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检查自学况:
1、抽读词语。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改善、顺风耳、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腾云驾雾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抽读课文句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2、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研读课文
1、结合课文再理解“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2、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四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呼风唤雨”?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生汇报自学收获。(第四自然段)
3、你还能举出更多的科技成就吗?(资料交流)
4、课文用一句诗来概括,你能找出来吗?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了解诗句的出处。
B、理解诗意(课件展示)
C、联系上下文说说“春风”“梨花”分别指什么?
D、从这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什么?(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始料未及)
E、指导朗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20世纪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那20世纪以前是什么样儿?
A、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B、理解农耕社会。
C、句式练习(课件展示)在农耕社会,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也没有_______。
D、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
E、练习(课件展示)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美好愿望,人们发明__________________。
F、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世纪前后的巨大变化,是什么使之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请读课文,你能找到答案吗?并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G、出示句子(课件展示):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归根到底,是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H、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
I、请齐读这三个句子,现在你知道是谁使20世纪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吗?(科学技术)
五、拓展想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能想象见来的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神话?(畅所欲言)
六、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的句子。
2、把你奇思妙想写下来,题目自拟。
3、围绕科技发展做一份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搭建学生与文本,与编者,与作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平台,本课的设计立足文本,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发展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材理解】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文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增强的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学习这片文章,能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且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并且从小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联系生活世纪,说说科技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作者运用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聚焦"科技"
1,播放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火片段,"神州七号"发射片段。让学生自由说说感受。
2,师:是呀,真是太厉害了,太神奇了!这一切都得意于伟大的科学技术,这一切都科技呼风唤雨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切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之间喜欢的词句或难理解词句轻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3,出示新词,加强巩固。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词析句,激喜欢之意
1,谁能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难以理解
(1)理解"呼风唤雨":让学生先相互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通过以读带讲来理解:呼风唤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科学技术的用处之大,本领之强。学习作者运用设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方法。
(2)理解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故事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你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中找找他们的影子吗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哪些东西在农耕社会可以称上是"千里眼","顺风耳"哪些东西又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3)理解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的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联系诗句来里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在文中中的意思是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体会作者的表达艺术。
(4)理解"地球村":
什么是的"地球村"为什么说科技的撒站,日益把人们居住的星球变程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5)"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多年以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时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能够吧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对科技发展迅猛之速的理解便会水到渠成。
四,畅谈未来,升热爱之情
1,"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想想看,科技技术还会创造哪些奇迹
2,你们现在有什么理想,你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吗
现在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想为人类是会的发展做哪些努力呢请大家自由谈谈吧!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腹地的变化,但是科技发展的脚步是永不停步的,让我们能够怀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也会有你们的产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语言,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同时,树立起从小学好科学文化会知识,树立起服务科学的意识和信心。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句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为下节课的"科技发展畅谈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科技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
千里眼
顺风耳现实
腾云驾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中国科学院士路甬祥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xx).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始段,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女同读问、男同读答。
师: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时间。在这两个时间里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边读边画)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自由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路甬祥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大大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人类
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引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和作者路甬祥爷爷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去感受生活的精彩。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出示大屏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 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
c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举例、对比)有什么好处吗?
d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小组交流。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解。
c如果把诗人写的雪景比作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师范读。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板书: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学习第五自然段
a正如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齐读。
b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三、拓展运用
展望未来,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呢?
四、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说一说,你看到“呼风唤雨”会想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2、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6年属于21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课文里有许多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幻想 联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农耕社会 归根到底 程控电话 出乎意料
指名读──齐读。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谁能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4、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5、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那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呼风唤雨呢?请女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6、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课件出示:
发明 发现
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
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7、在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男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并请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8、在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9、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在20世纪有哪些发明呢?女生读课文第4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等现代科技。
10、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
请同学们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11、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12、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13、师:你们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师:人类未来的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程:
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2课时
1.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 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2.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3.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4.布置作业:(选做)
练笔:未来的
绘画:科幻画
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xx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 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2-23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9-1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9-10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1-1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02-2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03-06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02-1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11-03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