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课文《匆匆》教学反思

课文《匆匆》教学反思

时间:2025-01-24 07:41: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文《匆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匆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匆匆》教学反思

课文《匆匆》教学反思1

  学习了《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准确地描绘出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决。写作特色值得学生学习。抓住这一契机,我设计课堂上每人想一句类似的句子,请几个同学为一组连说,组成一段话,自然水到渠成。课后又让同学写下来,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在访写中写到:

  在默默的算着,四千多日子已经在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也滴在时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在玩电脑时,时间在那虚拟的世界里度过;在玩跳绳是,时间在那上下晃动的跳绳间跳过;游泳时,时间在碧波荡漾的.游泳池中泡过;听音乐时,时间与音乐一并被我欣赏;吃饭时,时间则与米饭一并被我吞下。时间像永远不停息的车轮,让人不断地与他争先,如果没有他快,便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所以,我们便要争分夺秒的享受生活。

  这样的训练形式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课文《匆匆》教学反思2

  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分二至三课时完成,但为了显现课堂的整体性,设计了一课时学完,确实密度很大,不够科学。导致有些地方该拓展的不能拓展,该多读的不能多读。如让学生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这部分是本课的主要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在读中感悟、理解、领会,领会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拓展练习,但由于时间所限,匆匆结束。

  其次,交流不够。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因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应该成为学生课堂交流的依据。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备课时,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提示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邻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课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觉得所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不能融会贯通地迁移、引导,导致师生交流不够充分,没能激发起学生地交流热情。因而,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学时机更重要。

  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

课文《匆匆》教学反思3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学生无不为文中优美而朴实的语言而感动,无不为作者能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准确地描绘出时间是如何从身边匆匆流逝的而拍手叫绝。所以,抓住这一契机,我课堂上注重读写结合。我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从听范读读准字音,到朗读课文读懂文心;从静心默读到个性品读。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接着在学生理解作者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注重仿写。例如:学生在访写中写到:

  在默默的算着,四千多日子已经在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也滴在时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在看电视时,时间在那虚构的世界里度过;在玩跳绳是,时间在那上下晃动的跳绳间跳过;玩耍时,时间在追逐打闹的笑声中度过。时间像永远不停息的车轮,让人不断地与他争先,如果没有他快,便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所以,我们便要争分夺秒的享受生活。

  又例如:在教到排比句“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时,让学生仿说一句自己的时间是怎样流逝的,接着让学生去发现,文中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不仅仅是“过去,过去”,还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飞去”、“跨过”、“溜走”等,我让学生给自己刚说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动词,学生信手拈来,句子也立刻生动了。我慢慢加大难度,你能一下子说两句吗?你能想一想后说出三句吗?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说得渐渐多了,也顺了。课后作业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落实了写。

  总之,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有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样的训练形式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文《匆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匆匆课文教学反思09-18

匆匆的教学反思06-18

《匆匆》 教学反思07-30

匆匆教学反思11-07

《匆匆》教学反思11-05

《匆匆》教学反思06-13

匆匆教学反思07-18

《匆匆》教学反思08-04

《匆匆》教学反思(荐)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