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练习5》教学反思

《练习5》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2 13:06: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练习5》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练习5》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练习5》教学反思

《练习5》教学反思1

  本课是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5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我考虑到文本中的情境不太容易激起学生持久的参与积极性,于是我针对孩子们喜欢比赛,喜欢得五星的心理,创设了夺星比赛情境。通过由浅入深的四轮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参与,积极比赛,从而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5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了齐背、抽背和口算题抢答。旨在唤起学生的记忆,针对较难的几句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参与面较大,积极性也较高。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之后,开始了第一轮比赛——口算。由于有复习的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较快较好地完成了比赛题目,顺利的夺得了第一颗星。就连平时反应较慢的等同学都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第二轮比赛是看图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再引导学生对两道题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当我发现第二幅图的列式应该是3+5=8或5+3=8,而有个学生的列式居然是2×4=8时,我便请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他说不清楚。于是我就直接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使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应该用加法,而不能用乘法。这样的处理虽然达到了我预想的目的,但此时如果我不引导,而让学生们对他的想法进行讨论,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观察、思考、反思,使道理越辩越明,学生学得也更透。

  第三轮比赛是比大小。学生独立解答后,我针对个别题目进行了点评和适当的拓展。如,由9×5=5×9拓展到口×口=口×口,进而得出了: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在处理5×5○5+5时,我问:“为什么5×5>5+5?”有人说:“因为左边是乘法,右边是加法。”我反问:“是因为乘法比加法厉害吗?”学生们纷纷说:“不是。不能看运算符号,要算。”我就嘎然而止。此时,如果再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来反驳他的说法,会更有说服力!第四轮比赛是一道有难度的应用题,因为它隐藏了三个问题,学生必须找到这三个问题才能着手解决,因此我给它取名为“挑战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的成功基础上,体验更大的自我挑战,获得更强的成就感。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引导学生理解了问题“他们各需多少钱?”中“各”的意思,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容量太大。如果将此题放到下节课解决,再设计两道开放题,如,口×5=口5,5×口=口0。这样,既进行了思维的训练,又使课堂显得张弛有度。

  整节课,我都注意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比赛,层层深入地学习了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注意了一些细节。如读题和读图的指导、知识点的拓展、题目中关键字的追问等。不足的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

《练习5》教学反思2

  练习5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小小即兴演讲会”。

  在课上我让学生用五分钟时间作准备,然后当众演讲。我们班的课堂一直是不太活跃,愿意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少,平时学生演讲的机会不多,所以学生上台都不自然,或低着头,或眼睛瞥向别处,或扭扭捏捏的,无论是神态还是语言都很不自然。有的`学生在准备时写了下来,就上台读了一遍。

  他们都缺少和台下同学的沟通。如何提高学生说话能力,我想仅仅是上口语交际时演讲那是没用的,如果每天都能挤出五分钟,请两位学生上台演讲,长期以来,一定会有显著效果的。于是,我开始了我班课上的五分钟演讲。

  我对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概是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又可以自选感兴趣的话题,自告奋勇的同学很多,于是我放弃了原先准备按学号轮流的办法,让他们每天自主报名。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他们的神态表情一定会越来越自然,他们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练习5》教学反思3

  本课所选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小语国标本第三册练习5中的一个练习。其教学目标为沟通课内外,使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习语言;学会说、写几句语句通顺、意思完整的话。“做做写写”这个内容其实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做做,即“实践”,二是写写,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像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实践始终是第一位。教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决定把“菜场”搬入课堂,创设了“晓晓菜市场”这样一个模拟却又十分逼真的情境。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二十多种品种丰富、形态各异、色泽鲜艳、新鲜可口的常见的蔬菜,这些菜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掂一掂等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蔬菜的特点。并通过自己去选购喜欢的熟悉的蔬菜,并说说菜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知道与人交往要讲究文明和公德,使学生了解到父母每天买菜的乐趣与辛苦,使学生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是实物,直观性十分强,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描述喜欢的蔬菜时都能抓住其特征,较为正确形象地来描述。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在自己去选购蔬菜时兴致很高,观察得也较为仔细、到位。语文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沟通了课内外,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当然,有得必有失。在教学中,教者也有许多没有注意或考虑不周之处。有待今后教学中逐步改进。

  其一,导得较多,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不够。其实点拨更重要,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牵制住,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生活的语言去表达,运用多种方式的词语去描述。必要时,教师可以送一些相关的词语给学生。句式还不够广泛,应采用多种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其二,在选择和介绍蔬菜时,学生都集中在几种蔬菜上,有几种蔬菜无人问津,教师也忽略未讲。若花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也来介绍一下就更好了。

  其三,习作评价不到位。由于时间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写一段话,但最后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匆匆了结。应该让学生也来参与评讲,这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才会有帮助。

《练习5》教学反思4

  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前提。教学《学做节目主持人》,我创设情境导入: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组织一次庆祝活动,要表演的节目已经准备好了(出示节目单),现在要招聘节目主持人,你们知道主持人应具备什么条件吗?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主持人态度要大方,声音要洪亮,语言要流畅。有的说,主持人要有幽默感,能用语言激发观众的.热情。还有的说,主持人要把开场白说得精彩,这样才吸引人。接下来,有几名学生实践了主持人的任务。

  生1:“六一”是属于我们的日子,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快乐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也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瞧我们的才艺小能手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马上就要闪亮登场了。

  生2:一年一次的“六一”儿童节到了,今天没有考试,没有作业,只有我们的一片欢声笑语。联欢会的帷幕已经拉开,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吧!

  生3:大家见过会跳舞的小鱼吗?估计你们没有见过,今天我们班来了几条会跳舞的小鱼。请欣赏舞蹈《快乐的小鱼》。

  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交际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

《练习5》教学反思5

  《2、5、3倍数的特征练习课》是一堂练习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5,3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分数,特别是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知识的概念为基础,到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要用到质数、合数的概念,而最基础的就是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从开始学习2,5的倍数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数上,到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从只看个位转向考察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学生已经有了思路上的转变,思维的转折,观察角度的改变,以此让学生自主探索4的倍数特征,但由于与2,5,3的倍数特征又有些许不同,对学生依然有一定难度。

  如果只是单一的做习题,势必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子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对教师的功底与教学策略有很大的挑战。因此课堂伊始,我直接开门见山式的先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也是正在使用着的.工具——“手机”的锁屏密码为线索,通过提示让学生解密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破解后的密码1080,导出本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4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带着趣味,自主的去探索。由于有了前面探索2,5,3倍数特征的基础在,所以在探索4的倍数特征时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从而有所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接着通过计数器,让学生明白判断4的倍数特征背后的原理。最后在练习巩固中,逐渐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感知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何让练习课不仅仅只是做练习,让学生能在练习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上实质的提升,仍然值得我在好好的去思考探索。

《练习5》教学反思6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瑰宝,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都安排成语。今天教学成语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把握成语和本单元课文的联系。

  我发现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时我就注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回忆《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想象香港的繁华、热闹、美丽,这几个成语正好描写的都是城市繁华的,这样孩子理解时,我们就不知不觉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不觉得陌生的情境。

  2、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

  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今天的8个成语正好分成4组,各组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常被人们连用。教学时我就把握住了这种关系,让学生大体理解一行两个成语的意思,读时也让他们一行一行地读,背诵时记住一行中的第一个成语,学生也发现了这种关系,理解背诵都很容易。

  总之这节课上,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练习5》教学反思7

  《练习5》中的语文与生活,要求给超市起名字,我原以为起个名字很容易的。没想到,学生起的名字都是生活中看到的,什么“千家惠”啦,什么“时代超市”啦……反正,他们就是不看要求,也从不思考超市名字与所经营的范围或是与人啦物啦有啥关联。哈,还好我班的'班长站起来说了一个店名“皇甫超市”。我微笑着为学生:“哪个好呢?”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顾姝明。”“那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呢?”这时,学生纷纷表示:起店名应该“新颖而又有意思”。于是,我们又交流起生活中的超市,他们又是根据什么起店名的,或是从店名中猜猜店家所经营的范围。嘿,他们似乎一下子开窍了。其实,不仅仅是起店名,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学问,要我们去观察思考,从而产生自己创意的思想。

  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读好书本知识,又能够把生活这本书读活!

《练习5》教学反思8

  练习5中语文与生活中有部分的内容是将句子写具体。原本想着,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因此也没有太当回事情,直接布置了回家作业,让后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等明天课堂上,交流一下就可以了。谁想,课堂一交流就发现问题了。

  把句子写具体,如果仅仅是把它当做一份作业,学生完成得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细看他们的句子,从生动性的角度来说,是不能人人满意的。绝大部分学生都用了一种方法,就是比喻。整个班级看下来,是非常单调的。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计划,打算好好把它当回事,教一教。

  一、教学生多种方法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肯定是学生把握的方法不够,或者是掌握得不够熟练,学生无法一时提炼出来。为此,我进行了一个竞赛,比的.就是岁用的方法多。当然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我适当的以图片等手段,提醒学生,除了比喻,还可以用对比、列数字、夸张等不同手法。这样一来,“五花八门”的句子就多了,读起来就有意思了。最后做一个适当的总结,帮助学生记忆。

  二、教学生组合着用多种方法

  要想让一句话变得真正具体,只是单纯的用一种方法是不够,这个时候几种方法就需要组合起来用了。学生以知道这点就忙着写了,结果又闹出了不少笑话。因为几种方法一起用涉及到两个难点:选哪几种方法一起用;将他们如何排列。这里面的变化就比较多了,我针对学生所写,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谈论,逐步是学生了解到,虽然变化很多,但里面还是有一条线索是不能变的,那就是程度,最好选择程度不一样,从浅到深的排列,读起来就比较通顺。

  三、迁移巩固

  知识成为能力,是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的,迁移和运用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此,我立刻有出示了几句话,学生当堂训练,检验效果。

《练习5》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交流想法)?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一共有5人。写成3+2=5(板书:3+2=5)认识加号,学生读算式。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

  3、理解算法?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各抒已见)

  小结:3和2合成5,所有3+2=5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想想做做”第1题)?依次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说算式,算法。?独立填写课本上的算示并求出结果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画后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小题?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5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对于减法,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减法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图,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接着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吃掉、飞走、去掉、走掉“等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练习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对于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都是比较熟练了,只是对于算理就有点说不清了,需要教师着重引导他们理解减法计算的算法,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从分与合的思考出发,或者让学根据自己从前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在练习的时候,我通过运用开小火车等一些小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口算的速度。

《练习5》教学反思10

  本次口语交际是指导学生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课前与同组的两位老师讨论时,我们就觉得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游戏的规则说清,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后再指导把游戏的过程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说清游戏的规则上。

  课堂上,我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出本次课题,说到游戏,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很多学生都介绍了各自喜欢的游戏名称,游戏规则,以及游戏时感受到的`快乐,但游戏是怎么玩的这部分确实存在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逐步引导,指导学生用上“先――再――然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通过互相补充,引导学生表达清楚游戏的玩法。

  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一起做了一个“贴鼻子”的游戏,先出示游戏的规则,再活动,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而且活动后,学生的写话练习也完成得不错。

《练习5》教学反思1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训练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突出互动,着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对于口语交际中的“互动”,我们不能单纯地理解成先听别人说,然后自己说,或是一人说大家评,而应该多角度地理解这种“互动”的内涵。互动的主体是听与说的双方,互动的内容是学生、教师与文本(指课文提供的生活话题、问题情境、图画等)之间的沟通,互动的形式是平等的交流,是广义的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生己对话等。因此,突出互动,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面对面的交际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应对。比如上述交际训练中,在独立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这一环节,教师先播放一段录像,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学生看完录像后自主设计:录像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设计怎样简洁、新颖的公益用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之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集中交流,师生共评。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引导学生边倾听边思考,师生平等对话,调动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2、营造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自主交流。

  口语交际强调互动,更强调将互动放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以彰显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点。情境中的口语交际不是为说话而说话,也不是机械、枯燥的.口语训练,而是一种模拟生活的口语交际,是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的有效形式。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在角色体验中,大胆想像,自主创新,从容应对与交流。比如为学校设计公益用语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自主想像有关场所;然后各小组选定一项,用教育者的眼光自主设计,共同磋商,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选出代表集中展示。这样的交际,有情境,有合作,学生就全身心地融入到角色体验中,踊跃对话,尽兴交流。

《练习5》教学反思12

  由几次作业来看,加法掌握得不错!但是在看图写减法算式里,学生对于找被减数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分辨加减法和如何看被减数。虽然书本上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但我还是在上课的.时候提了一下,让学生来归纳哪个数应该是被减数——最大的那个数。并且知道了出现虚线的图我们要用减法,并要把所有图形都数出作为被减数。

  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巩固了,还有极个别学生巩固得不是很好,看来不仅是学生本来的基础存在着差异,连听课效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看来自己在平时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多,总是以课后抓为手段,自己累学生也累,看来在上课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他们!

《练习5》教学反思13

  今天的练习课,主要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

  学习目标是: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节课下来,印象比较深的是这样几题。

  第1题,孩子们在拥有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后,再来完成这种题组练习,是轻而易举的,因为每一题组中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已在孩子们心里内化。完成后,我组织孩子们交流:每组中下面两道减法题,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孩子们自然会联系第一道加法去思考,便可直接推算出减法的得数来。这是孩子们对加、减法意义的又一次体验。

  第3题,也是一种规律的应用。我在孩子们独立计算后,再启发他们观察、比较每组上下三道题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第1、2题组的规律大致一样,第3题组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其实已经找到了规律,并能去应用这种规律去计算,可是难以表达出来。确实,这是有难度的`,尤其要将被减数、减数和差三者之间的变化以及联系说清楚,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所以很多孩子会选择退缩或者不敢说。可是,越是这样,我越要孩子们试着去表达,哪怕是支离破碎的语言,哪怕是不完整的句子,说出来,再加以纠正,必然会有收获。于是,这道题在教学中就显得有些疲惫。

  第7题,是本节课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道题。因为将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计算赋予孩子们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呢!课堂中,孩子的计算欲望也一下子高涨了许多,快速计算后就等着涂色,等着成就自己的完美作品,挺有意思的。

  每一次练习课,总会收获惊喜,也会留下遗憾,也许,这就是练习的必要性!

《练习5》教学反思14

  本次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部分是有关生活中出现的新词的训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本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培养学生对现实和社会的关注。教学之前,本以为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不够,对生活中出现的新词不太了解,课堂上,当我一引入“劲歌劲舞”这个新词时,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既然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就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事实上,学生接触的新词比我还多,甚至有些连老师都没听过(有些是在游戏中的),少数同学对“房奴”“车奴”这些词语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由此看来,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的认识远比我们心目中预想的要深,了解学生很有必要。

  “口语交际”部分设计了一个“小小即兴演讲会”,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再用不超过两分钟的时间当众演讲。题中列出了供选择的话题,这些话题都是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考虑的问题,所以,较容易准备,也有话可说。旨在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学习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即兴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

《练习5》教学反思15

  星期二,我“福星高照”,因为校长观临了我的课堂,我上的是练习四的第一课时——处处留心这一板块,因为是练习,所以设计上没什么新意,只是按部就班地一路上下来,不过让我惊喜的是我班的这帮家伙倒挺配合的,课上的学习氛围比较好,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都相当踊跃,而且也比较出色,出乎我的'意料!

  教学时,我把这节课的内容锁定为这样三个层次,第一是把词串读正确,第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带上想像读,通过想像拓展词串所描绘的画面,再把想像到的写下来(关于这个层次我是把教材上的想像画画作了调整,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在课上画画太耗时,二是因为我们经常提倡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同样是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还是通过语文教学的途径来实现比较好)第三就是积累,给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配上合适的诗句,按校长诗意的说法就是让学生学习诗情画意的语文。由于这次的练习本身比较简单,所以在上课时按照这样的设计去实施比较清晰,也很顺畅。

  校长对我的总体评价还可以,说我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对教材的调整和设计比较合理,只是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还应加强,深入些。我想:这个建议是非常有价值的,三年级处于习作的起始年级,应该要加强说话训练,从而来提高他们整体的习作水平。以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这一方面。

【《练习5》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练习六教学反思12-12

《练习三》教学反思03-06

《练习六》教学反思04-01

《练习3》教学反思05-17

练习三教学反思12-31

识字5教学反思09-12

《识字5》教学反思10-19

《识字5》教学反思09-26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