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6 20:22: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篇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

  《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课下我进行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如一个学生说红领巾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验证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么角,而是我代替这个学生来完成了,如果当时我给这个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经历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我想要比老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效果会更好。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2

  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而且在头脑中基本已经建立了角还有比直角大的和比直角小的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只是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课堂上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锐角和钝角的区别与联系,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课后的练习时,隐约才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的注意。

  1、学生习惯凭感觉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面对角度不同或者比较接近直角的角时,容易发生错误,应该养成学生使用三角板测量的习惯。

  2、画角时不够严谨有些孩子忘记了画角的正确方法,步骤错误或者角的'顶点形状不规则等,应该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画图行为,养成认真严谨的书写习惯。

  3、注意补充和渗透一些与直角、锐角和钝角有关的练习题目,如“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角”等,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教透,让学生学明白。

  总之,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在反思时想办法弥补,而面对接下来的教学还是要认真准备,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出现。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然后分类验证。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消化新知。在这其中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个角吗?(课件逐一演示)

  4、(点击,实物去掉、只剩角)师: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直角、画角、做角、找角)

  5、谈话引题。

  从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游乐场引人,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对角的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1、验证直角

  师:(指直角一类)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学生上台验证,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

  3、验证其它两类角

  师:他说得对吗?谁还能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的角吗?

  4、给角取名

  设问1: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师:小朋友们给它起的名字真好听!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和老师一起说:锐角锐角。快找一个锐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设问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个名字吗?真不错,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和老师一起说:钝角钝角。快找到一个钝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5、师:好!那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这些角的.分类,通过两种分法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类后,再来分类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一系列活动,获得新知。特别是给角起名字环节设计,吸引全体学生都来自由想象,轻松表达,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做角:请小朋友们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是什么角,好吗?开始吧!

  2、举例:小朋友们做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随处可见,说一说生活当中你在哪也见过这些角?

  3、师:其实用我们人体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师: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5、画角: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真多呀!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还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角,那如果老师说出一个角,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老师说学生画,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互考。(教师巡视,选一些角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学生练习)

  6小小设计(用角或有角的图形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这几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来人的身上也有角,每个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种角,整个环节轻松愉快。如又小小设师练习,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对知识的梳理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片段实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片段实录)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

  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小组1: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一类。

  小组2:不对。应该分三类。直角的一类,比直角小的一类,比直角大的也一类。

  其余小组:对,我们也分三类。

  师微笑:你们都赞同分三类,那分两类到底有没有道理?(学生思考)

  稍一会儿。

  生1:我知道了,分两类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是按角的大小分,他们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两种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标准不一样。

  师:是呀,很多时候,数学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们给角分类一样,标准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有序、情趣并生,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上离我们的学生较远的素材变为学生非常熟悉的游乐场所图片出现,学生果然兴致极高,立即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使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新知探究环节中,我创造性地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什么分?再在分的基础上分类验证。特别是刚才有几个角用眼睛观察有争议的,通过亲手验证,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让它们归队。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乃至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只有课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如在汇报分的结果时,第一组孩子说: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是一类。由于我在备课时就预想过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所以当这位学生说出这种分法时,我从容地把球扔给学生,然后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这种分法是否有理。(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类)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同:角分两类或者三类都是可以的。这样更加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总之,新教材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作为一线的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精心设计,让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勃勃生机。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4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因此,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教你学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与合作共存,愉悦与挑战兼容的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竞相绽放、展翅飞翔!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本案例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猜一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当学生通过尝试知道了剩下角的个数后,学生的第二个需求随即产生,即剩下来的角都是什么角。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感受到角的产生和变化。这节课的学习材料、研究材料都来自于活动的结果。从学生那儿获取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智力开发的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剪角、画角、比一比、分类、两块三角板拼角、在圆形上创造角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角的分类方法等。

  (3)利用计算机呈现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特性,使数学概念直观化。

  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CAI软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汇报“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动态呈现剪的过程,并闪现角的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的'看见角的变化和角的特征。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

  (4)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教室中的角,引起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找到了很多直角,却很难找到锐角和钝角)再为学生提供了嘉兴市勤俭大桥的图片,让学生找找桥上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6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比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我基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教材。新授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与,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因为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不能顺利的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准确掌握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在本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我基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学生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也能够及时讲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别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欣赏生活中的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实践活动中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对数学语言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讲课后,也目睹了其他教师上课的精彩和一些不足,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就像一门艺术。我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改进和新的启发,以后我的教学应该做到:

  一、要弄懂教材,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灵活应用教材,讲求实效性,不要把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等这些冲淡我们的数学化。

  二、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让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和合作探究的氛围。

  三、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和具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少讲。

  五、在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紧靠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师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的提高,学习先进经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在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钻研教材,认真聆听每位教师的意见,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让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加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7

  本节课上先教学直角的认识,在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三角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中抽象出直角,同时用直角的记号表示出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发现直角都是同样大的,同时体会到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再通过例题与直角比较,归纳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看似很简单的知识,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孩子们对比较角,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或身边的直角来操作比较其它角的'大小中,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样比较,不会操作,拿着三角尺不知道该怎样摆放,这是我一个很失误的地方,以为简单的说一说方法,孩子们就能接受了。所以在练习中,判断是什么角时,我重新示范和让孩子们跟着操作来熟练次方法。通过反复的讲解和操作,孩子们的错误率减少了很多。操作、判断、观察,让不少孩子们能直观就判断出示直角、锐角和钝角了。二是对直角的标记,孩子们还是容易忘记,不标。

  从平面图形中不同大小的角到生活中不同大小的角,让孩子们感受到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角与我们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8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我从学生已认识的角出发,通过找角,说角的概念,画三个角,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新课。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初步体现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改变。我在课堂中真正直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角(锐角和钝角)。之后我利用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引导学生探索区分这两种角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直角做比较。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角的`特点。然后我通过一个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这三种角的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动手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思维活跃,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9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

  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演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出示一些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辨认那些角是直角?给这些角分一分类,说明理由。从而使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这个过程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让学生用相关的工具或画或辩或改或做直角、锐角和钝角,利用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一副美丽的校园图画,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1

  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做角——画角——创造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的能力。以下是我的简单教学思路:

  一、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情境图里藏着很多角,让学生把它找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

  二、学生在找到角以后,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角的应用图片,既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一处,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求不够明确,说的不细。学生在汇报结果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给同学们以直观形象演示,没有落实扎实。在以后教学活动中予以改正。

  做创造的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随笔这学期我读了《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看到了许多的经典教学案例,知道的数学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读了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一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一位外国专家听了中国一位特级教师的一堂无可挑剔的、非常顺利的数学课说:“我有一个疑问:既然学生都懂了,我们还教什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现在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堂重表现的实质。文中还例举了其他的一些存在问题:小组合作重形式、轻实质;探究重执行、缺思维;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书中提到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而我们平常的可能因为时间较紧而忽略。又如: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能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浅白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甚至有时将小组合作等同与小组讨论,有的合作学习内容没有价值,有的合作学习缺乏深入自主和个体体验,有的合作时间不足、没有反馈交流等,不一而足。 书中提到的三不要四要让我印象深刻:不要什么培训都感觉很好,也不要观摩什么感觉都好,更不要教学完教师感觉很好;要的是回到课堂还是会操作,要的是学生的感觉很好,要的是学生学有所获,要的是不走样的体现学生主体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融合。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

  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的必修课,需要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

  最后用一位名人话来结束读了本书的体会:一个教师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或更靠近 学科专业上的行家。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2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自己拿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画各种角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角,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于是我让优生带差生,教他们操作。在这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后面练习时间不够用。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课前预设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3

  1、 钝角和锐角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战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摆、画、互问、互答、互评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学具:活动角、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找直角的姐姐和直角的妹妹。

  出示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漂亮房子。

  师:这座漂亮房子是“角”的家。今天我们去角的家里作客。你们看!话外音:“嘿!小朋友,我是直角娃娃。你们还认识我吗?”

  A:你能在房子的平面中找出直角吗?根据学生说电脑操作演示。

  说说生活中哪里有直角。(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准备)

  B:看,直角的姐姐和直角的妹妹也热情地迎接我们来了。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姐姐,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妹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直角娃娃的生活情境,在感情上贴近儿童,并让学生的在想和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有两种角,一种比直角大,一种比直角小)

  C:集体汇报。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姐姐,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姐姐?

  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妹妹。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妹妹?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它们都找出来了,其实,直角的姐姐和直角的妹妹也有自己非常好听的名字。直角的姐姐叫钝角,直角的妹妹叫锐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标出拼音并齐读)。

  操作实践,综合内化做角

  1、老师用活动角做一个角,请学生判断。

  2、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或你身边的任何东西做出三种角。

  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向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多。

  小组展示汇报。

  全班展示。

  2、判断角:我会认!P39练习第二题。

  抢答。并问学生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开的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或者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最后一个角是什么角呢?究竟谁说的对呢?像这个角,不能用眼睛很快看出来,我们可以怎么办?这是什么角?为什么?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操作,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探究出量角的方法。 )

  3、我们来给角的三姐妹排排队。(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二)画角。回想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要求: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并写上它们的名称。比一比,谁画得又多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老师黑板上来画角,规范画法。强调先画端点,再画两条边。老师画两个,钝角请学生画。

  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电脑出示图画。直角一样,生活中可以找到许多的'锐角和钝角。欣赏杭州湾大桥。(听说过杭州湾大桥吗?南起宁波慈溪,北到嘉兴市,全长 公里。建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这是桥梁的主支撑部分。看似简单,这可是凝结了多少桥梁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设计和施工时角度不能有丝毫差错。)

  P37主题图,找一找、指一指三种角,同桌之间交流。

  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习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练习的设计又把锐角和钝角放在了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角,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体验到使用数学的乐趣。)

  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看看书P38~40

  我们在“角”的家里作客,你有什么收获?

  你的表现怎么样?

  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

  课后作业:P40第4题。

  板书: 认识锐角和钝角

  钝角 >直角 >锐角

  比直角大 比直角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亲身初中中进行自主探索。课堂教学中,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找角、画角、折角、剪角、评角、应用角、创造角等,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如让学生给角进行分类这个环节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意图,先让学生动手分类,再经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考分类的理由,学生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找到了要找的答案,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到后来的亲自动手实践量一量的活动中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验证,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4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他们熟悉的游乐园中找出不同的角,再分类的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学生再通过自行预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分类后如何判断锐角和钝角展开讨论,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选职业”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分小组,应用三角板“拼一拼”,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新授部分中三种角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

  2.联系形式上“一对一”的练习过多,缺少全员参与的练习。

  3.讲解练习是语言不够严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

  整节课我合理重组教材,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画一画、拼一拼、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整堂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兴趣浓厚,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创意。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首先课件出现的主题图画面是米奇和儿童游乐园,儿童游乐园对于学生来讲更为熟悉的情境图,同时也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我先让提出儿童乐园有什么好玩的?之后,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找角、分类、交流、概括、摆角、做角、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我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概括、做角、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欣赏角中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欣赏角”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生活画面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05-14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07-01

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03-22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篇03-23

钝角和锐角教学设计01-22

小学数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说课稿范文08-24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12-17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