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精选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1
1、通过由学生自己得出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的结论,了解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把因式分解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作为主线,训练学生思维,以设疑——感知——概括——运用为教学程序,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
3、通过例题及练习,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暴露问题和认知误差,及时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控教与学。
4、通过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教师恰当地给予引导和启迪。
5、通过当堂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综合运用知识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及时批阅,及时反馈讲评,同时对个别学生面批作业,可以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矫正的针对性更强。将作业设计为选做和必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起到“培尖补差”的效果,
6、改变传统言传身教的方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增大了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更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2
这是《因式分解》的第一节课,内容为因式分解的概念和用提取公因式进行分解因式,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学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例举了5a+5b,5a—20b,5am+5bm,4am2+8bm,5am3—25bm2等进行因式分解,一直例举了5a(x+y)+5b(x+y),a(x—y)+b(x—y),到这里学生还勉强接受,再例举下去,对于a(x—y)+b(y—x)与a(x—y)2—b(y—x)2等就模糊了,这连续的例举让学生们有点招架不住了。自己认为这样做感觉不错,但课后我认真总结与反思这一节课,觉得有以下不足:
一、“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理念
落实得不够。特别是在老师出题这一环节上,我想在学生自己自学理解了公因式后,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各个小组中要求学生自己编出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的题目,再根据学生所编的题目让别的同学说出公因式,分解因式,然后各小组选出最有代表的一题参加小组竞赛活动,看看哪个小组出的题能难倒对方。我想这样做既改变了教的方式,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这样学生学习才不会感到枯燥,学习才有味。
二、这节课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够,应针对学生进行备课。对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不是很好,在刚刚接触因式分解这个概念后,学生还理解不够,基础也不够扎实,对于公因式是单项式的容易接受,但提出了多项式是公因式的'分解,对于部分的学生来说是有点接受不了,所以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应在课前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从学生的学习接受知识和乐于学习的角度去备好每一节课。
三、课堂上不能“过于求全”。我们总认为每一节课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这样才觉得完美,其实不然,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会每一个知识点,老师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再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去处理好问题与时间,这节课完成不了的内容下节课再讲,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我们老师应走出演讲者、唱主角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要代劳,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与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3
因式分解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中阶段必考易错的知识点,也是难点,教材中两种方法连续,一个例题编写要用到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我认为两种方法一起学习会比较连贯,讲课的时候是一节课讲两种方法,先分析符合条件的形式再练习,主要是以练习为主。讲课的过程是顺利的,由于容量多,时间有点不够,学生练习比较少,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够好。课后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发现效果是不太好的。他们只是看到很表层的东西,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式子,却无从下手。做作业时公式用错,应该注意的地方都没有注意,做完以后判断不出来是不是已不能再分解了,做题错误不断。
一、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
1.对教材理解不够,没有灵活处理教材,可以一节课学习一种方法。
2.思想上不重视,觉得太简单,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简单的内容来看,课后没有以足够的练习来巩固。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注意到灵活运用方面的巩固及题型的多样化。
3.在学习过程中太过于强调形式,按照教师的思路,直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忽略了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学生对公式的结构特点理解不够,导致他们对于与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较熟悉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
4.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较差,没有建立整体观念,对于公式的形式、字母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究其原因,和我布置的作业难度大与随堂练习的单一性及难度低的特点有关。
5.因式分解没有先提公因式的习惯,首项是负,没有先提负,某项提出却漏1,在结果也没有注意是否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二、反思教改措施
1、备课时应该认真备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不应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与学生简单的模仿,而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调整教学进度,多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做到有的放矢。
2、大胆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新课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遇到的乘法公式,比如平方差公式,让学生讨论怎样的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真正理解公式中的a和b,理解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了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让学生大胆探索,经历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新知识不产生任何的畏惧感,通过例题的讲解、练习的巩固、错题的纠正,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运用公式法进行分解的多项式的特点:
(1)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多项式是二项式,这两项必须是平方式,且这两项的符号相反。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多项式是三项式,且符合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的特点,其中首尾两项的符号必须相同,中间项的符号正负均可。
3、注重总结做题步骤。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②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尝试运用公式;
③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变形后选择分解方法;
④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⑤分解后要整理,相同的因式应写成幂的形式,不含有多重括号。
另外,解题步骤教师应在黑板上示范,多做题,反复强调,在复习时还要加以巩固。
总之,通过这次反思,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我认识到了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也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因式分解教案03-15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01-12
因式分解教案15篇05-26
因式分解教案 15篇09-26
实用的因式分解教案4篇08-20
因式分解教案汇编10篇02-10
实用的因式分解教案3篇08-11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因式分解教案模板合集7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