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教学反思1
教学成功之处:
1.共享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2.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这种行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具体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东北虎”体现在课堂中。在师生辩论和协商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东北虎”的活动,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强STS的教育。在扮演、辩论和协商过程中,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参与意识,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具体、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讨论了怎样保护东北虎,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生物教学反思2
我看完了七年级的期末考试分数册,心中十分的不爽,我所带班的生物成绩位全年级之末,这出乎我的意料。按照我的设想,我班的生物成绩应该是比较好的,针对这样的情况,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我这学期的生物教学。
一、生物是副科在农村初中,由于教学观念及教育现实等原因。我把生物当成副科,同时生物又不是中考的科目,所以能上就算实在高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这样的主导思想,在生我教学中抱着上一节课就少一节的心态,有时上课还带有糊的迹象。
二、教材不熟初中的生物虽然是介绍了一些自然常识,但是对于刚开始进行生物教学的我来说,教材不熟是我的.一大不足。这样的现状,根本就谈不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进行《种子的形成》教学中,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把教材读一遍完事,也就谈不上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也就没有知识讲解,学生听课时,也就是一脸的茫然。由于个人在社会中还有一些事务,而且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七年的数学上了,所以在生我教学中常常出现,在上课前,还没有来得及看教材,只能在上课中边度边看边想边讲,就连我自己有事都过意不去,更不用说进行备课了。
三、课上的太快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很厚,内容多而杂,教学任务十分的繁重,在开始进行教学时,我就询问了学校的老生物教师,他们带有警示意味的口吻告诉我改册的教学一点也不能耽搁,不仅不能耽搁,而且还有快马加鞭,否则,稍不留神,这一学期的生物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我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就是时时刻刻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时上一点也没有耽误。我的计划是,赶快把全书给学生们通讲一遍,然后留下大量的时间,有学生自己去复习,其实这点和我的主导思想是相通的,天真的认为,初中生我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学好。但是,从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四、没有及时、有效的检查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巩固生物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就是有效的检查,我在进行生物教学中,这一学期总共检查
只有三四次,这样根本就不能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五、改进方法针对上一学期,生物教学出现得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熟悉教材:要保证自己首先将教材的全部知识弄明白,然后才能上课。
2、备好没一节课。只有备好没一节课,才可能上好课。将每一节课都认真备课,虽不要求有规范的详案,但是要有知识点脉络,体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最起码的教学要求------心中有数。
3、讲好课。生物教学不是教师的想当然,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上课,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重难点,应该有轻重、有区别,使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至少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教学检查。对于像初中生物这样的课程,应该每节新课开始之前,都要有将近10分钟的时间来提问,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像这样最简单的教学检查应该持之以恒,保证每节课都要有,这样才能达到“积跬步,而致千里”的目的。
生物教学反思3
生物是一门具科学性、思考性、知识的学科,问题的提出要有思考性。初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也希望能够在智慧课堂中跳动思维、擦出思维的火花。一个很有思考性的问题的提出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掌握一这个词意味着对事实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事实、现象抱研究的态度。
本节教学有两处预设较好地得以生成,其一对调查活动结果“我唯一”现象的感悟,从情感上同学们认同了世界“唯一的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其他生命体亦如此,要更加的热爱生命;其二实例分析时特意加入“白化牛犊”是有利还是不利变异进行讨论,令同学们认识到要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当时看到学生眼光瞬间的闪亮、顿悟的表情和会意的频频点头,很是让我欣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挖素材,拓展资源,在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上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生物教学反思4
在生物教学中,首先就是研究教材,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它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
在教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生物教学反思5
本节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如向学生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但同学们会把一些动画片上出现的卡通动物做当作生物,此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卡通动物是电脑作品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至于什么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我在课上让学生观察了我课前准备的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征,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和确切,但我仍给予了及时的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敢说,在观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
生物教学反思6
1.《校园生物大搜索》这一课,我采用的户外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指定区域、划分范围进行生物搜索。在开始搜索以前,建议教师先主动熟悉校园内已有的动植物名称,避免出错。也因为生物搜索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不常见的动植物,所以建议提前下载百度搜图以便一键获取生物信息。
2.今天参加了本期最后一次周更营学习,各年级组长很用心地将各自小组的.周更点滴再次总结并分享,最大的感受是团队学习的力量之强,台上侃侃而谈的各位组长、队长、营长,令我诧异的同时满是钦佩,不曾想我们身边原来一直藏龙卧虎,也鞭策着我们新教师: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学无止境,大抵如是。
3.原来周更营还有抽心愿卡片的惯例,第一次参与的我抽到“率真”,哈哈,自我感觉还蛮符合我的。我的解读(不一定正确,仅是自己感受):漫漫教学路,开始起步,于这场旅途中,亦教亦学,勿失初心,无论何时回首瞭望,依旧是从前那个少年。
生物教学反思7
课改以来,我们在学生的预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效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一方面是学生对预习没有很好的方法,不知道如何下手,另一方面也是缘于他们内心,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当然,我们预习提纲的设置不够科学,完善也有很大的原因。
因为学科原因,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是很多,而且概念性,知识性的内容居多,以往布置预习的时候,主要根据大框题,留一些提纲性的预习内容,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本学期,在预习的设计上尝试做一些变化,除了提纲性的预习内容外,增加了一些具体需要利用当堂知识解答的具体问题。这样学生在预习时能带着问题,目的能更明确一些。通过课程进行来看,学生预习的效果要比以往好一些,但是分析理解能力的不足,表现得还是很明显。今后,要不断地通过真题演练等方式,逐步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7
处理课本七年级下册44页课后练习第4题,说说致病微生物在“旅途”中的“遭遇”,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病原体,和许多同伴一块往里走,路上遇到哪些困难,特别提醒学生是说“遭遇”,而不是“旅途”的路线。
以往我都是提问的,这次我鼓励学生自己说,不提问,在2班里有一个男生起来回答了,我觉得不满意,继续鼓励其他同学回答,这时一个女同学起来了,结结巴巴的,有时还自已就笑起来了,不顺畅,我一看这个同学以前的表现是爱表现,但不认真学习,而且成绩还很差,我从心里就不高兴了,但不能打击学生,就让好继续说吧,她说她和谁谁还有谁,我想你扯哪么多干什么,就说有许多同伴不就行了,结果她说在什么地方哪个同学如何了,又有哪个同学如何了,最后自己成功到达肺。听着听着,我惭愧了:她说的虽然不流利,但非常形象生动,我不应该看不起她,举好我没有表达出来。
我表扬了她,但也在心中告诫自己,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生物教学反思8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及思想情感的培养,要遵循低起点重过程高要求的原则。
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借鲜鲜活活的生物,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耳听、动脑思,五官并用。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掀起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乐趣(重过程);学无止境,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不是几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师要高瞻远瞩,从培养21世纪有用之才的`角度开展工作,教学内容不拘泥课本,通过联系实际达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通过课外实验延伸,学生在深入追求生物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热爱生物科学的志趣(高要求)。
这样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就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逐渐得到升华。
生物教学反思9
一、教材分析
1、综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理现象------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2、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此内容的知识要求是:“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隶属于了解的水平,能够达到识别、回忆、举出实例即可。
即:“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植物体的作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的类比能力。
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
3、知识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偏离以下主线。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到种子呼吸的三种表象:呼吸放热、呼吸吸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得出呼吸的概念(反应式)
分析呼吸的意义(实质)阐述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应用《思考》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践活动。
4、难点、重点分析:
实验设计。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实验中涵盖的基本思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际应用中的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定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尺码。如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
2、知识基础:虽然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这部分内容一般都安排到7年级上册讲述。学习的群体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
3、能力定位: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
4、性情特点: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学习中的障碍击退,学习中的依赖情绪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度,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生热衷的层面这些都应是教师课前了解的方面。
5、教师自身分析:由于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能较好的驾御开放式的课堂。
三、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改的理论依据,将本节课基本定位为:开放性、实践性强、具备一定知识容量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生会做的、能做到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决不能由此而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关键。
2、基本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引发争论,互助学习。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生生互平,组祖互评,师生互评。
3、难、重点的突破: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突破难点,层层深入。由表象引发推测,借助已有经验思考推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探讨实
重点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多次重复,加以巩固。
4、几个关键:
(1)、{导入}的创设要生活化、含一定思维量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氛围}的创设要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全体积极参与、轻松和谐的气氛。尽量给学生减少压力,用评价激励学生。
(3)、{师生交流}要真正的平等、教师对学生态度要充分的尊重。教师和蔼、机智、民主的情愫要感染学生。
5、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准备好。
(一)导入:用一生活实例---------“夜晚,把花草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科学的原因,逐渐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二)设计实验:渗透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这个环节要充分放给学生,包括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充分、时间要充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方案设计稿,强调合作意识,注重集体的智慧。结合学生的特点,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示意图,使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为了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每小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即可。这时教师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也可以与他们共同设计,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展示、交流、观察、提升、延伸:
1、依据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展示实验方案设计稿,体现生生互动,其他学生就实验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预测:学生也许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遇到困难,而不能考虑周全。
(1)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当场操作,演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疑问:
(1)为什么用“活种子”和“死种子”?
(2)为什么用四个保温瓶?
(3)这时学生遇到了学习障碍,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到位。
3、及时渗透实验基本思想-----“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的变量?四个装置研究了三个问题,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关于植物呼吸释放热量是学生不易注意到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密封,课上让学生将手伸到塑料袋中,感觉到微热。为进一步引申实验和理解呼吸的含义打下基础。
5、让学生总结植物呼吸现象,教师用板书汇总,为下一步出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公式打下基础。切忌在教学中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的总结,学生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同等重要。再回归到导入的实例中,使学生真正明确,夜晚卧室内的植物呼吸会与人争夺氧气,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因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是由导入的实例引发而来的,所以要前后呼应。
6、提升、引申-:假如用绿色植物的叶做为实验材料应怎样进行?并且注意什么?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四)引出概念:
1、由表象过渡到实质是个难点,虽然初一的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的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透彻,但是如果利用前面光合作用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就可以降低难度。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公式入手,分析呼吸释放的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来自于有机物。
2、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要在氧的参与下,有机物释放能量后,要产生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五)引出实质:教师设问:植物为什么呼吸?学生讨论?
预测: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热量;
教师指导:用实验室的材料“活种子”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是生命的特征。生命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初呼吸的实质。进而学生就容易明白了是“活细胞呼吸”,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完成,但是学生是否能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还要通过运用来验证和巩固。因此题目的选择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际应用从“促进呼吸和抑制呼吸”两个角度去分析。
“促进呼吸强调旺盛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提供,促能够呼吸要为其提供利于呼吸的条件”。
“抑制呼吸要强调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必要的环境条件”。
(六)知识内在联系:重点就是理解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还是应从实质入手,从能量进行分析。教学方式以学生分析为主,也许学生只是从浅层面分析,但是教师不要替代,可以逐步的引导,使学生最终理解光合与呼吸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不同,而是植物获取生命活动的动力不可缺少的两个密切象过渡过程。也许此部分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时间完成,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第二课是在进行探讨。
(七)巩固提升:
1、设计可行的小实践活动--------选择同样成熟的水果两个,一直只放入冰箱储存,另一只在室温下保存(注意防止腐败)。几天后感受水果的口味变化。
2、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多层面训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增加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
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一节课完成教学流程的七个过程,相对来说容量较大,往往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太精细,在衔接上不太从容,感觉较仓促。但是教学的目的性体现较明确,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通过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和分析,同类知识的类比和从新组合,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一节课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但是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最终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阐述各自的设计方案,显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智慧的火花随处可见。但是,在实验原理的领悟和实验步骤的设计方面暴露出许多的漏洞,表现出初一学生思想的活跃性与思维的局限性并存,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于培养,对实验结果预测的科学性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善设计。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实验设计水平,一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既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更应注重学生获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培养。
注重生生参与、师生交流、平等和谐,学生合作学习,共享集体智慧是本节课的重要培养目标。虽然师生间较陌生,由于教学过程较合理的设计,所以学生和教师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形成了融洽的课堂分为,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放不开,较为拘谨,也许与平时缺少此方面的训练有关。
本节课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对教材也进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后隐含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虽然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较幼稚、分析能力较浮浅,但是教师的教学尝试,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最重要的。教学永远是件遗憾的事情,绝对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会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生物教学反思10
有关血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都见过血液,也有流血的经验;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血液了解不够,对它还很好奇。与血液相关的疾病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闻,学生不仅要学习血液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于因血液引起的种种问题持有正确、健康、科学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挥能力、培养情感,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我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我采取多种教法,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入手,
通过一些与血液相关疾病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分析,主动与学生交流和探讨所得到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认识科学的内涵。形成对血液各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的共识。使学生思维既有拓展发散的机会,最终又能回落到知识脉络上,达到收放一体。
我通过设置情境从生活中的经验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通过学生对血液认识的讲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动画播放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概括血液的各组成成分。在完成血液的组成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后,让学生观看大屏幕,自学教材,归纳老师提出的有关血浆问题,以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知识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血细胞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出示表格,让学生通过自学、相互讨论后归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学生归纳不完整时及时补充讲解,或者在学生归纳完整后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讲解知识,达到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资料,合作学习的目的。
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时展示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分析病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巩固所学新知,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题和实践能力。学生阅读课后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拓展。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并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堂提问学生人数多,可以吸引更多同学的注意力。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较大,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课堂教学节奏稍快,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欠佳。今后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提高生物学素养。
生物教学反思11
新教材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力争摒弃旧有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尽量多地考虑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贯彻,特别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下面就我在上的区级研究课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
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本节课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首先复习上一节学习的血液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然后让学生通过录像进行学习。血液录像的选择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是血液从人体的心脏流出到全身,之后是血液在较粗大的血管内流动,然后血管逐渐变细,最后是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且能够清楚地看到红细胞的流动。当学生看到血液在粗大的血管内奔流不息地流动后,个个都非常兴奋,这时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到血液在人体内是沿着一个什么样的管道在流动呢?由此引出课题。这个导入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并能主动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学习人的生命活动的另一调节方式:激素调节。围绕常见的激素病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做“医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这是我们本章、本节最大的亮点,该次讨论非常顺畅、透彻和热烈,通过探讨这些病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感觉到比较陌生。当你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比如突然发现眼前有条蛇,你会有什么反应?(同时通过大屏幕展示一条蛇的图片)创造情景,引入新课。然后,在复习旧知识,内分泌腺进而引伸到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后设问题:内分泌腺构成人体的哪个系统?本节课的亮点一:导学稿的设计是我们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在导学稿的指引下展开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亮点二: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比较多,但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引入话题,以分析疾病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学习了人体的内分泌与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三种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亮点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几种激素调节失常引起的疾病进行诊断、分析、治疗。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鉴别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并分析其发病原因,相关激素的产生部位,指出其治疗办法。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获得解答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新颖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轻松、牢固地掌握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了一些医学的知识,包括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感受了做“医生”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医学与生物联系紧密,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基础学科。我们发现这种联系实际生活场景的教学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很乐意听到老师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后的讲学中应注意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本节课也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该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疾病的产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病人的痛苦和无助,体会到他们的不幸,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治疗疾病的办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这堂课也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身体,锻炼身体的意识。
在最初上课时,内容处理得不够好,老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知识点未能完成,经过我们科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最终在导学稿上取得了突破。课堂时间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反思12
《生物群落》是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在学生已了解种群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物群落的有关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的构建上保持了连续性。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于让学生掌握生物群落的相关概念,能够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在能够理解物种丰富度的基础上,观察识别常见的土壤动物并能够设计研究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最终在获得生物群落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本节课仍采用1+1教学模式,学生先利用一节自主学习课独立完成学案内容,教师进行批阅。在批阅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能理解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但仍有一些问题出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⑴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组成成分;⑵优势种的概念,出错的原因是书上没有相关叙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
在课堂上,我首先针对学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纠正,对书上没有的、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并留出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记忆。然后对群落与种群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此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概念——比较区别——练习理解,让学生当堂掌握。比如通过《赢在课堂》上的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哪个属于群落,哪个属于种群,在做题——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种群和群落的区别与关系。
本节课我着重引导学生突破核心知识的内容,即调查某一地区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由于时间限制,该环节主要采用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核心知识突破的题目。学生的参与性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自主解决大多数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够,不能立即找出关键信息点,因此有些题目仍然需要通过老师引导来完成。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既不能完全主宰课堂,也不能完全放手课堂,而是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最后通过当堂检测,帮助学生回顾整节内容,梳理知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仍需要进行改进:
1、对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活动可以采用视频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课堂上结合视频寻找实验设计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应注意方式与角度,防止因为引导不正确导致课堂时间浪费。
生物教学反思13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反思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以后,对这一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这样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挥教学中的优势,改变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一名优秀的教师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课堂的整体教学环境以及如何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所以教学反思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成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教师要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让学生们掌握具有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更加广泛、灵活的特点。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生物学科的教学,还要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当今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想价值和情感道德的培养。
2.反思教学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明显,具有鲜明地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一个成功的教育制度,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是能够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情况下,根据这种不同实现成功教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应该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实行多层次、多方式、多角度的生物教。
3.反思教学是否实现了沟通和合作。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是充分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育学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合作,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所以失去沟通和合作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大大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反思中,实现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和交流,教师要消除传统师生不平等的地位观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加深理解,减少存在的隔阂。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反思可以使初中生物教学变的灵活,教学灵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创新和发展。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使教学方式变的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思考如何教学、让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力求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所以说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首先注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因为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以完全消化,但是有的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我国很多的初中生物教学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大部分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面对那一部分“特殊”情况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应该用心体会他们出现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可以在保证整体学生的教学进度的同时,适当兼顾这一部分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表现、情景设置等教学过程,通过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反思和研究,用心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快速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即使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快速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学生的诉求和愿望,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这样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小节时,教师完成了授课,但是学生对于呼吸的过程缺乏形象具体的认识,不理解呼吸作用产生的根源,而且相关的练习题相对于生物课本上的内容来说理解更加费力。这时就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悉心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建议,把握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学反思是初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开展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明白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改变自己的教学重点,更新教学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入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创造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要求。
生物教学反思14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向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取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务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靠。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明白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潜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简单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向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必须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持续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带给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能够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简单、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潜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全面发展。
生物教学反思15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习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生物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生物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只接受了理论学习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尝试指导课堂实践的活动。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打乒乓”式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打(提)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又不停地打回来(回答)。当时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但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
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
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兴趣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讨论、或展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从而赋予了课程全新的含义。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8
一、给学生机会,自己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
血液的循环途径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关于动物的知识中已经接触过,而且可以提示学生,人类的血液循环途经和鸟类及哺乳类动物是类似的,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能够自己寻找出物质运输的途径,所以,课前给每位学生制作一张探究活动报告单,通过他们自己讨论,绘出循环的路线,增强学生的合作,并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的能力、知识储备有差异,因此允许他们结组讨论,取长补短,避免知识信息的孤立,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点的机会,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讨论,每个组都能总结自己的成果,第二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尽量多的给他们机会,并且在同学展示的过程中,允许其他组的同学提出疑问,本组成员可以参与解答,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知识的讨论中,中学生都有自我的表现欲,为了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他们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到一节课中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减少部分学生一统天下的局面,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三、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
不公平的评价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隔阂、冷漠、消极甚至对抗的情绪。有时,还会引起班里的其他同学冷落、孤立被评价的学生,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伤害。所以,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冷落后进生。而且,更应对后进生施以关爱,善于发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每位学生给出一个激励性的评价,同时让去他学生作评价,是学生的评价不局限于老师对她的评价,而且体现同学之间互相认同的意识,让学生感到成就感,使评价是开放性的。
另外鼓励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方法,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成果、作品等,使其他同学能够理解你的创意,争取同学良好的评价,这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建立同学、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做到评价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突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同时把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反思10-15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7-17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6-26
关于生物教学反思03-26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03-23
《生物的进化》教学反思10-19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02-14
生物教学反思优秀09-14
(推荐)生物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