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卖炭翁教学反思

卖炭翁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30 14:50: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卖炭翁教学反思(通用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炭翁教学反思(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炭翁教学反思(通用3篇)

  卖炭翁教学反思1

  《卖炭翁》这首诗选自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描写一个烧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真正要使学生理解这首诗,就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一贯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写诗是为老百姓而写,写《新乐府》也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深切的同情,所以《卖炭翁》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寄托着诗人对人民的感情。学习这首诗就是要使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一步步感悟到这一点。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为了一步步达到这个目标,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是选择了一段“白居易诗进长安”的动画视频,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营造氛围,又初步了解了白居易“要为老百姓写诗”的志向。接着,我有意识的在介绍白居易时加入了他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初步铺垫。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抓住自己阅读时的第一感受——“卖炭翁苦!”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因为我觉得这是读完这首诗最直接最深刻的感触,学生应该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简单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果然,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认为他是一位生活很艰苦、很悲惨、很可怜的老人。这次教学经历让我明白:打动我的地方就是打动学生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着手找准突破口,会使我们的课堂激荡起思想的浪花。

  苦!难!这是我们对卖炭翁的第一印象,但是真正理解这首诗,我们不能简单停留在这里。如何加深印象、领会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卖炭翁可怜可叹的遭遇呢?于是我引导学生进一步从老人外貌、心理等描写入手,通过反复诵读,从烧炭、运炭、卖炭以至最后失炭,使老人的形象以一个个画面凸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年老体迈仍奋力“伐薪烧炭”、衣衫单薄却渴望天气寒冷、天没亮就赶着沉重的牛车艰难行走在雪路上、看着“半匹红绡一丈绫”的绝望神情……那么,这首诗是不是仅仅为了写卖炭翁之苦呢?苦之根源又是什么呢?卖炭翁烧炭、卖炭,最终却只换来“半匹红绡一丈绫”的结局是偶然吗?

  在学生们一个个思维碰撞中,画面不断的闪现,心里不由为像卖炭翁老一样的'劳苦人民掬一把同情的泪,有同学情不自禁的说“太惨了,那两个宫使真可恨!”他的说法马上得到了同学们一致的赞同。

  这时,我马上意识到,学生已经沉浸到文本当中了,但是仍然不够!打铁要趁热,“你们觉得这两个宫使是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气愤的说:“强盗、无耻之徒、剥削者……”“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两个宫使的行径却是当时社会制度无法割裂开的。”

  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为事”即为反映社会现实。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什么?我们从课下注释很轻易的找到——《卖炭翁》题注云“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方式。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有时撕给你两三尺破旧的绸纱,算做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意了。

  这样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把握诗意,而且深入感悟了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对诗的主题探究也有了更深体味和透彻的理解。我在打造个人高效课堂方面有了提升和顿悟,岂不乐哉!

  卖炭翁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一节课——《卖炭翁》,是应夏教授安排上一节古诗教学的课,课上完了,回想一下从备课到上课的过程,确实还是值得反思一下的。

  这首古诗上过很多遍了,每次都不一样,侧重朗读的,侧重人物形象分析的,侧重作者情感态度的,这次上课,我设计的意图是如何上成一节真正的学习古诗的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基于《课标》的要求,通过研读文本,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应该做如下设置:

  1、体会诗歌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根据作品相关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3、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和写作方法。

  目标设置合理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有了目标的引领,课堂环节设置才有方向和意义。根据此目标和诗歌的特点:

  我设置的第一个课堂环节是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歌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朗读做基础,诗歌的学习一定是苍白的,有了朗读做基础;

  我的第二个课堂环节是赏析,建立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之上,再次进行朗读感悟,赏析诗句。为了使赏析更加有深度,在赏析之前我加入了诗歌背景介绍和诗人白居易的创作主张,为了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我首先进行了一个范例赏析,随后给予他们课堂交流讨论时间,一切的烘托是为了精彩的发生,有了这些铺垫,孩子们小组交流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接下来的赏析,通过赏析,这首叙事诗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从诗歌中款款走出,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社会中对立的两个阶层截然不同的表现。当然,对比的写作手法也在赏析中自然生成。

  第三个环节是感悟诗人情感,当然还是依托朗读,有感情投入地朗读,有了前两个环节的烘托,有了人物形象的对比赏析,有了背景的介绍,诗人的情感自然呼之欲出,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诗句,但是字里行间诗人的情感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发现了“可怜”、“忧”、“惜”等几个词,并深刻感受到了“宫使”带给老百姓的痛苦,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感受到诗人对贫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成,但是课后我反复思考回味,还是觉得这堂课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发现自己设计的虽然是以朗读为主线,但是整堂课给孩子留下的朗读时间并不多,虽然每个环节设置都有朗读,但似乎是蜻蜓点水,没有达到真正提高孩子朗读质量的目的。古诗教学范读的引领必不可少,但是我却在课堂上没有进行示范朗读,配乐也都准备好了,可是担心时间不够,只是让学生自读和和齐读各两遍,纠正字音后,我应该示范朗读,但没有进行,导致诗歌朗读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质性效果,就如后来张老师说的那样,诗歌是一定要范读的,老师的引领作用是要发挥的,而且我让学生在还没有学的情况下就让他们自读,这也不符合教学规律,张老师说这难道不是你在让学生故意犯错误吗?仔细品味了张老师的话,是啊,我是不是落到了什么都总是让学生自学的怪圈里了啊?有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示范,尤其是古诗词文言文教学,对于已经流传千古的古诗词,更需要引领和示范。

  关于人物形象分析,我从“遇见是美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的”说开来,让学生设想卖炭翁“遇见”宫使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之间的相遇却注定是一场悲剧。在此,我给出了一个范例,“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此时已经是两鬓苍苍的老者,十指却因烧炭而变黑,这句诗歌对卖炭翁的肖像进行了描写,表现出卖炭翁年岁已高但却仍然要为生计而以烧炭卖炭为生,因此,生活是艰辛不易的。再看看迎面走来的“宫使”,由对卖炭翁的描写启发学生分析“宫使”的特点,在进行了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后,学生说到了“翩翩两骑”写出了“宫使”的趾高气昂……由此展开了对诗歌中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和分析。此环节是我认为设计的比较巧妙的环节,但是课后发现虽然预设的是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完成,我还是说的过多了,因为怕孩子说错,所以很多地方我情不自禁就越俎代庖直接给出结果而忽略了孩子自学思考的能力,我知道这样是无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的,不能因为急于达成目标而剥夺孩子自己思考探究的权力。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遗憾虽然无法弥补,但会留下美好的印记,每一次对遗憾的回味都会让我燃起再来一次的欲望,希望每一次留下的遗憾能够让我不断进步。

  卖炭翁教学反思3

  1、导入环节

  先让学生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以“群童抱茅”让杜甫发出“忍能对面为盗贼”的感叹导入到今天要学习的《卖炭翁》,在《卖炭翁》里出现两个披着宫使外衣的“盗贼”,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卖炭翁》,看看卖炭翁遭遇了什么?白居易想揭露什么社会现实?

  反思:这个导入环节,属于常规的新旧知识导入和悬念式导入。

  2、导入完后,就是了解白居易。

  本来想让学生自己讲讲对白居易的了解,不过学生以前没有学过白居易的古诗文,所以我直接呈现了白居易的见解。

  3、朗读环节,正音正词

  这个环节也是常规朗读:全班齐读的形式。我要学会变换朗读形式,分组朗读,男生、女生分开读等,丰富课堂形式。

  4、疏通文意

  这个环节,我是通过点名让学生翻译。因为本文语言平白易懂,其实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只需要点出重点字词,大概文意的就可以出来了。所以经过反思,在4班我调整了教学,讲解了几个重点句子。

  5、内容梳理,品读诗文

  呈现出三个简单问题,出现了几个人物,人物有什么特点,如何刻画的。这里问题比较简单,我也是直接进行讲解。所以说,我讲的`太多了,学生活动少了经过反思后,我改进了此处的教学,在四班,我把人物如何刻画设置成学生活动,让学生来黑板,分别写下描写卖炭翁和宫使的句子,并指出是什么描写。

  6、增加了对话表演环节

  万幸,今天上完3班的课,中间隔了一节课让我反思,改课件。我就增加了对话表演的环节。让学生都想象宫使和卖炭翁的对话场面,会发生什么。学生对这个部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此增加了课堂情境性,也增加了学生的活动。

  在4班上课,我也增加了热点话题,比如现在很火的“地摊经济”,让学生结合现实去理解课文。最终,在4班上课的效果就比在3班好很多,4班学生一直比较乖,一开始跟他们不熟的时候,上课可能稍微没有那么活跃,但是这几节课下来,他们也会参与进来,还会生成很多新问题。

【卖炭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卖炭翁教学反思09-24

《卖炭翁》教学反思12-29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教学及反思12-27

教学的反思05-17

教学反思03-05

经典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