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集合10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1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并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原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运用讲授法和对比法的教学方法。如果把握运的不好,也很容易造成教师一言堂局面。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生动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把握的教学宗旨。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在全市的教师面前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代表学校,我既感到荣幸,又不免有些紧张。为了上好本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部分:
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分发了一些关于本节课内容的小资料,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本节内容既是本册书,也是整个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对于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只能靠自己抽象的思维来想象。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转换为直观的图像和动画,这样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在听课时注意力就更加集中,而且也能较为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部分:
上课中,我注意把握教学的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一些学生难理解的内容进行比较详细和具体的讲解。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理解重点。对于一些重点内容,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记忆。
例如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突破。
对于减数分裂的`概念这一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启发他们自己找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这样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对于精子的形成过程这一重点的突破则是首先播放FLASH动画把抽象的精子形成过程形象化,使学生对精子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再观察一张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态图,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并归纳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变化特点。学生通过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这两种方法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只是由于学生平时上课自己讨论归纳的不多,所以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还有所欠缺,以后上课应该多让学生自己主动讨论归纳,注意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这是减数分裂过程的三大概念,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于这三个概念已经提出了疑问。在上课时我主要是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再结合一些实物来讲解这三大概念。之后再通过一些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反应还是比较好的,对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都能掌握。
这一节公开课能够成功开展是得到许多老师的帮助的,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在我备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但这次公开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我上课的时候语调不够生动,与学生的互动也做的不是很好,这一节课的引入也不够新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正这些不足的地方,把课上好,使学生能够从要我学生物变成我要学生物。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3
本节《减数分裂》内容较为繁琐,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多样,不同时期的细胞名称不同,而且涉及较多的专业名词,譬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等。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有丝分裂》的过程,但对《减数分裂》仍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挑战十分大,同时学生也容易在如此复杂的一个过程中,理不清前因后果,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上《减数分裂》这内容对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提出的情况,我把减数分裂过程内容的学习划分为3个层面,化复杂为简单:
1、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例如:1个精原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染色体在何时,怎样才能数目减半?染色体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会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这样的探究方式不断引起学生猜想,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
2、学生大致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后,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尝试划分减数分裂的间期,第一次分裂时期,第二次分裂时期。
3、学生尝试说出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名称。通过这样的分三步走,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在本节内容的导入以及小结方面,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回归课本。导入方面,让学生对问题探讨中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体细胞以及配子染色体的区别,顺利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小结方面,则回归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并让学生对该概念划分出:范围,时期,特点,结果;同时利用课后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4
曾经听过许多老师上这一节内容的公开课,有的老师讲得很精彩,分析也很有水准,很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也做得很好,课堂气氛也较浓烈,使我受益匪浅。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往往不尽如人意,或顾此失彼,或讲解知识有失偏颇。我自己也曾经开过这一节的市级公开课,课后的评价是“效果好,很成功”。
先不说教学效果是“好”还是“不好”,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点是:课堂上口若悬河,讲得满头大汗;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征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如坠云雾,晕头转向。
真的需要老师这么费劲地讲解这一部分的知识吗?真的需要讲得那么多、那么到位吗?如果老师少讲一些,学生就不能学会这一部分的知识吗?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学的效果好,掌握得扎实,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我的感觉是,首先要把老师的知识讲解大幅度地减下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其次,不要一开始就大讲特讲一些概念和名词。再次,要精心设计好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内容。
基于以上这些想法,这学期,我在上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做了如下的改变。
一、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绘图,用铅笔(画错了能及时改动)绘出有丝分裂的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绘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几个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
简要地说明绘图要求,就开始让学生绘图,在投影屏幕上循还播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画。学生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课本上查找,或观看播放的细胞分裂的动画。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绘完之后,老师选几张学生绘的图,投影出来,师生一起共同分析,哪个地方画得好,哪里画错了。然后,投影课前老师自己预先画的图,师生一起分析探讨,看哪个地方学生画得比老师的好,哪个地方老师画得好,哪个地方老师画得还不如学生画的好。师生在一起共同比较,共同进步。
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用完了。课后布置作业:
1.自学本节内容,弄清减数分裂的过程,弄清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2.发一张老师精心挑选的习题课后完成,下一节课带来,师生一起分析、讲评。
这样的一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掌握的效果远比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而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这个映像,所有的知识名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通过对这一节课教学的反思,我得到了这样的认识:
1.要教会学生怎样学,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老师不能包办代替。
2.既然老师的讲解是“自己昭昭,使人昏昏”,那么就果断地闭嘴吧,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才不会上课昏昏想打瞌睡,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自己昭昭”。
3.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老师要设计好让学生进行怎样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
4.有一些生物学的名词和概念可以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去学习和掌握,老师不必一开始上新课,就仔细讲解一大堆 本节要学习的名词和概念。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在这一单元的测试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效果相当不错。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5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创设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讨论,让他们从一个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2)应用多媒体,把减数分裂各时期连续的动画和详细的模式图展现出来,更直观和形象;
(3)通过学生自行描绘减Ⅱ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描述、识图和判断能力;
(4)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
(5)学生画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模式图,加深记忆和理解。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好:没有完成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画出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模式图”没来得及点评就下课了。
(2)没有课前布置学生用橡皮泥或其它材料构建染色体变化模型。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6
在会考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才一学期的时间,但是“减数分裂”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在原本基础知识就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当碰到综合性题目时,特别是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时,他们就不知所以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但是会考对这一内容的考查是一个重点。对于直接接高二班级的我来说,无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刚开始复习时,我没有摸清学生的基础,就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把减数分裂整个过程跟学生复习一遍,再跟有丝分裂进行比较,结果我发现效果很差,后面就我就找了一些课件和flash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似理解了,可当真正进行检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效果也是不好。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利用挂图的形式,终于收到较好的效果。以这些日子的复习,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对减数分裂的实质进行解释时,很多学生认为是因为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两次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在这里通过复制前后染色体和DNA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在复制时是DNA的.复制而不是染色体的复制。
2.“概念的分析”:讲解过程一定要先把几个重要性概念弄清楚,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讲解,我们可用人人都有的一双手做形象的比喻:左右手的两个大拇指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依此类推;而每只手的五个手指互为非同源染色体,这样的比喻很直观且很方便,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就可以用将贴近的五指伸开的双手往两侧分开进行演示,左右手的大拇指分开就是同源染色体分开,而一支手的五个手指就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整个过程,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进行演示。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讲解,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当着丝点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就分开,这个“姐妹情愫”就不存在,而各自独立成为一条染色体。
(3)“四分体”的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什么是四分体,为什么要称之为四分体,这样就可以明白只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才是四分体,而同源染色体没有进行联会就不是四分体。
3、减数分裂这一抽象过程的讲解我是利用挂图、把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绘出来,一个时期用一张纸。因为会考题目很多时候都是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所以我就将这两个过程图都绘制出来,分析完每个时期后,然后拿出其中的一个时期的图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图形辨认,尽可能多让一些学生参与,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加深理解,以不至于碰到题目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4、最后一点就是课后加强练习,这一点特别重要,当把很多图放到一起时学生一下子就如坠云雾,晕头转向,如果这时候整理一些专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老师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效果会更好。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画一些图,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掌握的效果远比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而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这个映像,所有的知识名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通过测试,我惊喜地发现,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7
减数分裂一直是被大家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又和以往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感觉比较困难。
分析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的有丝分裂没有学好,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纺锤体等概念模糊不清;二是减数分裂过程本身又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也比较抽象。三是教材中出现的都是静态图像,学生很难形成连续动态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先带领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相关内容,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概念;重点讲解减数分裂中涉及的概念,尤其是对同源染色体的来源问题给学生作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以措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以后复习和练习中,又发现学生出现了两个疑问,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配的运用,学生感觉非常困难,二是学生不能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分析原因是教材中的同源染色体没有用不同着色来表示来源的不同,无法看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的几种情况;对有丝分裂各过程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理解,学生主要是受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两两配对这一定势思维的影响。
这两个问题,我利用教材中“模拟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让学生模拟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离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几种情况。有丝分裂各过程存在同源染色体的问题,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一是强调每个个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的精子,另一半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一个个体内既有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又有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由于生物体的其它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其它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受精卵是一样的,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在进行理论解释以后,还展示了有丝分裂的挂图,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印象。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8
“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在高考说明上是C级要求。这节内容历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老师非常头疼的一节课。上这节公开课主要是为了跟同组老师共同探讨这节课最好的教学模式。
以前上课,我总是“一言堂”先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再介绍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然后才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第二次分裂能讲完,但感觉学生接受不好。这次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分段阅读、设置问题、设置习题检查训练。虽然使得减数分裂的过程的讲解不完整,但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学分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然后直接讲解精子的形成过程。采用了多媒体动画比较生动。在讲解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巩固这几个概念。如果再能画些版图来巩固概念、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各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领导和同组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现在我把今后要改进的地方总结一下:
1.导入应更紧凑,讲课多一些激情
2.课前复习一下有丝分裂这样一节课效果会更好。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9
今天上了两个班,采用了相同的教学处理。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但今天的课我忽略了一个重点:染色体数为什么减半?在课后学生都来问,我应该在课堂中提出这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回答。
今天的课采用了模型辅助教学,直观性很强,学生通过观看模型很容易就掌握同源染色体联合、四分体等概念。
今天有几点处理也值得发扬,第一,播放有丝分裂过程的FLASH,学生回忆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特点,然后出示模型,学生判断是哪个时期,顺便复习染色体的数数方法、染色单体数。
第二,通过观察人类染色体图片,人类的46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时又说是23对?利用这个疑问引出同源染色体的学习。
第三、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发现通过预先播放减数分裂的.FLASH,学生观察就能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复制一次,分裂2次,结果染色体数减半。我认为这时再补充进行减数分裂的对象就可以。我今天的处理是看FLASH,总结出了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看书,找出减数分裂的对像、特点、过程,显得重复。学生反映也停了下来,不只是反而不理解还是觉得重复无趣。
第四、布置课后作业,划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图。检查部分学生。画的很认真,积极性也很高。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10
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掌握不可能一次到位,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层次需要逐渐提高。初次介绍减数分裂只能达到“了解”的水平,通过学习精子形成过程及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使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达到“理解”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并应用于以后学习遗传规律,从而使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最终达到“掌握”的水平。在此我还采用了比较教学法,把相关知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填表,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呈出参考答案,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
一堂好的生物课应该是怎么样的?我想,不仅要让学生在40分钟内学到知识,还要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以及设置一定的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节课,如何设计才能更好,我还将继续反思、继续实践、继续改进。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11-20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10篇01-25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10篇)01-25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教学的反思05-17
教学及反思12-27
经典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