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21 11:11: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今天,师傅来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时,还是免不了紧张、激动。

  《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自己较喜欢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通读全文,印象深刻,课前我认真做了备课,设计了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把“意义”两字放得很关键。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听得也很有味。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妈,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脑海中不得不把自己童年时的坦然无知与他们进行比较,出生在八十年代初和出身在九十年代末这十几年时光里,令如今的孩子蒙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崇高向往,看到孩子们每天带着承重的包袱起早抹黑,作为他们的老师深深为之感动,但令我们为之愉悦的更是看到当今孩子的聪明、活泼、文明礼貌以及多才多艺。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老师看到的、想到的、要做的都很多很多,面对的压力也很大。有的孩子父母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长大后工作做准备,而学校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事实。首先我们上学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当我们离开学校时,我们能继续学习。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总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因为不管他何时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他都会教自己如何以最好的办法来做,因此,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语言、数学、地理等知识,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词语教学、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仔细地反省了一下,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

  (一)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一)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5

  《奇怪的石头》这节课教的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大石头了由来的故事,在让学生们读课文时我反思了自己在3.2上这节课的失误。采用了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方式,总结主要内容时运用了提示语“李四光小时候______,后来,______,终于明白了_______。”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变得积极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课后有个学生找到我问我为什么这节课这么好玩。这句话能看出这节课的成功。

  第二节分析课文,在讲对李四光印象时,同学们却沉默了,一下子课堂陷入了僵局,现在想来可能是没有总结上节课内容的缘故,以至于同学们李四光谈不上什么印象了。看到这个情况后,我把这个问题一步步分析,从爱提问同学们总结出他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从在老师的回答中发现问题总结出他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从长大后他不放弃研究能看出他是一个执著追求的孩子。从而总结出中心思想。这节课自己认为不是很好,课堂气氛很低沉。同学们都不积极,以至于心思都不在课本上问题也很少同学能想出来,以后要加强调动兴趣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6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解决疑惑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再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接着,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李四光和老师、爸爸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然后,我让学生总结出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

  总之,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好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通过读书来抒发感情,通过读书来提高素养。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7

  (一)这一课写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二)《奇怪的大石头》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母,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三)《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8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一.对课本的阅读语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二.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有感情地读。3。因为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三.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板书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 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

  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0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中国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1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诉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奇怪”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们二年级学过《黄山奇石》,知道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那这篇课文石头奇怪在哪?请同学们到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听了都认真地阅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有几百年的历史”、“答不上来、说不清楚”等关键词句被他们找出来了。接着我就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么一块奇怪的石头,李四光是怎么做的?”经过反复读课文,学生也体会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比较专业的词语:“地质学、冰川、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课前带着学生到百度去寻找答案,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些知识,学起课文更有兴趣。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2

  《奇怪的大石头》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及山东版语文第五册的课文 ,讲述了李四光的轶事。不妨看看人教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教案中,我还设计第五个环节,就是书写指导,但在课堂上我还来不及实施这个环节。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糜老师帮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我应该在下次引导好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凑,从而让整个课堂显示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气氛。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很惭愧,一个教了两年书的语文教师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概述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往仅会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课之后,特别是听了糜老师的评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以及学生上课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的。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刚才说了目标重要性,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确定的目标太低,以及缺乏足够的.发展意识。我潜意识中还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级只要会读词,读通课文的要求上。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远远是不够的。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糜老师说的对,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这些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是不会。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再仔细地反省了一下,我会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像糜老师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糜老师能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关键所在,是我今后进步的前提。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师在以后能给我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3

  《奇怪的大石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就是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用导学案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自己学习,让他们自己答题掌握或者是小组之间讨论完成。通过检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发现学生基本上能较好的完成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有部分学困生需要课堂上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石头是从哪里的?为什么周围这么平整?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努力做到让所有的答案行语言都出学生嘴里出来。

  不足之处:

  一节课结束后我再细地反省了一下本堂课,我感觉到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做。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4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 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⑵ 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

  在备课之初,我按照习惯先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思路:产生疑问——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然后我详细阅读参考书,明确了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还上网查找了这节课的一些教学案例,对比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我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然后我开始备课。

  第一次备课,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引领学习和自主学习”两大模块。以“抓住问题——探究原因——如何解决——感悟品质”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可是,第一次试教后,发现学生根本接不上我的思路,我改了教案,把问题细化,并加入一些基本训练,但是二次试教后,发现学生对我的问题仍然半明半昧,汇报时也不知从何处谈起,在文本的解读中也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预设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出来。我想,一定是我的教学思路有问题。经过和同事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刚上三年级,学习方法还没有形成,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有些拔高了,我又找周校长沟通请教,她帮我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给我提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我决心重新备课,改变学习方式,放低目标,让学生抬一抬脚就够得着。所以我的第三稿教案相对来说简单了许多。

  今天上课时,学生的状态还是蛮好的,开始的学习也很顺利,但是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不知是我的问题问的.太突兀,还是这个环节转换太快,学生刚开始也处于云雾之中,不知道究竟应该找些什么?我巡视了几个小组发现这种情况,及时进行了点拨,部分学生这才茅塞顿开,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理解不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找的几名学生在回答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其他同学有的点头表示同意,有的则不知所云的样子,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解决。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后面理解李四光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处理又过于简单了,甚至课后题都没能得到解决。

  这节课上完后,我虽然情绪轻松了,但是心情并没有那么舒畅,因为总觉得还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来突破学生理解能力这个瓶颈,只是我还没有找到。其实这篇课文并不是很难,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思维清楚,理解深刻,如何能把“得言、得意、得法”融会贯通,使学生会学语文的同时,还能会悟语文,会用语文。学完新课标,努力想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都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却在这一节课后发现,原来思想要和实践一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5-14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01-04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02-11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6篇06-16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08-08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合集15篇02-05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通用15篇03-08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04-26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