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忆读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读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忆读书》教学反思1
上完了《忆读书》一课后反思如下:本篇课文体现了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特点——学生的自主意识强。
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再者要将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学生的品词析句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
《忆读书》教学反思2
《忆读书》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她自己对读书的心路历程和读书的喜爱,给我们分享了她读书的方法及读书的好处,告诉我们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努力读书,快乐地多读书,让我们的灵魂高尚起来。由于本课不是我们备课组所选的课文,但是课文中的生字词比较多,字也难写,因此我还是选择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课文中涉及的古典名著比较多,而学生对这些名著几乎都没有了解,这就给课文的学习添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我降低了教学要求,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的准备工作,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读书道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做好课前准备,拓宽知识面,降低学习难度。字词的拼读与理解对理解句子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是读通课文的首要任务,学生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自主学习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音与意思排除掉,为准确理解句意打好基础。本课中涉及的古典名著,学生课前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冰心其人、其作、其情;初步了解古典名著的作者、内容等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文降低了难度。学生也能在预习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体会到知识的海洋之大,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抓住重点,深入研读,体会主旨。首先是生字词的拼读与书写,只有弄清楚生字词后才能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读懂生字新词,利用FLASH动画分析字的书写,这样学生能学得快也乐学;接着就是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自己阅读较吃力,我就从分到总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只有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后,再把整篇课文整合在一起去学习理解;最后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入研读体会主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质疑:为什么读书好?多读书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读好书?我们先在课文中看看作者冰心奶奶是怎样介绍自己读书懂得了什么(作者读《三国演义》后懂得了什么)、怎样读书(为什么要“咬了牙”“一知半解”读《三国演义》)的,再运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读书经历去激发学生展开谈论深入理解体会,这样能发挥学生产生质疑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化体验,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也会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品词析句训练,有效指导朗读。研读文本的关键是对重点字词句段的敲打。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找出一些重点词语进行分析讨论,如在文中冰心认为“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是她一生的读书体会,为什么是“永远的”“最大的”“生命中的快乐”?作者“含泪上床”的心情,为什么要“咬了牙”读《三国演义》等等。因为一个七岁的孩子读《三国演义》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咬了牙”下定决心来读书;二是从她决定“咬了牙”读书,足可以看出挑战困难的勇气,以及对读书的热爱。
说一说,议一议,渗透德育教育。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以前是怎样读书的、今后又应该如何读好书进行集体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读书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并对得到改正。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敢于产生质疑,勇于解决质疑,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
【《忆读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忆读书教案06-2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05-25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10-14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11篇)02-25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11篇02-1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08-04
教学教学反思11-10
《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反思10-29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