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时间:2025-01-28 06:57: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

  《在山的那边》是进入初中的第一课,也是学生们在初中第一次接触诗歌,而对于诗歌,最重要的是学会朗读,理解诗歌的意象并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上面。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朗读和初步感知课文,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朗读中,通过反复朗读去体味诗歌的意象和思想内容。方式是灵活地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诵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这一环节上,由于学生们在小学时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费时较多,同时学生们对诗歌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把握不准,在指导上也稍费力气。讨论问题时,学生显得太活跃,我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不够自如,这方面还需要锻炼。

  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本节课以讨论法为主,让学生讨论诗歌中一些难理解的句子,互相解疑,合作探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进行点拨。这一方法的'运用也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思想。对于本节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诗歌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力还不够高,所以在讨论的时候,学生把握不住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进行探讨,个别小组的同学显得有些迷茫。另一方面,由于经验欠缺,在个别问题的设置上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同学在思考时偏离了我的本意,效果不是很好。

  对于在本课中存在的问题,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改进提高,争取在教学环节的处理和问题的设置上做得更好。总之,《在山的那边》作为第七册的开篇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在通过它向学生展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让他们明白初中教学与小学的区别,并能沿着这种理念和思路走下去!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2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这首诗写了诗人王家新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诗歌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的文学体裁,我在两个班同时上了这一课,给我很多感受和思考:

  一、心得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诗歌教学尤为如此。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歌的教学中,首先,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品味诗歌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次朗读。一是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二是教师示范读,读准节奏;三是学完课文后,学生齐读,读出情感。诗歌的语言含蓄而凝练,《山的那边》一文中也不乏这样的词语,例如,“隐秘的想望”、“飘来的种子”、“枯干的心灵”等,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运用浅显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课堂上,我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为例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赏析,接下来学生自由发言不是很积极,像“隐秘的想望”、“飘来的种子”如何理解都没有学生说到。至于文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可能也不是自己悟出来的,大部分同学是课前通过预习查阅了资料书。

  二、思考

  课后我一直在想:1、为什么第一节课在七(2)班没有根据自己的预设上得效果更好,第二节在七(6)班按课堂设计来上效果反而不怎么好,是对学生不了解,还是没以学生为本?2、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按高效课堂这几个环节进行是不是少了点语文味,好像有点在讲习题,我认为自己今后还需要不停地探索这一个问题。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3

  “同学们,不停翻山,不停战胜失望,最终达到成功,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请你以生活中你熟悉或熟知的凡人、名人的例子,以简单的小故事形式来阐释这段话,好吗?”

  我发现:原先的课堂晦暗艰涩之气一扫而空,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为了充分理解,为了同伴合作,我给各小组三分钟的时间交流。丰富多彩的答案流泻而出:

  1、童第周历经生活的艰难,追寻“海”的诱惑,最终成为大科学家。

  2、王献之练黑了一墨池的水终成大书法家。

  3、李时珍历经27年的艰苦钻研,终于成就了《本草纲目》。

  4、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功德圆满。

  5、一部《西游记》的拍摄历时17年,终于以经典之作拍摄成功。

  6、张海迪高位截瘫坚持自习外文,最终精通七国文字。

  7、爱迪生实验失败数千次终于有了近千项发明。

  8、居里夫人历经种种艰难险阻终于提炼出了镭元素。

  赞可夫曾说:“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时刻谨记着,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的个体,我们要点一颗个性的种子,让他发芽。只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蓓蕾,尽可能的给他们以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总有一天,这些小小的蓓蕾就会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馨香来。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在山的那边》语文教学反思11-01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精选3篇)10-10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优秀08-15

《在山的那边》教案08-16

在山的那边教案09-18

《在山的那边》教案03-08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09-22

《在山的那边》教案优秀10-13

在山的那边教案15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