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1
像这样的课如果没有真实的材料准备,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愉悦感也很难激发。所以,我决定去找这些水生植物。在上水生植物前一天,我在城区转了一大圈,终于满载而归。找来了很多的水葫芦、浮萍……虽然,看到的一些老师很多都不解我为什么这么费劲!但我感觉这其实很有乐趣,更何况有了这些准备,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会更加的开心,更喜欢我的科学课,那乐趣就更多了,何乐而不为呢?从课堂的实际情况反应,效果确实很好!一些平时在学生眼里根本看不上眼的东西,只要放到实验桌上那身价是完全不一样了的,孩子们哪怕能够轻轻的抚摩一下、捏一捏,那都是很神圣的事!对这些植物的观察自然也就可以深入的多,有乐趣的.多!作业本上自然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就象五年级的学生面对蚯蚓的课堂,多么生动、富含活力!最后说一句:这样的课堂,准备很重要!要牢记!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2
此周区教研员来我校听课指导,对我的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主要有以下三条:
1、在板书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特点时,采取表格化的形式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
2、在给学生点评练习题时,针对第一大题第3小题,水生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A.生长都需要空气B.都需要土壤C.都不会开花
围绕着C都不会开花展开讨论时,只是从像水葫芦这样的水生植物会开花去进行排除,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再告诉学生们有一些水生植物会开花,还有很多不会开花,三年级的.学生目前对这种逻辑判断性质的题目还有一定的认识困难,在对他们讲解时要避免太绝对,尽量细节化。
3、应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去完成作业,避免他们产生依赖老师去做题的习惯。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3
本课教学实际是是一个资料交流的间接学习的课型。我首先展示各种各样的绿叶,问了一句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学生就进行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看书,或者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相关的知识,于是他们较为轻松的说出,里面有叶绿素。虽然学生知道,我认为还是提问的好,因为有的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
然后我接着问:是否真的有叶绿素,能够去掉叶绿素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进行看看。这个时候我就进行操作去掉叶绿素的实验。由于用的水不是很热,因此这个实验用了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中,我和学生只是进行耐心的等待。现在想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安排其他的活动,或者烧杯里的水用比较热的现象就会很快的出来。如果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安排什么活动?我想如果这个活动不精彩就会效果比较差,因为演示实验在进行,部分学生就会被吸引。还是在设计和操作实验的时候,用热水,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很快得到满足。在演示实验结束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发现什么。学生都很好的进行观察。然后我就是介绍这酒精里的绿色就是叶绿素。这样讲叶绿素和叶绿体。
然后就是进行一个过渡:叶绿素、叶绿体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看完下面的实验就知道了。当时我们说没说这句话我现在忘了。现在想来应该说说。
然后介绍几个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实验。在介绍完赫尔孟德的'柳树实验植物,我问:柳树的体重增加了这样快,营养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进行思考猜想。经过思考,排除,得出是柳树自己制造的。这个过程现象想来应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然后介绍普利斯特列的老鼠,植物和阳光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直接进行介绍,现在想来我首先引入老鼠呼吸需要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我引入这个实验,学生就会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这个实验。
通过介绍以上的实验,学生知道只能够自己制造养料和氧气,为下面的光合作用打下良好的接触。
书上的漫画,我没有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现在想来如果学生在了解实验之后,我让学生进行阅读漫画,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得出什么是光合作用。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4
《植物的叶》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课前,我为每小组学生捡各种各样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观察和讨论。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你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
2、一共有几种树叶?
3、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
很多同学都能从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作为叶子分类的依据,见此我引导大家多角度去观察叶,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树叶的印象。同时,通过对不同种树叶的观察,得出植物的叶在结构上面的共同特点: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时,我让同学们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着重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进而分辨出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小动物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同学们很容易地理解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最终枯黄死去,完成它的生命周期。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5
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一年级多数同学在我一次又一次督促的情况下种植了蒜苗,每次上课同学们都说了说自己蒜苗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要求学生把蒜苗带到课堂,一起分享交流,我也在家长群提前通知提醒了,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将蒜苗带来了。
小朋友拿着大蒜合照
本课将引领学习概括前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在设计本课活动时,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情景,以学生熟悉的小动物入手,引发学生质疑、对比。然后再引到回顾自己种植物时观察到的变化,同学们通过一月多时间对蒜苗的观察,能说出蒜苗长高了,长叶子了等生长变化;通过回答为种养的'植物做了什么,知道了蒜苗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生存条件;通过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更强化了植物是“活”的这个概念,应该跟学生点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所以是“活”的,把“生命”这个科学词汇告诉学生。最后再拓展到应该爱护植物,知道生命的可贵。
本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弱,只能零散粗浅的表达一些自己的观察认识。就导致在分享过程中下面的同学不愿意听,开始讲话,纪律一度很差。
2、由于时间关系,只请了几个同学上台分享,剩下的都是让他们小组内分享,导致有些同学很失落,觉得自己辛苦种植的成果没有机会展示。
3、让他们把大蒜带来之后,整个教室都弥漫着一股味道,而且在教室里不好放置,为其他课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以上问题,希望老师们能够帮忙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6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今天在二班讲本课。虽然以前已经讲了多次。但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同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完本课的教学,我想我需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开始上课的过程中,复习的时间过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了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复习了光合作用。虽然学生可能对光合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但是比较严重的挤压这次上课的时间。毕竟40分钟的时间,还是比较的有限的`。
2.整理上课秩序的时间较长。我发现本周以来,学生的上课的秩序不如以前,上课的做小动作的,不听课的较多。而我在上课过程中,只是泛泛的进行了教育,而没有指明到具体某个人。现在我想需要在秩序上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建立正常的奖惩制度。针对个人的错误,严肃的进行批评和教育。
3.实验观察的时间较短,而且学生还没有进行记录。我想在下面的教学中,将实验观察时间,缩短,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记录时间。还有就是没有更好的进行分工。我想这节课学生如果进行更好的分工,是否会更好呢。都观察进行记录,似乎效果更好的。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7
本课第一部分聚焦:动物是“活”的,植物也是“活”的吗?本部分重点让学生说出植物的“活”的'理由,这个部分我的引导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还是有些学生能够说出来。这个环节如果能让孩子讨论,然后汇总或许会更好。
探索环节,在课前我布置了这节课带自己种植的植物过来,而且并没有在群里跟家长发送带植物的信息,特意培养孩子自主带材料的习惯。因周一秋游,所以有两个班这节课没上成。而另外两个班的孩子自觉性明显差异较大,二班只有三个孩子没有带,而且课前还跟我说了原因。一班带过来的孩子很少,所以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
所以二班上课的效果明显要好很多,孩子们自主观察,有些孩子还主动地测量大蒜的长度。这个部分我并没有对孩子们测量进行规范,而是他们自己先探索一下测量的方法,规范留到第二单元。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8
三年级是小学科学的初始年段,对于学生而言,科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第一单元《植物》又是以观察活动为主,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的感兴趣,如何在学生感兴趣的时候让学生领会和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却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大问题。这次作为科学骨干教师的我上了一节《水生植物》对此又多了一些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两个观察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二是观察水葫芦的膨大茎。教材上是一个活动,我之所以把它分解成两个,主要是担心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老盯着膨大茎而忘记了观察其他的方面。然而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我的担心仍然出现了,虽然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很认真的观察了很多地方,但是第二个活动开始后,学生的主要注意点全集中在了膨大茎上,导致后面的交流都在谈论膨大茎。在这里我反思,在活动一完成之后就应该来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完成之后再进行第二次观察活动,再做交流。把第二次交流的重点放在膨大茎的作用上。
这节课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记录的动作比较慢,交流的时候表述也不准确,需要大量时间来引导。导致时间上要完成全课内容很吃力。这次的课比较赶时间,学生吸收消化的不好,可以将植物之间的`比较放在下节课完成。这节课主要就是观察记录。这样效果应该好一些。
另外,三年级的学生表述上不够准确和连贯。通过这节课,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活动之后让学生充分的说,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让他们知道应该说什么,怎么说?逐步培养学生准确的科学表达。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活板》教学反思08-28
(热)《活板》教学反思12-06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06-26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08-26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11-03
《植物的生殖》教学反思10-23
《种子植物》教学反思10-17
植物的叶的教学反思07-05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