仅学的快,更能学的好!

  学生已经用常见物质探究获得了燃烧条件,课本原有的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我就处理成演示实验,学生对课本中本实验设计的讨论问题可以脱口而出,由此证明学生对燃烧条件掌握的非常好。我还对此实验做了实验改进,把白磷和红磷装在试管中,用气球套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下端浸泡在热水中,这样,白磷燃烧的有毒白烟就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避免空气污染。

  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我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动画视频,让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再看视频,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终生所需,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服务生活。但是,在安全教育上,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的问题,本节课安排的学生实验设计许多易燃物,学生的课桌上也有许多书本没有完全清理,我没有及时强化学生清理课桌上的纸张等易燃物,留有安全隐患,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意相关问题。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1

  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引出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学年九年级(12)班,本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具备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或通过组成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结论。但还有个别同学基础较低,反应较慢,需要基础好的同学帮助,所以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帮带基础差的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2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放在课下学习。并设想了改进措施。

  本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突破重点与难点。我设置了一组学生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一个演示实验——磷的燃烧,一个学生演示实验——灭火演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能通过身边常见的物质,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较轻松的得出燃烧的条件,并分析出灭火的方法。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更准确、深刻的认识。灭火的实战演习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消防队员灭火片段的放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灭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表现强烈的极大的兴趣。

  (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实战演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火中逃生方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生存本领,使其受用终生,是化学知识更有效的应用于生活。

  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一)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课堂的开放度不够,仍然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的思路活动,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还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环节设计还需进一步改进,燃烧条件的得出,和磷燃烧的演示实验交换前后顺序,更顺理成章,更符合逻辑。

  (三)实验设计还需改进,水中白磷的燃烧,可用盛氧气的集气瓶将其扣住,可防止白磷燃烧的产物逸到空气中。

  (四)在学完燃烧条件后,若由学生讨论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会更加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加深刻。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13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2-26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范文04-05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12-17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12-18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10-08

《将相和》教学反思10-23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