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作用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反思的作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的作用1
我觉得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周四的一节体育课中,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场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同学们发生了一些争执,争吵了起来,我马上跑上去和他们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的比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在比赛中身心得到了愉悦,身体得到了锻炼,如果向你们这样进行比赛、进行锻炼你们的身心得到愉悦了吗?你们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了吗?你们更团结了吗?记住你们是一个团体!
如果你们不想在这进行比赛可以去跑道上进行耐力训练,或者在场地边上当观众,不要在这打扰那些想踢球的伙伴们进行比赛!最终使学生们以积极的心态继续进行了比赛,训练完当时在场上争执的几位同学还来到我的身边和我主动承认了错误和下了保证。
教学反思的作用2
本节课知识点非常清晰,但也存在部分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名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既定目标,我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讲课之后,自我感觉离我预设的理想效果还有一段距离,除了临场发挥不够好的问题外,感到遗憾的主要问题有: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讨论方面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没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
3、完成情感目标上还欠缺一些。应该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典型食物链时,除了让学生得出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这一结论外,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随意干预就会造成引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为渗透动物的保护打下伏笔。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还很多,敬待评委专家及同仁的`指点。总的来讲,这次集备,让我受益匪浅,既提高了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观念上得以及时更新,对今后更好的研究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通过参加这次集备,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都将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点评:
教师很谦虚地反思了自己的这节课,更多地提出了自己在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中肯的谈了以后的改进措施。
课堂强调交流。问题的讨论,质疑问难,结论生成。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有交流欲望的情境下的互动,实现课堂学生的经验再建构。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在“悱悱然”状态下,使学生跃跃欲试,有效改变课堂的“沉闷”。
情感目标的落实常常以知识目标的落实为载体,不惟情感目标为目标。在学生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等状态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反思是课改的前提,教育技巧在课堂实践中发现。
教学反思的作用3
斜面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对于斜面省力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通过工人搬油桶引入斜面的概念,通过猜测斜面的作用引出验证实验的设计和讨论,重点回顾对比实验,注意变量的控制。本课的第一个实验比较浅,数据得出就能得出“斜面能省力”结论。继后抛出“怎样的斜面更省力”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同样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来。“同学们的数据比较都能证明使用斜面省力,为什么省力的大小不一样呢?这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学生纷纷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斜面的坡度大小是否影响斜面省力的大小。可是在设计这个实验时,有些学生对于变量和不变量这个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再加上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训练的较少,致使学生实验完成的效果不好,汇报结果时有些仓促。看来只有做到课前备课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课堂的生成处理的更高效。
对于些课,我有些思考。什么是斜面?小学科学六上课本16面描述如下,像搭在汽车车厢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小学科学常用的举例式定义。)在网上搜到这样的话:斜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
依此类推,引桥、匝道、盘山公路是斜面,这好象没有太大的疑义。接着书本上说螺丝钉也是斜面,还特意放了张螺纹局部放大图在旁。螺纹弯曲的样子和盘山公路十分相似,但是拧螺丝钉和提升重物有什么联系的吧?至于说拧螺丝钉能省力,那我说是因为用螺丝刀时利用轮轴原理,否则直接把螺丝钉按进木板,螺纹还在,但你会觉得省力吗?
菜刀、剪刀、斧头这一类工具的'刀刃都是倾斜的面,与没有开封的刀口比较是省力,但也没有涉及到什么提升重物,都是向下用力或左右用力,凭什么说它们是斜面?还有,滑梯是不是斜面?房屋的三角顶是不是斜面?我真的有点迷糊了。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还应该时时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抹亮色,让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打压、终止学生的发言。要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
教学反思的作用4
一、教学反思的溯源、涵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西方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各国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口号。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现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对其展开了探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环节。
作为一个日常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吾日三省吾身”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思”。 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1983)、《反思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1987)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他从将教师培养成专业化的人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他指出实践者的专业性知识是在模糊和不确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化的教师应是反思实践者。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杜威曾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这正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目前,教师正是以课程改革的参与者、课程的研制者,而不只是课程实施者的新形象展现在新时期的历史舞台上。一方面通过赋予教师以课程主体的权利,使教师得以合法地参与课程的开发、决策、实践、评价等活动;一方面又通过重构课程、开发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实际上表现了一种认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与课程互动,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反思中成长。北师大顾明远教授曾经指出“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学者王长纯也曾指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和主流话语。”在这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反思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前苏联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些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条件和基本方法。
既然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那么教学反思要有效、彻底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我们大致分为两类: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一)、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
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应该是积极进取、开放、学习和合作型的学校文化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教师文化应该是终身学习和积极进取型的。学校在管理上应该给教师制造无限动力和有限压力,对于懒散、不求上进的教师,学校要有相应的惩治措施;对于积极要求进步的教师,学校要有鼓励其不断上进的有效措施,让教师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感觉,让教师有持续发展的愿望。第二,学校的教师文化应该是合作型的。教师群体既好学上进,又能彼此真诚合作、互相帮助,这既有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使教师的反思收获更大,又容易让教师从集体反思中收获到进步的欢欣和满足,更有利于教师形成努力反思、经常反思的'习惯和爱好反思的强烈欲望。第三,学校的文化氛围应该是开放、宽容(允许失败)和鼓励变革的。教师反思有时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反思就意味着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憾,正像鲁迅先生所讲的那样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那个‘小’来”,那样做难免是痛苦的,所以自然需要勇气。 所以有利于教师充分、彻底的进行反思的外部氛围应该是开放型、学习型、积极进取型、宽容型、合作型和鼓励变革型的学校文化和教师群体文化。
(二)、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反思的深刻与彻底性和最终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那才是内因。教师反思的内因(内部动力),;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教师个人的责任心、勇气、事业心和进取心是否都很强,如果很强的话,教师反思的动力就足。第二,教师个人在性格上应该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具有挑剔和永不满足的性格,这样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经常找毛病和差距、时刻反思。第三,如果客观上,教师个人与教师群体其他成员之间有很大差距的话,那么他进步的压力就很大,他自然倾向于具有很强的自我反思动力。第四,教师的反思动力还与个人的自我意象有关系,如果教师个人非常自信,而且认为自己在工作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并认为自己应该是这个群体的领军人物的话,那么他的反思动力就会很足,而且持久。第五,如果教师在以往的反思实践中收获很大的话,那么他就更容易对反思上瘾,反思动力也就会很大。第六,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意志和勇气的话,那么教师反思的动力就强,因为这样的教师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屡挫屡战的意志。正如我们所说:态度决定高度、理念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教学反思是充分挖掘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反思的基本方法我们按时间可以分为3个层次: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教师在备课时既思考怎样运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又对当下学生学习现状既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合理、是否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对教学设计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
2、课中反思: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观察,学生在实际中参与的程度如何,反应如何,是否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有没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问题。
3、 课后反思:即在课后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中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存在哪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些事件对自己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复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
“再教”反思。这一环节是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归纳反思,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一部分时应该如何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教学再设计是教学反思的必然目的。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如何拓展;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如何改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问题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练习设计是否有巩固性和拓展性;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去粗存精,取其精华。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发现、再创新。考虑一下,下一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写出“再教设计”,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以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学反思的作用5
为了更好的教学生字,学校为我们配备了生字卡片,为了更好的使用好生字卡片,我做了如下使用方法的总结。
一、课堂巩固生字词时,用生字卡做“对字游戏”。
一篇课文学完以后,用生字卡做“对字游戏”,巩固生字词,老师把生字卡发下去,请一名学生到板上指生字,指到那个字,下面的学生各自尽快找出这个字卡拿起来回答,读出字音,反面再读词,依次一个一个地把这课所学的几个字读完,又把学的字进行结构归类,老师把结构写在板上,抽学生分别把生字卡贴上,这样既巩固了生字词,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课余用生字卡进行复习。
利用早读时间,让班长组织学生反复读生字卡,学生就跟着读音,书空,讲结构,组词,这样反复练,学生对生字及生词、笔顺、结构等都能掌握牢固,对生字的掌握都有了保证。
三、复习时用生字生词卡做生字归类游戏。
期末复习时,生字生词卡的作用更大,老师引导学生把部首相同的字卡放在一起为一类,把全部生字按部首分类读一读,写一写,这样一学期完了,学生的大脑能清晰面有系统地储存所学的生字词。
此外,还指导学生利用生字生词卡片自学字词,因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拼音、笔画、偏旁部首及独体字,有了生字卡的提示,学生就能自己练习读准字音,认清红、黑色的`偏旁和另一边是什么,合起来是什么字,既能巩固学过的生字词,又能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利用生字生词卡做补差工作。
教完每课生字,有些同学不会读,或不会组词,写不出部首,都拿出生字生词卡他自己读一读、讲一讲、摆一摆或书空,让这些字词在他们的头脑中反复再现,促进记忆,这样对学习生字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的作用6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了解学生,知此知彼,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驾驭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了解、认识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观察、谈话、家访、测查等诸多形式供过于求,这里我要谈的是,“数学日记”亦是增加了解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可取方法。
首先谈到的便是“数学日记”到底写些什么好,关于了解学生,其实很简单,写点“课上懂了什么”、“不懂什么”、“要求点什么”之类的。一段话或几句话,真实的语句能使教师很快地了解学生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
一、“数学日记”的知此知彼作用。
数学课知识点集中,重难点鲜明,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很容易地在作业本上表现出来,但是作业也容易出现抄袭等情况,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从“数学日记”里寻找答案好。
针对后进生,只要他吐出对新课的难题,你何为找不到辅导对策而犯愁呢?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后进生老是做错,他在日记里写道:“五分之一加上五分之三,等于十分之四怎么会不对呢?不是加法吗,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教师一看,很快就发现该生“难”在哪里了。
二、“数学日记”的学后反思作用。
当“数学日记”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在写之前总是会把今天所学的`知识重新思考一遍,并通过自己的见解,稍微归结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还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上课不专心点”,由此可见,“数学日记”渐对学生的学后反思起积极推动作用。
一旦学生进行了学后反思,就相当于重新有效地温习了功课,能抓住难于理解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
三、“数学日记”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学生的三言两语帮助教师了解了学生,定期有针对性地辅导了学生。总之也会有表扬学生的时候,当然也少不了婉转的批评,指出为什么有的学生会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有的学生为什么解决问题如快刀斩乱麻,关键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讲究学习方法。
也许学生的学后反思也会有如此的归结,但是,“数学日记”也能帮助学生从失败中得到教训,从遇到的难题中吸取经验,最根本的启示:以后我该怎么做才会更好!
不仅是“数学日记”,当班级学生缺少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当教师的若能早发现早采取措施,作用也不会亚于“数学日记”。
教学反思的作用7
光合作用一直是生物里面的一个难点,以前觉得很难相信,现在好像有点体会,逢卷必考的知识点,感觉再上一次的话,我可能不会再按以前的方法,当然有些也值得保留。
光合作用的切入点:作为养活这个地球的大功臣,其实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学生感谢植物,感谢地球上因为有了植物,才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界生机盎然,所以更想下次有机会,把盆栽搬到教室里,去讲光合作用。这时顺便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初中已有接触),让他们体会到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而人类只能消化有机物,不能利用无机物。
然后开始讲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为叶绿体,叶片是植物的一个器官一个组织,由细胞构成,叶片里的细胞不是都一样的(介绍下),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然后一起回顾一下细胞内的叶绿体的结构(图片展示) 继续讲光反应,碳反应。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来看,参与者有水和二氧化碳,那整个反应又是怎么进行的呢?首先看水怎么反应的,介绍水的光解。水光解产生氧气的.同时还能产生还原氢,这样光能便转换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总结一下就是光反应产生氧气,转换能量(光能→化学能)。场所在类囊体薄膜。问题:形成ATP的材料哪里来?(基质里的ADP转移到类囊体膜上形成ATP)?二氧化碳又去哪里反应呢?
接下来讲碳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碳反应的核心是卡尔文循环,总结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如:课件的制作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处理好细节问题;板书应合理化、明了化、科学化;教学语言应能言简意赅,多让学生说,多与学生多交流,吸取学生的创新之处;把握好教学时间,每节课最好能留十分钟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内容,充分消化。练习做得不太够,要加强练习的训练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的作用8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舒畅。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在英语教学领域也是如此。教学生用英语唱歌,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也是一种有益的文娱活动,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英文歌曲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作用有五个。1、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外语的兴趣;2、词汇、句型记忆深刻持久;3、锻炼听力;4、锻炼口语,培养语感,帮助他们克服羞口;5、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选一些易教、易懂、易学的英文歌教学生唱,并使其巧妙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
在课前唱英文歌曲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集中精神,将注意力从课堂外转移到课堂内,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联系。通常称为“热身活动”。教师可以跟学生们一起做、唱,并给予学生亲切和鼓励性的微笑,使学生放松心情,在情感上与教师取得共鸣。有时也用这样的儿歌来引导学生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如果恰当运用儿歌的可唱性、知识性、趣味性、简易性等特点,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休息,在儿歌中放飞想象,一定会乐此不疲。但无论儿歌有何种用途,教师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英文歌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教学反思的作用9
有专家这样界定教学反思:老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地实现教育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学对教师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递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作用》。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现有教学活动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对教学教训的吸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也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师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就是教师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教学反刍,是教师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型”的束缚,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三、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师由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学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四、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而反思性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理论的重构和重建,积累大量的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创造新知的目的。
总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教学反思的作用10
音乐游戏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6.其他游戏等。
把音乐游戏归类,主要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音乐游戏的运用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一、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三、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四、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五、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六、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教学反思的作用11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转化为表格,
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
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习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教学反思的作用12
这课的教学类同于前几课,用弹簧秤上的数据比较来了解、说明斜面的作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实验的效果是很理想的。在教学中我对课的面做了适当的扩充,对于不同坡度的斜面的研究,其实是同斜面长度、不同高度的斜面的研究,我还研究了同高度,不同斜面长度的研究,学生对斜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研究.因为前面斜面初步的研究,我觉得可以放得紧凑一些,对于斜面省力情况,孩子在实际的生活中,已经有比较清晰地感知,而更深层次的研究对于现行的六年级孩子而言,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斜面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教材安排了螺丝,我觉得这个材料是很不错的,我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两类螺丝的比较(螺纹比较稀疏的和螺纹比较密集的'),其实这两类螺丝就是同高度不同斜面长度的斜面研究,孩子一下子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我安排了两张同高度,不同长度斜面的三角形,让他们在自己的笔上卷一卷,我们发现斜面长的三角形卷起来后,螺纹会更紧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类螺丝,螺纹更紧密的螺丝拧起来更轻松。
教学反思的作用13
一、教材分析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5节内容。本节以“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为标题,介绍了“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的概念。在内容安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都属于外力作用下的振动,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振动分类的理解。教材首先介绍了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的概念,再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阻尼振动,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了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最后利用实验探究了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从而认识了共振现象。在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阻尼振动的振幅减小的过程,观察物体在做受迫振动时其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的关系,以及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动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阻尼振动及阻尼振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知道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知道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的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了解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教学,认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通过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教学,渗透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二)教学重点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及产生共振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是否能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大小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当f驱=f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四)教学准备
软弹簧,滑块,玻璃板,木板,布,直尺,铁架台,小金属球,水,大烧杯,受迫振动演示仪、共振演示仪。
(五)教学过程
1、探究阻尼振动
⑴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简谐运动是振动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力提供的回复力,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振动系统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如何振动呢?可以用怎样的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呢?
⑵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备用器材:软弹簧,滑块,玻璃板,木板,布,直尺,铁架台,小金属球,水,大烧杯等
学生讨论,设计探究,交流总结,得到下述两种备选方案:
方案一、如图1所示,观察水平方向振动物体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的振动情况。
方案二、如图2所示,观察竖直方向振动物体分别在空气和水中的振动情况。
图1探究水平方向
振动的物体
图2探究竖直方向
振动的物体
⑶细心观察,比较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后,可以总结得出以下现象:
现象一、物体振动时,振幅均减小,最终均停止。
现象二、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振动时,振幅减小的快慢不同。
⑷由表及里,探究成因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比较条件,找出原因:
现象一的成因:物体在振动时均受到阻力的作用,振动系统克服阻力做功,要消耗机械能,因而振幅不断减小。
现象二的成因: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振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阻力越大,机械能消耗得越快,振幅减小得越快。
⑸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振动系统在阻力作用下振幅逐渐减小,这样的振动叫阻尼振动,且阻尼越大,振幅减小得越快。
2、探究受迫振动
⑴提出问题
阻尼振动系统只有在驱动力作用下,才能持续地振动下去,这时物体做受迫振动,那么,受迫振动的频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⑵探究方案
①生活实例: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走动时,跳板做什么振动?跳板的振动情况和运动员的跳动情况有关吗?
②实验探究:利用课本图11.5-2的装置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
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来改变驱动力的频率,观察振子的振动频率,记录实验结果。
多媒体视频展示:木板的受迫振动,竖直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⑶归纳结论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探究共振现象
⑴提出问题
图3探究受迫振动的振幅
D
A
B
C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那么受迫振动的振幅是否也跟它的固有频率无关呢?应该怎样探究这一问题呢?
⑵探究方案
如图3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摆长大小为
LDLA=LBLC。让A摆振动观察B、C、D的振幅情况。
⑶观察现象
B摆的振幅大于C、D摆的振幅。
⑷探究成因
在A摆的作用下,B、C、D摆分别做受迫振动,B、C、D摆做受迫振动的频率均等于A摆的振动频率。而各摆的固有频率是由摆长大小决定,B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B摆的固有频率,B摆的振幅最大;C、D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不等于C、D摆的固有频率,C、D摆的振幅小。
⑸归纳结论
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十分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会很大。如果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音叉的共鸣。
4、探究共振曲线
⑴提出问题
共振曲线反映的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的变化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共振曲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⑵探究规律
当驱动力的频率f驱跟受迫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f固越接近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当驱动力的频率f驱等于受迫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f固时,振幅最大。
⑶解决问题
问题: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固,则()
驱动力的.频率(HZ)304050607080
受迫振动的振幅(cm)10.216.827.228.116.58.3
A.f固=60HZB.50f固HZC.50f固HZ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
解析:表中列出的数据只是部分驱动力频率和受迫振动的振幅关系,不能由此确定数据中振幅最大时的频率为物体的固有频率,不能选A。由共振曲线的规律可判断物体的固有频率可能在50HZ到60HZ之间,也可能在60HZ到70HZ之间,也可能就是60HZ,故正确选项为C。
5、生活中的共振和减振现象(学生自学)
三、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要搞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既要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导”的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的地位,还要充分利用好教与学的文字资源“本”的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空间,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探究的机会;教师可以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再去设计、观察、体验、总结和思考。要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解放教学思想,要将课堂教学开放,让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让课堂由教师的表演舞台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以培养出适用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教学反思的作用14
随着高效课课堂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重视,在学习小组建设、科研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课堂高效展示、分层次讨论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就能创出高效成果。
学习小组由一位好生带三个位普通或学困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长就是一位数学小先生,若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学科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是培优扶困的最好办法,这样的辅导才真正起作用,比单是一位教师去指导效果会更佳.
经过上学期的实践,发现小组讨论有时效率不高,学生不能很好的按要求讨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证各层次学生完成讨论的问题,这与小组长不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没有很好的发挥调控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何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便是一个很注重的问题。
小组长是一个高效学习小组的组织者、领导者,全权负责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状态、讨论内容、问题反馈及与其它组的交流沟通,是本小组的灵魂人物,任何活动都要依靠小组长带动展开,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好小组长,积极发挥小组长的组织能力,达到组内气氛和谐、成员合作共赢的目的。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每小组六人,要求讨论时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3个不同层次中一对一的讨论。第二步跨档次讨论,通过高档教低档,解决相关问题。小组长要真正发挥分动力作用,小组长组织协调能力强,小组集体战斗力强。这就需要小组长:
1、上课前,将学生所有的练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问题所在。
2、若第一节课上课,则在上课前先批改小组长,及发现小组长存在的问题,再让小组长当场组织组员批改,再由各小组长向教师报告小组评讲的情况(完成情况,及讲解时学生理解的情况)。
针对于较多同学做错的题目,可马上组织类似题目强化训练。
这样小组成员全部投入紧张学习,讨论效果好,学习质量高。展示省时高效,分层讨论解决问题。而在复习时学生们很浮躁,老师有时也感觉无从下手。都是学过的知识,老师不可能再去重讲,否则同学们会觉得枯燥无味,总认为是自己已学过的东西,但事实上,同学们对一些知识已经遗忘,些许内容只是一知半解。如何让同学们有兴趣学,又达到复习的目的呢?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好办法,让小老师真正的主宰课堂,成为复习课的主人。
我觉得应该这样做:每天提前把要复习的内容分配给小组长,有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进行备课,上课使随即抽取1个小组授课,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因为有教其他同学的责任,每个同学都不敢懈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围绕要将的.内容整理、归纳知识点,找各种题型……作为教师在他们第一次上复习课的时候要给与适当的指导,引导他们上课时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才能让其他同学听得更明白……能不能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明白,这时对各组学习情况的最好反馈。要求授课教师授课后及时的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点,及时改正。
同时我们每周评选一个优胜组,每个组评选一名优秀小老师,进行表彰。这样,既让同学们感到有一份“教”的责任,又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反思的作用15
在我们班里,我和很多孩子都拥有属于我们俩的秘密纸条,这些小纸条可帮了我的大忙!
今年新接的班级,不到几天我就深深地喜欢上这群孩子了,一些孩子看到我就喜欢陪在我的身边跟我聊天,问问各自的喜好、谈谈自己的'父母。我喜欢坐在孩子的包围圈中批改、备课。有个女生性格外向,不拘小节,但是对学习也非常不上心,课堂听讲时就像重新投胎的孙猴子,安分不了几分钟,结果单元测试时只能勉强及格。我提醒了很多次,也把不良习惯会带来的后果再三重复地强调过,可是不见她有什么改进。我发现她最喜欢看我放在讲台桌上的教案,总是一页一页地翻阅,这时,她会特别地专注。我想起了纸条。我故意在我的教案中夹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特别喜欢朱祎涵,她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如果她上课时能静下心来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话,我会更喜欢的,今天得找她再谈谈。”我偷偷地观察着,发现她看完后仍悄悄把纸条夹好,一副窃喜的表情。那天上课是她表现最好的一天。当我再次打开教案时,里面果真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懂了,你就看我的表现吧。”后来,她确实改变了很多,我又写了张纸条放在她的作业本中,写着:“恭喜你,进步真不小!老师更喜欢现在的你。”她看完了纸条偷偷地望着我笑,脸蛋激动得红扑扑的。
有时,我发现谁闷闷不乐了,就在他的作业本中夹张纸条:“噢,今天谁是我们班的忧郁王子?神仙姐姐赐予你笑容吧!”有时,看到小女孩头发乱得像鸡窝,当面指出怕她面子下不来,就在她的作业本中夹张纸条:“给你改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它美观又正确,其实,扎好你长长的黑发,那也会给人美的享受。”
这些小纸条帮助我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既尊重了学生,又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小纸条像一位有魔力的小精灵,悄悄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关怀、信任、呵护、希望,伴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反思的作用】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的作用【集锦15篇】05-16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反思12-08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作用08-03
前后教学反思《前后》教学反思11-13
《孔乙己》教学反思 孔乙己 教学反思02-09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教学反思03-05
比的教学反思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