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3 11:22: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资料,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二、赞叹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特意播放了《圆明园》的纪录片,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我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2

  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齐书写课题,并活力导入: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辉煌,想到了它被毁后的废墟,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正像文中所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样活力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资料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终回归第一自然段。应对强盗的无耻行径,应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应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经过给学生必须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到达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到达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我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经过这课的学习,学生已清醒的认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他们这一代的重任,此刻必须努力学习,长大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高高的飘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3

  《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单元是一组关于爱国情怀的文章。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在设计教学时,我先是反复研读教材,并及时和本校五年级的同事韩琳娜教师联系,请她把本单元的教参资料拍给我。经过认真研读教参,我了解到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任务,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开始百度了解关于圆明园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在备课初始阶段,我先想好了一个大的框架:先带领学生经过文字和图片体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再经过文字和视频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经过,之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中的

  “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课文却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辉煌?”从而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法,最终升华主题使学生明白杯具的上演都是国家的懦弱无能,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时刻警醒自我勿忘国耻,并结合刚刚过去的70周年国庆大阅兵,感受当今国家的强大,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我们和平安定生活的根本,要居安思危,不忘自我肩上的职责。

  虽然有了这样大体的框架,可是中间2—4段课文的学习,我始终不明白该用什么具体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可是时间很紧,在极度的焦虑中,我不断在想做法,不断查阅资料了解更全面的圆明园,但脑子里还是一团,最终,我决定回到课文,虽然本单元的学习需要结合资料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可是我不能将重心放在资料的了解上,资料只是辅助,真正把握的还应是课文里的语文要素。于是,我再次沉进课文,反复读教材,反复读教参,突然有那么一刻,我觉得什么都通了,一向出不来的'教案细节,突然在讲课前一晚清晰起来:我要抓的就是句子给予的信息,要抓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去文字中提取文本信息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在“布局”中药抓“众星拱月”,在“建筑”中要抓“三组关联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以及建筑风格的迥异”,在“文物”中要抓“上自……下至”。至此,最终努力抓住本文训练要点: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课文资料,落实语用。

  在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同时,我又争分夺秒地抽出时间去五年级一班进行了一次试讲,经过“实战”,我发现自我的语言还是太贫乏,且许多要求不是太明确,于是课一结束,我又梳理自我的思路,搜集适宜的过渡语、引导语,并再次上网了解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以便讲课时自我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10月23日,到达运输队小学时第一节课已过半,我首先到教室去试课件,果然视频播放不是很顺利,于是又开始调试,最终在快上第二节课时准备妥当。第二节课,来了许多教师,呼呼啦啦做了一屋子,说实话,我并不紧张,脑子里也有思路,就是那些细节的话不见了,可是我并没有所以受影响,依然按自我的框架依次展开教学。

  整节课时间把握较好,在规定时间内,我完成了讲课资料。回到办公室我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我觉得自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1、整节课条理清晰,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学生能较为明了地学习课文资料。

  2、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课文2—4段经过抓关键词、句和引用资料图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恰当插入视频,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体会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读出课文的情感变化。

  4、经过前面辉煌和毁灭的强烈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5、板书设计是自我用心想出的一个变化的板书:先是在学生体会辉煌时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布局巧妙、建筑精美风格各异、文物珍贵,然后在体会“毁灭”时,又突然将其全部擦掉,现场给学生一种震撼,那就是一切都化为灰烬,我们再也无法一睹它的举世无双,给学生极大的情感触动。但也有不足之处:

  1、在2—4段的指导学习中,对学生的读的指导太少,且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也没有更多形式的读,更缺乏多种形式引导读。

  2、对圆明园的了解还是比较生疏,不够能信手拈来,在教学中语言总是“短路”。

  3、课的升华部分能够再补充一些国庆大阅兵的视频或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激发孩子们勇担肩上的职责。

  经过这次送教下乡,我觉得自我再次得到锻炼,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我除了现有的工作都要做好之外,还能去用心准备一节公开课,我觉得对自我就是一种磨炼。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要想讲好一节课,就要不断读,不断读,哪怕你没有思路,也要记住不断读,仅有读进去,才能走出来,才能有一些美妙的点子迸发在某个瞬间。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4

  《圆明园的毁灭》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让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对于圆明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陌生,而且这座曾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图片都是断壁残垣的遗址图。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毁灭后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成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作者匠心独用的地方——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很多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

  一、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圆明园内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

  二、 直观感受,激发情感

  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三、 查阅资料,了解历史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让同学们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资料,课下同学们就互相传阅,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课上体会的就更深。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段时,让学生搜集当时时代背景的文字资料,学生读后对英法联军更加气氛,恨之入骨。同时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强盛地愿望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5

  今天上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这是一篇老课文,在过去教学中学生总是容易把课题中的“圆”和“园”弄混淆,怎样让学生记住呢?首先从“圆”入手,圆明园”在布局上成“品”字形,然后告诉学生它地建造年代——初建于明朝,最后说它的.用途——是清朝皇帝的休憩园,也是一个大花园。学生从形状、年代、用途三方面一记就不容易混淆了。紧扣“毁灭”这一主线进行教学。

  设计三个问题:

  第一,你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

  第二,圆明园到底毁灭了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你认为圆明园是一个( ? )的圆明园,学生根据问题寻词找句;

  第三,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6

  上午结束讲课后,脑中便不停地回放着课上的情景。认真反思这节课,我想到了许多。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可能会更透;在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如能多请几位学生朗读,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等。如果说这节课还有点滴优点的话,我想那要归功于沿江小学四年级二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表现首先消除了我的疑虑与担忧,让我更加自信。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记得在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景观时,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地与同桌交流,有个学生还甚至回答:我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看到了狮子林茂密的树林。再问学生:“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中,你会想些什么?”有个学生饱含感情地说:“我非常痛恨那些侵略者,他们在我们的国家肆意胡为;我也痛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他们──,我现在一定发愤学习,等到有一天──”言为心声,我想如果以后这个学生有机会到圆明园一游,一定不会忘记曾经上过的这一课,以及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了,课上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正课完成后,有个小男孩轻声问我,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是怎么制作并呈现的。这让我突然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对现代科技了解得还比较少,虽然多数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还有待思考。

  通过这节课我还体会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师间的合作和同伴互助。在一节优质课的背后,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提问;每一笔看似不经意的板书,不知要凝聚多少老师的'汗水和智慧。

  其实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平常的日子是最多的。如果每名教师在日常的每节课中,都能精雕细琢,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但如果我们能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潜心钻研教材,并把每一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课,虽不是一道精美的大餐,却也算得上是一盘可口的居家小菜了。这些,便是我这节课所想到的,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7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历史。

  这一类的课文,由于学生平时看见过昔日的圆明园的景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提前了解历史,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工作。例如在教学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几个自然段时,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单凭读课文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这情景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未来教室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时我运用校网站上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图片,阅读文字资料,直观理解,更快,更好地来感知课文。例如:学生在理解对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文中找出关键句,再用课件展示出来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之情;文中的第2、3、4自然段时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单调的文字独白很难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此时的教学我灵活使用广播教学手段,放手让孩子们在校网站上自主查找相关的资料及图片,一切想了解的内容很清晰出现在他们的电脑上,这里的知识收获自然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孩子们对圆明园昔日辉煌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而针对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只要抓住这些词语,侵略者的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小练笔,抒发情感。

  顺势而行,我播放了一个《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英法联军的野蛮和强盗行为。在观看完后,在学生满腔愤怒时,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假入你此时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由感而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在课文结束时为了教育学生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学生理解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此时的情感自然达到高潮,文章的主题呈现出来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8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能激发学生强烈爱国情怀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要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表达的深层爱国情,学好课文的表达特点。预习任务做细实完成。

  一、通读课文,读准生字音,识记字形。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这些生字音。“不可估量”的”量”liang,读轻声,“玲珑剔透”的“珑’读lng,“武陵”的“陵”líng,“饱览”的“览”ln,这四个字都是边音。

  “辉煌”的“煌” huáng,“销毁”的“销”xiāo,“闯进”的“闯”chung,“殿堂”的“殿”diàn,这四个生字都是三拼音节,要拼读准确。

  “境界”的“境” jìng,“奉命”的“奉”fèng都是后鼻音。“侵略”的“侵"读qīn,“灰烬”的“烬”jìn是前鼻音,这两个字音是检测题目中的常客。

  识记字形,五年级学生能独立地把学过的形近字与生字联系起来,进行辨析,如笼,拢,与珑进行辨析,知道玲珑与宝贝的精巧细致有关;将凌与陵比较着记忆;将烬与尽比较,会发现灰烬与火有关;剔与踢一对比,就能记住剔与刀有关,踢与脚有关;销与削,悄对比;澜与水有关,还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识记,如“推波助澜”。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确实能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正确朗读课文后,思考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课文结构清晰,学生自读,能思考出作者写作思路,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点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是第二到四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

  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

  三、联系上下文阅读,理解词语,思考书后的问题。

  对于文中不甚了解的词语,除了查汉语词典,还要阅读上下文来思考、选择更符合文意的词意。如:“众星拱月”,词典中的解释是:许多星星聚焦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个重要的事物。读文中句子:“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从而理解,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突出圆明园的重要。

  “饱览”词典上解释是: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读文中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再联系上一句,就知道园中美景很多,让人看得很尽兴。也明白了圆明园太宏伟了。

  通读文后的思考题,有助于课上有目的听老师讲课。如课后问题2,自己先思考,有了想法,课上与同学交流时,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话题。课后问题3,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要在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才会有感受。那就离不开搜集资料。

  课文后的几首歌,创作背景与课文有共通之处,表达了相同的情感,学生可提前读一读,找到相关音乐听一听。

  四、收集相关资料。

  圆明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课文介绍得比较概括,学生课前要找相关资料,看图片,增加对圆明园的了解。

  资料(一)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圆明园,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园内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资料(二)八国联军的掠夺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及其账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借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阅读这些资料,可对文章内容做一个补充,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为体会课文情感,领悟课文表达方法,作好铺垫,更是有助于学生把资料与课文,资料与理解、感悟相融合,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9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在设计上遵循“1+x”和“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1”确立为《圆明园的毁灭》,x确定为《两个强盗的'故事》,选自雨果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资料和写法上都有相似之处;“一得”确立为铺垫这种写法。我在课前收集学生的问题,即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很多笔墨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学定教,尝试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两次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悟,组内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本事、表达本事和自学本事。我们小组学习是在刚刚起步阶段,许多学习方式和表达的方法还需要给孩子们多做指导,以待提高。

  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和提高。

  1、学生本事需要培养和提高。整节课学生反应不是太进取,课堂气氛比较沉重,学生的表达本事和自信心有待改善。

  2、我在备课时对预设准备不足,在做引导时,语言不够规范严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0

  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我以三大学习主题为主线:"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点击圆明园概况,或欣赏圆明园风光,或观看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信息,或虚拟走进圆明园……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行积极探讨.在网络上,学生还可以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整个过程,教师随时可以利用屏幕监视,或遥控辅导学生学习.这些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而学到知识,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这样学习者通过将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以及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后,进一步建构了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

  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中,网络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反馈,达到主动地把握知识,主动地发现学习规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深化认识等环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老师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1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研修主题之一,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特别进行了同题研讨。

  【教学简介及预设】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备课预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

  ……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待会评议。

  (师指名读。)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XX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XX在读的时候,读到最后“损失”时有点快了,最后的“损失”应该读慢点。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遍。

  师指名读。

  一生读,最后一词读的较上一个学生慢,但仍感觉仓促。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一下。

  生:最后的“损失”读得太快了。

  师:那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来读一遍?

  生读,语速恰当,但轻重音没有区分。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才好听,谁愿意再来读一遍?

  一生站起来读。

  ……

  〖案例二

  ……

  师出示“杭州西湖”“狮子林”等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圆明园真是太美了!

  生:圆明园真是园中之王!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或者说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你的感情?

  生纷纷开始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师指名学生读。

  ……

  【反思】

  这两节研讨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闪光点,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我们现在只就我们的关注点谈一下。

  两位执教教师想让老师们关注的是:语文课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读得不少,并对学生的读做了轻重、快慢的指导,学生的评议也从轻重、快慢方面说,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朗读课文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轻重,是不是对文本一样的理解?我们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第二节课,教师没对学生快慢、轻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想像、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时,学生的重读点,语速都不是完全相同,但能听出来各有各的感受,都是挺有感情的。通过这两节课,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要置于朗读之前,服务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感情,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2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今天第一课时的内容就是感悟第2、3、4这三个自然段,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因为我认为:讲毁灭,要引发学生的惋惜、愤慨之情,必须要学生先充分感悟被毁灭的东西有多么美丽、多么珍贵。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一、情境的成功创设教学一开始,我采用这样的激情导入“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他们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被化成一片灰烬。”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是为了创设情境,铺设好情感场,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而后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联军的暴虐和贪婪,孩子们个个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抡起拳头痛打英法联军一顿。孩子们表露在脸上的情感变化,表达在语言上的慷慨激昂,说明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已经达到了。

  二、学会搜集与处理、运用课外资料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和学生用大量的课外资料做辅助。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也充分地展示其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拓展其思维的空间,自己去组织语言的表达方式。尽管他们的介绍不全、没有图片,但是能把冗长的资料浓缩成几句话,能找准自己所需的东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呢?我尽所能的引入资料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如圆明园面积大小的引入;圆明园内景观的引入;圆明园毁灭情况的录像引入等等。这些资料的引入都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是在学习理解课文这后补充的。我认为这样会更鲜明、更直接,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来看待这段历史,而且能让学生接触、吸收多方各种知识,培养读书的兴趣。有了资料的补充,使文本丰厚生动起来,有了师生互动的交流,课堂活跃起来,课文就被吹进了生命的灵气——有了血肉,于是它变得灵动起来。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给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由于气氛压抑,学生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这时候,我指出这只是短短的半分钟,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我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3

  一、 创境揭题

  师:一百五十一年前,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之上曾雄踞着一座美轮美奂、曼妙绝伦的园林。诗人的语言不足以赞美她,画家的丹青妙笔不足以描绘他。她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一个园林之梦,连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都对她赞不绝口、顶礼膜拜。这座园林的名字就叫——生:圆明园(板书“圆明园”)然而,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带上你的心情,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21圆明园的毁灭”

  师: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生: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生:这么美的园林被毁灭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是的,《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追问、有感叹,还有无尽的思考。透过课文字里行间的描述,我们来追寻当年的情景。

  二、 读文习词

  师: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将课文朗读一遍,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先明确一下,知道“正确流利”的标准是什么吗?请齐读——

  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不回读。

  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请自由读课文,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之前有过预习,现在又读了课文。大家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请看——(课件出示词语)第一排的词,请咱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读。

  生:殿堂、瑰宝、侵入

  师:字正腔圆,不愧是朗读最好的同学!第二排的词,谁来读?

  生:灰烬、销毁、损失

  师:嗯,读得正确、清楚,敢于挑战最厉害的同学,说明你也很厉害!接下来的词,我们以“开火车”形式来读,“小火车”在哪里?

  (生读,随机正音)

  师:是不是大家都会读了呢?看老师的教鞭点到哪儿,就齐读这个词——

  生(齐读):不可估量、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乡村野、瑰宝

  师:会读了还不够,大家是否掌握了这些字的书写要领呢?请看本课的生字,请拿出练字纸,对照这些生字,将你认为最难写最容易写错的字写一写。

  (生写字,师巡视)

  师:写完了,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老师随机抽取了一位同学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从他的书写当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我发现他的“毁”字右边写错了,不能写成反文旁。

  师:是的,这个字很容易出现错误,要引起特别注意(范写在黑板上)还有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的,谁愿意来展示?

  (请生上台展示,生自作讲解)

  生:我发现他的“宏”字写错了,多了一撇。(师范写)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会读又会写,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要是还会理解就更棒了!请看,还是这些词语,老师稍作增加和调整,就有所不同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不同?

  生:……

  师:不如,我们先将这些词来读一读,可能读着读着就会有灵感了。女同学,用你们清脆甜美的声音来读读第一部分;男同学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读出力量!女生,开始——

  (男女生分读词语)

  师:现在,有发现了吗?

  生:第一部分的词语都是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词语。

  师:太棒了!这个同学很会发现,也很会概括,一针见血。这些正是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词。(板书:“辉煌”)那相对应的下一部分的词描写了什么呢?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情景、过程。

  师:对呀,大家的观察很敏锐!(板书:“毁灭”)课文正是从这两个部分来介绍圆明园的。这是从意义上的发现,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

  师:(手势提示)第一部分的词……,第二部分的词……

  生:第一部分的词比较多,第二部分的词比较少。

  师:就是嘛!对应我们的课文内容,描写“辉煌”的部分是哪些段落?描写“毁灭”的呢?

  生:描写“辉煌”的是2、3、4节,描写“毁灭”的是第5节。

  师:是的。正如对词语的观察一样,课文描写“辉煌”所使用的篇幅更多,描写“毁灭”的内容着墨比较少。那既然课文以“毁灭”为题,为何却要重点描写“辉煌” 呢?这个问题比较深刻,带着我们的思考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日后,要多用这些好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求知和思考。

  三、 朗读背诵

  师:你看,光是词语就已经让我们体验了诸多滋味。但词语毕竟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详实的内容包含在课文的篇章当中。以这一段为例,文辞优美,内容丰富。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段,争取做到“正确、流利”,能读出感情就更好。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的朗读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生:圆明园中,……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给他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不错,只有在“山乡村野”这个地方回读了。

  师:是的,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呀?生:圆明园的美景

  师:是呀,圆明园中的景物数不胜数、美不胜收。还想读么?

  生:想!

  师:咱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男同学读第一部分,女生来读第二部分。准备好了么?男生起——

  (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们的朗读让我陶醉。老师也想加入到大家的行列中来,行么?这次由你们来读第一部分部分,老师来读第二部分。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旋律,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在场所有的人到圆明园中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生合作读)

  师:看,通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将文段读正确、读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如果能背下来就更棒了!背书是讲究方法的,以课文的第四段为例其中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么?

  生:不但……还……

  师:这组关联词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呢?

  生:……

  师:表示意思更进一步,程度加深一层。这是递进关系

  师:也就是说,上一段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这一段就是介绍圆明园的——

  生:文物收藏

  师:那这个句子既承接了上文,又启示了下文,是什么句?

  生:过渡句

  师: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圆明园中都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呢?

  生:上自……奇珍异宝

  师:所以,评价她是——

  生:当时……艺术馆

  师:总—分—总的结构,一目了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记忆会不会简单很多呢?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尝试背诵,师巡视)

  师:把书倒扣过来,根据老师的提示,咱们试试背诵——

  (师引读生背诵)

  师:短短两分钟就把这一段背得八九不离十,已经很不容易。课后,按照方法去背诵第三自然段,我对大家充满信心!第三段读得有声有色、第四段背得有模有样,此时,我们要将整篇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一定不在话下。让我们再次将课文美美地读起来——

  (全体齐读)

  四、 解读主旨

  师:再次读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除了给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情景之外,还写到了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读第一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损失

  师:是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损失?(板书“损失”)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无法计算,难以估计

  师:也就是说,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计,无法计算的!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来形容这种损失?

  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师:请齐读这一段,注意加点字要重读!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的损失。

  师:是啊!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不可估量的伤痛!给历史带来不可估量的教训!维克多雨果在他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下节课,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继续梦回圆明园……下课!

  课后感想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语言。

  一、复习巩固,提炼中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要求归纳课文中心思想,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从内容中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即课文中心)。这一环节紧扣两个问题: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通过检查对中心句的感情朗读,进一步提炼出中心句的中心词——“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奠定了基础。

  二、认定目标,明确方法。

  有了目标的诱导,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领悟表达,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就是:理思路、抓重点、品词语。学生明确了学习方法就拿到了获取知识的“”,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三、理思路,抓重点。

  教学程序是: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找出作者表达的重点内容。我认为能否准确地抓住重点是领会作者思路的难点。我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统一认识。重点部分抓准之后,再理出重点部分的叙述顺序。

  四、品析词句、积累语言。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传神。首先放手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然后汇报、交流,再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品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能力,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练习表达,迁移运用。

  为巩固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强化感受,再让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题,最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个片断,尽量使用这节课和平时积累的词语。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能力、表达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4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成功之处是: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举一反三。精讲第3自然段,教给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方法。然后“扶读”第4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读”第5和第6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仅仅理解了难词难句,说出了各段的主要资料,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产生对疯狂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

  (二)在“美读”中,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

  不足之处:

  1、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用课件。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学生没有直观感受。

  2、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前松后紧。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经过朗读、学习,想象以往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依据教师用书,经过研读教材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锁定在“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抓住关键句,以问题为引导理解课文资料。这三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分别是:“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把这三个自然段读正确、流利,然后边读边想:①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②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借助文字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经过多媒体把课前搜集到的圆明园的资料和照片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完了这些珍贵的影印资料之后豁然开朗,立刻答出了上头两个问题的答案。

  二、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仅仅经过文字学生是无法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的。如果无法想象当年的辉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圆明园”这三个字在国人心中的痛有多深,这三个字带给过人的屈辱有多大。所以,我除了上一个环节的经过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之外,还经过课件与之相得益彰。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影像感染下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的'艺术品不由得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

  三、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受到震撼的时候,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回顾祖国的历史,我们能够为自我的祖国的昨日、今日和明天做些什么呢?然后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终全班汇报,教师归纳:我们要牢记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仅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终,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虽然本节课似乎取得了完满的成功,可是静心思考发现,自我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朗读习惯没有及时地进行纠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但要注意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并且还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教学语言的风趣与形象,使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听得入耳,构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2-17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2-0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1-10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1-1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03-0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11-1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15篇03-02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02-18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