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时分秒》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分秒》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大约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认为要把这节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学好,就需要遵循“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
一、设境激趣以情导课
过年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事情,我利用春节过年的场景,让孩子看现在是几时几分?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是教师决不代替。在认识钟面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借助手中的钟表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的`说一说,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亲身体验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分钟的长短,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时分秒》教学反思2
《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习的认识钟表内容紧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习题逐步巩固。
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原因,发现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用心动脑。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思考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由于孩子们注意力相对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着重培养孩子们戒骄戒躁,养成先审题,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题习惯,顺利完成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过渡。
《时分秒》教学反思3
在时分秒的认识这节课中,我坚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兴趣很高。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伊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芳芳家有一个时钟,时间到几点钟就敲几下,每到半点时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钟不知是几点敲了一下,过了一阵又敲了一下,再过了一阵又听到钟敲了一下。园园知道是几点钟了,你想一想,这时是几点钟? 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 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自然、亲切地感觉,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接着呈现一个钟面: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吗?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学生十分高兴地把时刻读了出来,我也及时地复习了读时刻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你还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高度热情,学生的发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量及分针、时针的走动情况,这样,我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又达到了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信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 1) 静静地、仔细地观察,秒针、分针、时针是怎样走动的?
( 2)验证: 1分 =60秒。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看着时钟,我们跟着秒针一起数,从数字 12开始: 1、 2、 3、…… 60。 在这里我运用课件的目的有二个:一是让学生知道 1分 =60秒这个时间进率,我让学生观察走动的时钟,通过观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针走 1小格,秒针走 60小格,从而抽象出秒与分的进率,这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哒嘀哒地过去,加深学生对秒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了知识要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 3)在学生认识了秒之后,我让学生描述 1秒钟有多长? 1分钟有多长?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一秒的价值,丰富对 1秒、 1分的感性认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时分秒》教学反思4
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时分秒》教学反思5
在第三册数学教材中,第六单元《时、分、秒》是一个难点。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钟面的基础知识,会认钟面上的时间,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及求经过时间等等。对于缺乏知识经验的二年级孩子来说,学习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例如在认识钟面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示和课件的操作,让学生数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又向他们介绍了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边拿钟面进行实际操作一边提问时,孩子们尚能回答,可是让他们在独立做的时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则感觉更加困难。例如求从11点--4点经过了几时,答案就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用11减4,有的在钟面上数,却数成了从4到11的格数,而且在数格的时候,他们往往数的不是几个格,而是几个数字。还有诸如“2:45--3:20经过了( )分”这样的题目,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我给孩子们讲了几种方法,第一种是最直观的方法,在钟面上数格子;还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来是35分;另外还可以把这样的`题目当作减法来做,用后面的数减前面的数,20减45不够减,拿出一个小时当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减45就可以得到35分。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没有要求孩子们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们能在钟面上把经过的时间数出来,我也觉得他们挺棒的。
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地讲解、练习及个别指导,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同学对以上知识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还是这些知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的确过于难了,仍然是让我们感到比较困惑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6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具体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在课后的练习中,两个班有五分之四的孩子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还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练习、巩固的过程。
给家长的建议:认识钟表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让孩子掌握好的,要想达到提高、熟练,家长必须在生活中对其加以强化,特别是关于时间的计算。如11:40开始吃午饭,吃了30分钟,吃完时是什么时刻;电影下午6:15开始,晚上7:4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时分秒》教学反思7
教学过程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时钟: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通过游戏知道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同时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让学生数一数钟表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思考一大格表示几时(几分),一小格表示几秒。通过有关经过时间的计算,使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几种方法,知道一节课40分钟有多长,知道了时间的重要性,明白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因此要惜时如金。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点困惑:
1.“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而书本上的2时=()分却没有这样的区分。
2.“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茫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老师可以把这一知识结合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业所用的时间、在校的时间等。如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是不是依赖习惯了,脑子里没有钟面,形不成表象,无疑,对他的学习是有障碍的。所以,应该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要在脑海中形成钟面。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习是有阻碍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8
三年级"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二年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我在教学中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如认识种面,复习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让学生谈谈自己对1时、1分、1秒长短的认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状况,之后带领学生看钟面共同感受1分、1秒的长短,给学生建立准确的定义和认知。
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为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打下基础。
在教学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学生在掌握理解有关时间的计算时还是出现很多了一些问题:
1、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反复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分清这两个概念,我常常在课前、课后进行一些即时练习。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课本P64第5题: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学生如果按教学中总结的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
时间”,很多学生能利用公式很快计算出11:20+25分=11:45,其实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还不是很合理,与第一种问题相似,我认为如果这样算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的话就比较合理,因为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虽然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我认为这样书写学生易理解也较合理。
3. 是经过时间的计算,我由浅入深,从数钟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学算出先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再过几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或几小时几分。等学生理解方法并熟练掌握后,学生会想到把几时中拿出1时当成60分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再把计算结果转换成几时几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学生往往习惯了十进制的换算方法,很容易在换算时不理解方法由来及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出错。
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我认为学生容易掌握但学生实际掌握起来有困难的知识点。我想,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时间的知识会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才能真正了解时间。
《时分秒》教学反思9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时间,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请同学们说说是几时几分?再请学生拨一拨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我注意选取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动手拨一拨学具钟面,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分之间的关系1时=60分等等”。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缺乏教育教学机智,不能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时分秒》教学反思10
《时分秒》处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习了时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时间学习有一定难度,时间间的进率容易和长度与质量单位的进率混淆,因此是本册书的难点内容。
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拍手、数数、读书等方式体验1秒、5秒的长度。调动学生关于时和分的知识积累,引发学习兴趣,参与教学互动。
教学中学生对时间的准确识别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时的时间,比如11时55分会被误认为12时55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抽出5分钟时间用钟面模型练习,经过几次练习,效果显著。
本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时,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尤其遇到跨整时,例如7:45到8:25经过多长时间?因此借鉴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将计算过程让学生口述出来:25分减45分不够减,借一时当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时借一时还剩7时,7–7=0时,结果是40分;或找整时是8时,8时–7时45分=15分,8时25分–8时=25分,15+25=40分。这两种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熟练易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难点分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借助钟表,记录每天重复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时间,巩固了关于时间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数学重在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时分秒》教学反思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 时针、分针和秒针。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学过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分秒》教学反思12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13
前段时间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学习了“时分秒”这一单元。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加之还要学习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等,使学生具体感知1分、1秒、的长短。只管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体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时间,但有些孩子容易将比如:2:55认成3:55,不过经过练习,这一现象已基本消除。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当孩子们遇到比如:从3:45开始到4:20这段时间经历了多少时间,很多孩子不理解,觉得很难,我也费了不少口舌进行讲解,由于同课的薛老师几套专项训练,希望通过多做题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可是当孩子们教师作业,我们分比批改制后,不仅有皱紧了眉毛,情况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有较大改变,一些孩子依旧出错,依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找不着北,答案令我们哭笑不得。一时间,我们觉得很失败,很郁闷,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是我们错了?
我们开始不断思索、讨论。同一年级王老师的孩子也在我们所带的班。这是一个很有灵气、很聪明的孩子,他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当我们与身为家长的王老师探讨此事时受到很大启发。钟表的认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同时又要求孩子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经常性地去看表、记录时间。比如:吃饭前记下时间是几点几分,吃过饭后再记下时间,看看吃饭共用了多长时间。开始时可能说不准确,家长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孩子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时间观念。同时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始终看到的是真实的动态的钟表,这比看画在纸上的钟面更直观、更生动。当孩子对钟面非常熟悉之后,中标的样子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种方法表示的时间,都会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于脑海之中,从而快速做出反应。
还有,经过这次探讨,我也跟清楚的了解了孩子们认知特点。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孩子们从认识到消化,是需要一个变化过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学知识就是要应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书面化。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定让他们体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剥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我与薛老师又一起讨论商量设计了贴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巩固知识的形式灵活的作业,同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方法,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时间、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希望我们的改进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认识和成长。
《时分秒》教学反思14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时分秒》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时分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时分秒》教学反思09-19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9-22
《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09-20
《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09-21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4篇11-20
《时分秒》教学反思(集锦15篇)12-19
小学数学时分秒教案11-30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