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编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规律》教学反思精编,欢迎大家分享。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编1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自己上了一节示范课—《找规律》。在这门“遗憾的艺术”获得了一点点成功。高兴之余,也不忘记录下自己的所得所失。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我设计的环节如下:
一、找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这节课重点要学生去“找”规律,而不是规律的应用,更不是做竞赛题。我设了这样的导入,我先以有节奏的拍手欢迎听课的老师,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有节奏的拍手。在游戏中渗入找规律,初步感受和体会规律,并说出自己的发现及时的导入新课。出示有规律排列的盆花,彩旗图,让学生找规律,小组内交流,感受这样有规律的排列显得整齐漂亮。
二、找策略
图中的盆花的颜色依次是红、蓝、红、蓝、红、蓝……学生找出规律,我及时提出问题,按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小组内合作,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交流。
三、优化策略
学生解决盆花的问题出现三种策略,一种画图方法;一种是列举法;一种是计算方法。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红、紫……照这样排列第17盏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比赛谁完成的快,交流时学生发现计算方法还是比较快。
四、发现生活中规律
数学是解决生活的问题,用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找生活中这样的规律如:“每四年一闰,每7天一个星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十二生肖……”
五、用规律设计图案
我用今天这样规律设计一幅图案,向学生展示,再一次唤起学生对规律美的认识,让学生自己设计,让学生同样体会到数学的美。以上五个环节,其中“一,二,三”个环节是重点,这样的.设计在实践中获得好评。
我的成功
1、激趣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有节奏的拍手来欢迎老师,一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二来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发现拍手的规律,为下文找规律做了铺垫。
2、充分体现课改的新理念。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之中,让他们带着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避免课堂中提问,以个别学生回答代替大多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不是生硬把找出的规律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获得成功的体验。
3、根据课堂变化,及时调整设计。在优化策略这一环节,比较画图法,列举法和计算方法时,课堂出现两派,一队认为画图直观而且好理解;一队认为计算简洁,速度快。我马上补充一道,“按灯笼这样排法,第1840盏灯是什么颜色?”要求画图,学生齐喊“哦!那画到啥时?”从而感受到计算方法的简便和实用。
4、灵活使用课后问题,巧妙设计习题。课后的练习第1题是摆珠子,第2题穿珠子,两道题内容相似,我只选取了第1题。我设计一道这样练习题:“我爱数学我爱数学我爱数学……第154个字是什么?”这样习题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它不但很有创意,还体现热爱数学之情。
我的遗憾
课堂中对意料之外的回答,处理不恰当。当提出“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的顺序,第23面是什么?”时,因为有前面两种问题的铺垫,学生基本认可先找出每几个一组,再列算式,正当总结时,于沂渭举手说:“我还有一种方法,把红旗当奇数,黄旗当偶数……”我马上想到每2个一组,奇数是红旗,偶数是黄旗,欣喜打断他的话“噢,把红旗看成一组,黄旗一组,也就是每2个一组,再计算。这种想法很好,大家给于沂渭鼓掌。”但是于沂渭脸上却没有喜悦之情。当时害怕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没有让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听课的老师对这种方法也有异议,表扬也显得苍白无力。
课后我叫来于沂渭让他讲完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是这样的,把2面旗当成一组,红旗是单数,黄旗是双数,第23面旗应是23÷2=11(组)……1(面)第11组是单数应是红旗,剩下一面按顺序应是黄旗。说的多啊!难得学生有这样的奇思,可惜课堂上,我却让这精彩的一幕浪费掉。还得听老师留下悬念,给自己留下深深的遗憾。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编2
我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在教学环节当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少缺憾值得我反思。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情境时我处理得有些仓促,在逐个呈现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队伍图时,没能清楚的引导学生在找事物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一组一组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找规律的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另外就是没有全面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实施多元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编3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趣导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游戏贯穿于课堂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先是全班学生合唱一首儿歌《小星星》,轻快的歌声引入,再用同学们非常想得到的奖品智慧花入手,从动作、图形颜色的重复排列,引出课题找规律。接着围绕“装扮联欢会的现场”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计了涂一涂、画一画、猜一猜等教学环节,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规律的认识,还有让学生创造规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表演规律,课堂学习氛围空前高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的学习轻松又快乐。
2、探究性、活动化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声音的规律,动作的规律……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融品德教育于数学课堂中。
生活中处处存在规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述规律,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升华,并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学生找到了红绿灯、斑马线都是有规律的,适时教育学生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在欣赏规律美时,当课件播放到军人叔叔齐步走的图片时,适时教育学生要向军人叔叔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食粮。
本节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趣味中观察、猜想、欣赏,在美的感受中学习有趣的数学,更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编】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学反思06-16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9-02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9-12
找规律教学反思05-30
《找规律》教学反思10-02
《找规律》教学反思06-12
找规律教学反思06-25
找规律教学教学反思08-31
(推荐)《找规律》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