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怎样过冬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物过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故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团结友爱。课文有效地将科学知识和品德教育渗透在字里行间。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复习检查,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三个小动物,进而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仿照课文句子,进行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好朋友一起的快乐和美好,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顺学而导,突破重点。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力求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知道不同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感悟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团结友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的熏陶。课文的三到七自然段是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顺学而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我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注重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在教学后半段,我还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鼓励他们走入文本,有感情地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又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学习的成果,有效地活跃了课堂。
再次,角色体验,感悟真情。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个别戴头饰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中明白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以及感悟小动物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友谊,让科普童话故事也浸透着浓浓的语文味。
最后,知识拓展,综合提高。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练习卡,在学生已知的课本知识外,拓展学习的广度。“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和这三个好朋友一样有特殊的过冬方式,连线完成。”这一拓展环节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学好语文的基本规律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应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辐射式”语文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用语言,使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巧妙结合,这样可以呈现出语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大语文环境。同时,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使孩子们学得快乐、轻松。
根据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语文课应是一个多元艺术元素的综合体,在课外拓展方面还要加强。二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到位,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三是应该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应该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求得课文中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受益者。四是二年级应该把重点落在识字写字上,本节课写字教学还应该更加扎实一些。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应该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能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不断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带着期待、带着梦想实现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语文之梦。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2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
其次、句式训练,体会关系。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如,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解决难点。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第五、总结板书,语言训练。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3.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4.还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由于我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语言训练比较仓促。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3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在《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教学中,经过对《小动物过冬》预习课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初读:整体感知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1、小动物请大家看动画片——朗读欣赏,初步感知。2、让老师听听谁最快收到了礼物——自由朗读,读通课文。3、小动物邀请爱读书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学知识——再读课文,朗读流利。学生有了一次听老师的范读、两次自己读的基础,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就顺畅多了。
二、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小组长带领小伙伴认识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对了,生字就对你眨眨眼——拍手读生字——自由读词语,选一个读得最好的词读给大家听——猜字谜——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生字时应注意什么——跟小老师一起书空——描红练习等等各种各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三、精读:设置情境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扮成可爱的小动物,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青蛙、燕子、小蜜蜂三个好朋友生活得很快乐;接着,通过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使他们感受季节的变化:秋天到了,小动物该干什么了;而三至七自然段都是写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我请学生发挥想象,小动物分别时会怎么说的?从而理解“约定”一词。
四、积累:课外延伸
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课后,我指导学生去收集了解其它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并指导学生用“我叫()动物,冬天来了,我用()的方式过冬”的句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指导学生读书时对全体学生的把握不够到位;在调控课堂时间方面还加强等。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4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我于20xx年12月11日,在校首届骨干教师交流展示课活动中,进行了本课的教学。
我们二年级的所有语文老师去现场聆听并做了详实地记录。之后,又针对我所授的课进行评课。大家认为我我的课的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语言精练,教材把握准确而有深度;
二、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学生学得轻松灵活;
三、讲练结合,注重学法指导;四、稳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知识的重难点分散处理。
我觉得在教学课文时,我不光进行阅读教学,还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而我认为“说”则是学生在“读”与“写”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也是写话的起点,是对学生写话的初步训练。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说话训练。在第二自然段里我让学生进行了“商量”一词的造句训练,从课文到课外这样一个训练过程,有意识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个词语的'理解。另外演示既直观又有趣,十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帮助学生理解“吃得铇铇的”、“好好睡上一大觉”,通过边做动作边朗读,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紧。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评析:课文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理解,而我这节课缺少的正是朗读,在分角色朗读上,我更是没有给足学生时间,匆忙中结束了,除了朗读,课堂上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一些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收获很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语文,并爱语文。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5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钻进泥土里过冬,蜜蜂则储存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体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溶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感受朋友间的关爱。
4、创新目标:让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切入主题。我问孩子们:同学们,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过好这个冬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让他们先谈一谈自己的过冬经验。接着问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安全过冬的呢? 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下悬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然后,我再带着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熟悉三个小动物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关系怎样。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和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动物究竟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他们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种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是它,把它说的话反反复复、有感情地多练读几遍。体会一下语气和动作。一会儿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
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 朗读升华。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门户。在他们的脑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们没有敌人,也没有惧怕。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情境中,转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此时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整节课基本是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我请孩子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它,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过冬的。再请扮演其他动物的小朋友去问问他这样过冬的原因,在交流中和对话中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了解三个小动物分别是用迁徙到南方,冬眠,和储备粮食的方式过冬的。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拓展。我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在表演朗读之后设问:你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在之前的情境学习中,每当有孩子对别的小动物提问时,我都会表扬他:你真是个懂得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所以孩子们很快答出:因为它们相互关心。随后,在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基础上,我问他们:“通过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引导他们总结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并完成相应的填空。接着追问: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让学生说说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希望能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动力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首先,分角色朗读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他环节的时间。其次,还有对于知识的拓展并不到位,比如“迁徙”和“候鸟”这写新名词,只是在交谈过程中匆匆的带过,幻灯片上简单出示了一下,可能没有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便于他们对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另外,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这样过冬的?”这类问题,可是在孩子们回答之后,我并没有将相关的动物名称再次集体出示,所以孩子们的印象很浅,最终他们还只是记得书本中提到的三种代表性的小动物。在之后的各项作业的反馈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影响。孩子们就分不清蚂蚁和松鼠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动物到底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累积经验,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改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更好。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6
《动物过冬》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喜鹊、燕子、杜鹃、黄鹂和青蛙、小蚂蚁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激趣引入
我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按照导学案设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例如: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着出示读书要求,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课件助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把会认字、会写字有课件出示,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通过抢读,开火车读,比比谁摘得草莓多等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尝试让孩子们用自己识字的经验、从实际生活出发来认识生字。当4号学生不会读时,我就说谁来教教他?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说了自己的识字方法。比如“垫”字,有的说把“热”字的四点底换成“土”字,有的说提手旁加上小丸子的“丸”下面在加“土”,有的直接说“执行”的“执”下面加土……孩子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的力量是我们教者永远无法预设的。我们教师的思维真的不能束缚这些“小精灵”,课堂上应多一些这样的认字交流,让孩子们去发现,去总结,充分运用孩子的智慧与能力。他们源源不断的思路正是我们课堂五彩缤纷的基石。像燕子、杜鹃、黄鹂这些鸟类学生也比较陌生,我也从网上找出相关的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无需在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青蛙是怎样过冬的?什么是冬眠?从文中找找句子来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寻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课文理解比较容易,而二年级还主要是以识字为主,所以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安排了写字描红指导。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7
上周,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好课送下乡的活动。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在《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教学中,经过对《小动物过冬》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猜谜导入,课前跟孩子玩猜谜游戏,使孩子和老师拉近距离,轻松进入到课堂学习。有了兴趣,孩子自然的想走进文章读一读,在这基础上提出初读要求,让孩子读懂读顺课文,并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
二、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在出示生字词时,又通过理解词义、找近义词、拆字理解、动作表演、形近字辨析等多种手段,从多个面多角度的让孩子理解并记住正字词。例如:认识“物”字,通过老师叙述理解生字:本意是用刀杀牛的意思,所以是牛字旁,里面的两撇像牛的血,最后集体书空记忆;认识“暖和”,引导学生找近义词的方式,重点指出暖的日子旁;认识“钻”时,让学生学学动作,通过动作理解字义等等。最后集中识字时,运用了识字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记忆生字。教学中还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让学生始终处处在一个比赛游戏的世界里,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各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三、精读:设置情境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我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青蛙、燕子、小蜜蜂三个好朋友生活得很快乐;接着,我通过运用多媒体出示秋风的声音和落叶,使他们感受季节的变化再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秋天到了,小动物该干什么了;而三至七自然段都是写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通俗易懂,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一部分的教学,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以介绍的形式让大家认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最后一段是小动物美好的约定。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化繁为简,突出低年段语文教学识字写字的重点,运用多种识字手段,让孩子扎实掌握生字,读通课文。经过多次试上,我发现自己对教材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学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对课堂的生成要能及时反映。在以后设计教学时应根据学生会怎样学来设计怎么教,而不应根据自己的教来让限定学生怎么学。通过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我的眼前逐渐清晰了,虽然许多教学方法运用还不够自如,做得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从语文组的老师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回来的点滴,却使我今后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8
1、关注学情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而无视学情,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殊不知,学生经过每天早读、课上的'练读,已把课文读了几千遍,已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而我们还在让学生再一次读,这可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教学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改变了教学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励学生课前主动预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每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的对策,才有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一味机械套用教学预案,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2、强化预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好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预习当人可有可无的环节,预习环节正逐渐谈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读课,很少有孩子在课前读读课文,预习预习,所以孩子们实际上不知何为预习,怎样预习。预习有何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强化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愿望。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9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到泥土里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难舍难分。
在教学本课一些生字时,我借助它们的形近字来让学生识记。比如“哥、可”、“第、弟”、“商、滴”等,让学生想办法来把它们区分清楚并加以组词。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议论纷纷,办法很多,说得很形象,把要学的生字都记牢了。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化难为易,又能产生连锁反应,使更多的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课文时,我不光进行阅读教学,还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即会“写”。而我认为“说”则是学生在“读”与“写”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也是写话的起点,是对学生写话的初步训练。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说话训练。
在低年级,课文是学生很好的模仿对象。在第二自然段里我让学生进行了“商量”一词的造句训练,从课文到课外这样一个训练过程,有意识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个词语的理解。
在讲读课文时,有些片段要求学生熟练地背诵,这样既能读了书,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将书中的语言吸收变为自己的'东西。在学习完3~7自然段之后,我让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因为学生已经将课文内容熟记于心,所以学生在进行表演时,能将课文中的词句重新组合变成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表达,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技能和能力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训练过程。
学习课文后,来仿写迁移,也是训练学生说话的一种方式。课文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三个好朋友第二年春天相见时的情景。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0
冬天到了,人们有哪些变化,小朋友都能观察到,可小动物有哪些变化呢?小朋友们很难表面看到,小朋友字自然角观察小乌龟时发现了问题。于是为了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我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为了丰富幼儿对各种动物过冬的知识,活动前先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让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以及启发性提问,通过游戏等情景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地了解和喜欢探索动物过冬的方式。
在本活动中,我还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幼儿的趣味性。当我问道:“黄鼠狼遇到危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时,周旭小朋友笑着说:“它是放臭屁把动物臭的不行,然后它就跑了。”引得小朋友哈哈大笑。活动中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说中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发展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从幼儿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幼儿确实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在活动中,我出示一些其它的小动物,请孩子们分组,为它们找好朋友,并把图片放到和刚才过冬方式的小动物一起,并请他们讲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幼儿敢想敢说,不受拘束,尽情展示自我,品味成功。
通过上《动物怎样过冬》这一科学活动,让我深深感到科学活动真是一个结合孩子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孩子学得快乐,增长知识培养兴趣的科目。本次活动也存在了很多不足,教师对动物过冬的知识面不够丰富,本活动如果采取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动画来接受知识,获得知识,幼儿会掌握得更扎实、更好。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1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经过对这一课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我对小学语言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首先用“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这一儿童带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非常生动地开动脑筋。当讲到“迁徙”和“冬眠”的.时候,都能把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展示出来,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对课堂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同时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在实践中去验证知识,去了解更多的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反馈知识。这样使他们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在我们传统的语言课堂上,老师进行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这样的语文忽视了学生富有灵性的感悟、积累,埋没了学生的创造性。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在《小动物过冬》一课中,有了深深的感悟。例如,学生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他们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有的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让他们在信息技术帮助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时,生动形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话中许多内容都是课本上所没有的,还不就是新的教学资源吗?
三、教学中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好语文的基本规律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应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辐射式”语文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用语言,使" target="_blank">课件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练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我在教学开始,首先认识三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这无形中锻炼了口语,练习了表达;在让学习练习用“商量”、“暖和”造句时,扩展了对词的使用;在做“钻”的动作时,让孩子们体验了字的意思,引出了“刻苦钻研”这一成语,以上环节的设计,活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让他们感到学习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巧妙结合。因此说,我们作为教师应注意在课内呈现出语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大语文环境。
总之,语文课应是一个多元艺术元素的综合体,在课堂的拓展训练中,教师恰当的语言和灵活的教法是“拓展”的阳光雨露,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学生创新思维的种子才会发芽、生长,才会绽放出绚丽的创新之花。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2
《小动物过冬》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一、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代替教师的分析。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二、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反思,我觉得我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
1、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这样不仅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将文本的语言自然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以评价的方式引领孩子建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2、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我能根据低年级小朋友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且喜欢小动物的`特点,一开始,我就用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孩子的视线紧紧吸引。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我也做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了这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的积极。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适当的拓展延伸,拓宽了孩子学习的渠道。将孩子的目光引向学过的课文,实现了知识的重新建构;引向课外的书本,激发了孩子的阅读热情,引向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感受语文的魅力。
三、反思我的不足:
1、课件制作不精美,这方面的技术以后还有待提高,我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
2、课堂上有的地方我处理得太迂腐了些,总怕学生学得不扎实,让学生反复的说呀、读呀。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3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1、形式多样进行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比如:“商”字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要说话。一个人怎么商量啊,要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量的“商”下面还有一个“八”。闭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里面有什么?“八”和“口”。记住了吗?联系后面的写字环节,能综合运用识、认、读、写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识记“商”字,重点突出,准确而到位。
2、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在低段适当地运用各种读书方式确实能给课堂增色不少。比如学习青蛙冬眠时。我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稚嫩的声音、天真的动作,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再是空话。在低段适当地运用这种读书方式确实能给课堂增色不少。
再说说不足之处: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训练不足,“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商量的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4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上完课后,我进行以下一些反思。
1、以读为主,获得情感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比如小蜜蜂说的话“我早就采了很多蜂蜜,够吃上一个冬天的”中抓住“早、很多、够”是学生了解到由于小蜜蜂平时的勤劳能干,使它过上了一个甜滋滋的冬天,正所谓“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其它段落也采用了类似的指导方法。当发现学生难以把握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时,我适时范读,同学们听得特别投入。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达到使他们迫切也想有感情地朗读及感悟课文的目的。同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及时激励,且努力做到评价语言到位,从而有利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朗读的愿望。
2、以拓展为主,获得新知识。
有些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也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等其他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
3、以表演为主,获得兴趣。
文中的三个小动物的形象活泼可爱,都是学生所喜欢的。我引用小组内、全班分角色朗读表演,这样的话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更高。
总之,语文课应是一个多元艺术元素的综合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但教师的启发还不到位,课堂气氛不太活跃,还需今后改进。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15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经历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三个阶段。
3—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告诉我们它们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内容很明白。所以在教学思路上我主要采用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学,在朗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想象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课堂中采用视频、图片、等格式让学生亲眼看到:青蛙进入冬眠状态的样子,蜜蜂躲进蜂巢里吃蜜的样子。二年级的孩子有着对小动物们天生的喜爱之情,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把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想试一下。我想这就是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的过程吧。
在板块三里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表演课文,在课文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
课后拓展时,通过网络知识的了解,知道松鼠和野兔是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增加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