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1
正如杜威所指出的,“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同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也不例外,反思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地理组老师和学校领导对我的评课之后,我对于自己的这一节课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一、关于教学优点的反思
(1)主线鲜明,引人入胜
本节课通过地震警报系统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分析地震警报系统的运作原理,带着“地震警报系统跑赢了地震波”的疑惑,进一步深入探究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又通过对地震波的应用,探究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通过对地圈层结构的学习,揭秘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本节课主线鲜明,以地震的发生和预防为线索,带领同学深入学习了地震波的特性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各圈层的物理性状。情境导入,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一境到底,使本节课主线鲜明,知识系统化、情景化,教学各环节显得十分完整。
(2)声音洪亮,富有激情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都能听到我的声音,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说话音量,把音量提得很高,把这种洪亮的声音带到了课堂,学生们听得很清楚,也使我的讲课富有一定的激情。
(3)小组合作,互动良好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课堂探究有深度、有内涵。让学生协作分工寻找答案,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各小组组内分工明确,主持人、发言人、记录员各司其职,各组之间在问题展示的过程中,积极踊跃参加,气氛活跃,使课堂学习效果良好。
二、 关于教学缺点的反思及应对措施
(1)语言随意,用词不当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不太注意语言的.得当性,导致用词不准确,语言很随意,多口头禅及生活俗语。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说话的艺术,语言千锤百炼,使讲课用语更贴近地理专业术语,符合课堂教学的情境,文雅而生动活泼,幽默而富有感染力,经得起课堂教学的考验。
(2)语气生硬,语调呆板
本堂课虽声音洪亮,但语调一直很高,缺乏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之势,使学生的思绪一直紧紧被教师悬浮起来,紧张感得不到释放。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音色、音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带领学生轻松愉快学习新知。
(3)课件混乱,格式不当
如果把本节课当成一节公开课,本节课的课件设计是非常不成功的。课件设计不够优美,每张课件上问题过多,课件字体过小,字体颜色过多,使课件看起来极其不美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选优质课件,组合归纳、优化完善,使课件美观大方、简洁明了,格式规范,富有设计感、画面感。
(4)探究问题设置混乱
探究问题设置随意,无节奏感、系统性,使探究结果展示和教师讲评过程中略显混乱。探究问题的设置应本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而不能颠倒顺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问题设置过程中,一定先给本节课知识列一个思维导图或提纲,找出主线及教学核心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设置问题。
(5)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
本堂课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问题探究学习课,小组合作探究、集中展示探究结果占据了很重要的环节,教师讲述仍然过多。在学生回答问题环节,教师补充知识过于频繁,多次打断学生发言,有喧宾夺主的气势,导致学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把话语发言权彻底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够通过探究合作得出真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思考,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增长的时代,给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反复磨课,认真反思,及时总结,经常充电,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做好前期的规划与短期目标的制定,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驾驭好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游刃有余,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有质的提升。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2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要进行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10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导向的高中地理同课异构活动。通过研课、磨课、讲课、说课、评课,我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到在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必要性。以下是关于我讲《地球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第四节。高中地理必修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抽象性、动态性、空间性。本节课三者兼有,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内容除了地震波等涉及物理知识稍有难度外,其余知识较为简单。结合学科素养的要求,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定为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内外圈层的结构及划分依据,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设计了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展示等活动。
本课亮点:
1、用视频《有一个勇士跳入地下一万米……》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好奇,使得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2、预习效果自测十个小问题,简单、快速了解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也让学生明确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疑惑点,带着疑惑点来学习,学生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
3、进行了直观形象地教学,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外部圈层等图片,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本节的.内容,并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高中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
4、真正地落实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本章前面三节课中学生的自主成分比较少,多是以讲授法为主,但本节的内容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不足和改进:
1、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时,如果用预习效果自测的小问题来巩固,并让预习有疑惑的学生来解释,更能巩固效果,课堂也前后呼应。
2、语言还是不够精炼,需要不断磨练。
3、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课堂的升华还不够,像讲到不连续界面的命名时,可联系小行星命名如“南仁东星”“袁隆平星”“杨振宁星”“屠呦呦星”等来激励学生。
4、上课激情不够,语调平稳,起伏较小。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绪是互相感染的,老师没有激情,学生也就必定没有激情,那就更谈不上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了。首先自己要情绪饱满,其次语调要有抑扬顿挫,在重难点的地方,语速可以放慢,有利于学生边听边思考。
在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出和贯彻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学理念的理解才更加深刻。感谢领导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同组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深入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并进一步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成长。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3
本周上了第二单元关于地球的内容,在上第二课时《地球的结构》这节课时,在制作地球模型的实验部分,实验材料方面有一些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一开始对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讲解采用了火山、岩浆等图片以及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导入,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也有初步的猜测,大部分学生都能预测到地球内部有岩浆和岩石,因此本课时这部分内容展开比较顺利。结合地球仪模型,再次询问学生并强调了这三个结构的名称,有些学生把地壳读成di ke(四声),因此我也做了强调。
接着上部分地球组成有岩石,那这些岩石都是一样的吗?有没有区别?进而开展了岩石类型的讲解,此部分也用了视频讲解的形式,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没有概念,又比较抽象,用视频讲解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并且又找出了四年级以前看过的岩石标本给学生观察,这样学生能理解更清楚。
最后就是开展了本堂课的实验部分,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提前通知了学生带上胶泥或者橡皮泥,由于我对学生美术用的胶泥不了解,导致学生带的胶泥并不太符合这节课的`模型制作,因为学生带的胶泥太软,放置很久以后用小刀切还是会导致模型变形,有些班级放在实验室一天也还是不行,还是比较软,但也有部分学生带了符合条件的橡皮泥,切开以后就非常漂亮,以后材料这块一定要注意。本单元的课程我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够,因此我准备本周末看完纪录片《地球成长史》以后再结合里面的知识给学生更深入的讲解本单元的知识。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4
正如杜威(dewey)所指出的,“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同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也不例外,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地理组老师和学校领导对我的评课之后,我对于自己的这一节课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具体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学环节。“温故而知新”,在时间的允许下,上课的前几分钟,最好能复习到上一节课的知识,因为理科班一个星期只有两节课,学习时间间隔较长,适当地复习效果会更好,不应该弃之。
(2)关于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一堂课上完,虽然知识容量并不小,但是我还我可以挖掘得更深,供有兴趣的学生思考,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关于教学细节处理。“在地震发生时,人是先上下晃动,后左右晃动?”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下子就知道了是“先上下晃动,后左右晃动”。但这是不严谨的,应该更明确地告诉学生,这种情况是针对处于震中的人们,处在其他地方的人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于“地球的内核为什么不是气态?”这一问题要更适当地引导,以确保每堂课的知识的精准性。另外,用“当汽车从柏油公路开往高速公路时,速度开始逐渐变快”这一个例子来比喻“不连续面”欠妥当,可以舍弃。因为确切来说,汽车的速度不会突然变化,尽管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枯燥的知识更生活化,但相较而言,知识的准确性更重要。
(4)关于教学艺术。上课语速可以稍慢,尤其是重难点的地方,可以适当地提高音量,或稍作停顿,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要学会全方面调动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最好一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兼顾到所有学生的激情。我想,新课程强调的全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并不是形式上的“动”,更应是思维上的参与。今后在这方面还应多研究,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5)关于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积极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1、问题的设计要更加简洁明了。
2、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注意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4、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5、在板书的设计上要更加精练。
6、在课堂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5
对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结构》,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教材《地球的结构》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被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之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难度不大。由于《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让初入高中的学生们有一种压迫感,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学会以地理视角看世界,恢复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的信心。内容除了地震波等涉及物理知识稍有难度外,其余知识较为直观简单,因此我打算以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展示的形式穿插,以活跃课堂,老师重点分析疑难点,在这些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知识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播放《冰河世纪4》的动画片,通过小松鼠在地球内部的探险,导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集体互助。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节课难度不大,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是关键,在关于地震波的认识方面。课堂采取让学生阅读地震波的`相关内容,自己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并区分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通过的介质。最后用一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相关问题。
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时,采取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研究,再让小组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全方面调动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可以兼顾到所有学生的激情。新课程强调的全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并不是形式上的“动”,更应是思维上的参与。集体的互动。
在地球外部的圈层分析时,仍然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一个习题,加深相关内容的巩固。
3、习题巩固是关键。
相关的重点、难点知识讲解完毕后,我都会设计一个经典例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当堂的补充与调整,要使课堂效率保持到最好。
二、教学中的不足。
1、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意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3、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08-27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1-30
地球圈层结构教学设计07-15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反思04-02
《可爱的地球》教学反思12-25
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09-08
地球的新生教学反思09-09
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09-04
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