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
我在备《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的时候,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将军呢?
我预想了这样的学生答案
生:陈毅,朱德,张飞……
因为我觉得学生也许会想得到,毕竟他们曾经学过《陈毅探母》和《朱德的扁担》这两篇课文,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曾经和他们讲过陈毅,朱德都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应该会有人知道的,我侥幸的想。我的脑海里闪现了一丝不安。因为此刻的我又想起了我在上《沉香救母(二)》时候,引领学生理解“高耸入云”,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问孩子,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描写华山的诗吗?孩子没有反映,似乎没有想起来。我提醒说,是《咏华山》,孩子恍然大悟,纷纷说记得。可是当我让他们背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背不上来。学过的课文何况如此,那他们还会记得那些我只在课上提到过的一两句话吗?
我决定为了保险起见,明天问问班里的孩子。带这一丝不安,我入睡了。
第二天,我问了班里回答问题十分出色的孩子,他们给我的'答案都是不知道。这时的我只能改变我的导入设计。我记得师傅跟我说过,一节课的导入不能超过5分钟。如果我还在按照原来的导入,恐怕要花上十分钟左右,那还怎么进行其他环节的教学呢?
于是我换了一种导入,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更加简洁,又同样能够达到教学目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呢?
生:我想当医生。
生:我想当一名武术家。
师:小朋友,你长大了,想成为一名英雄吗?
生:想。
师:想成为一名英雄,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的呢!需要小朋友付出很多,才行呢!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认识一位我国的古代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师边说边出示木兰跨在马上的女扮男装的图片)。我们亲切地叫她木兰。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就叫做《木兰从军》。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想了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质疑:
生1:作者为什么要以《木兰从军》作为课题呢?
生2:我知道古代的时候,都是男的当将军,木兰是女的,怎么当上将军了呢?
师:你问的好。在我国古代,男尊女卑,只有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去当兵,而女的只能在家织织布,做做家务活,木兰是怎么去参军的呢?
因为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学生多读。因此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老师的手中的小奖品。于是我设计了争夺小红旗的环节。让学生通过三道难关,就可以得到老师手中三面红彤彤的小红旗。孩子的热情可高涨了。
可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将写生字的环节放在了读完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之后。其实这样的设计是有欠缺的。上次师傅回来和我们说,一二年级孩子要学会写字操,以后在语文课的三十分钟之后让孩子做做写字操。可见写字教学,一定要放在最后。粗心的我,要不是师傅的提醒,到现在还是糊里糊涂的呢!
这节的紧凑度还不够,我在指导学生读词语,理解词语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些,不要让学生读得太多了。还有在指导学生读难读的句子的时候,也花去了不少的时间。以后还学会在适当的加快些节奏。
还有一个教学细节,让我觉得我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还不够细心,周到。“将”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一个读“jiāng”另一个读“jiàng”。当我让一个孩子读难读的句子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把“将(jiàng)士们”读成了“将(jiāng)士们”,当他读完了句子,我问他为什么会读错,他这样回答我:“我在书上看到将是读第一声的。”他指的是,我们要学的生字“将”,它是第一声的。这时的我也说不出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读jiàng,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读jiāng,我只是摸棱两可的对学生说将有两个读音,一个读jiāng,一个读jiàng。虽然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对他们说了,他们未必能懂,但是作为他们老师的我来说,是应该要知道的。后来和师傅查了字典,才知道,读第一声的时候,将表示的是对高级军官的称呼,读第四声的时候,它表示的是一种军衔。此时的我明白,备课不只是那么简单,要备的东西很多,只有不断地加强自己各方各面的知识,提高自己欠缺的文化底蕴,课上的我才会游刃有余!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2
《木兰从军》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第二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第四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文静俊美的英雄形象,从而让学生通过多方面感知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平常的女英雄。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进行这个拓展性训练我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这时再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家人的。这个拓展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第三自然段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然后继续出填空题让学生做一做:木兰告别了亲人,敌情, 敌计,敌将。让学生填一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填合适的动词,从而也能更好理解木兰的英勇善战。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最后,通过回顾朗读让学生在整体回顾中对木兰的英雄形象和情感得到升华。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3
《木兰从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出示:1、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2、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提问: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微笑着: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1:是木兰着急,她着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让爸爸上战场的话,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会被敌人杀掉,丢了老命回家;
生3: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生4:我还要补充,木兰还为自己着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个女的,而女的规定是不能参军的,所以她很着急;
师:对啊,木兰还真是着急啊,为爸爸着急,为弟弟着急,为自己着急,但虽然如此,她还是很想——出示卡片:为国为家分忧
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着实很精彩。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4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了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如何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和木兰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传达给学生,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呢?
老师首先运用图片对比导入,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花木兰为何会从军,会成为一代名将,英勇善战,孩子们激情昂扬。通过读课文,孩子们很快找到木兰从军的理由。第一课时时,重点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到了木兰从军的两个理由:自己要为国为家分忧。“国忧”在这里指:北方经常发生战事,“家忧”指: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所以自己要为国、为家分忧。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创设情境,前方战事紧急,木兰心里很着急,她心系国家,希望早一天到达前线,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点力。因此,在读这一自然段时激情昂扬,语速稍快。再练习读课文。花木兰女扮男装,冒着冒名顶替可能会被定罪的风险,却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激发了学生喜爱木兰、敬佩木兰的情感。这样,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时,讲解木兰胜利回乡后发生的故事,练习两次说话,一次是将士见到花木兰后会说些什么,一次是回忆木兰从军时的情景,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家人的。通过对比,孩子们很快能说说将士们会说的话:花将军,原来你这么美丽呀。真是佩服你的胆识与才干。孩子吗嗯说了几个。谈到花木兰如何说服家人时,孩子们有些木讷。理性的回答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第二课时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第二个问题完全可以用对话的形式,让孩子放开了说,而不要限制孩子的思路,更可以演一演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多思考更贴近孩子的方式来进行说话练习。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5
《木兰从军》是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反思
一、本课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习用查字典的方法来预习生字;
2、指导归纳识记生字的方法,在预习中学习和掌握生字,通过查字典,进一步了解字的意思。
二、本课时教学内容: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识字10个,认识“病”字旁,会写“”将“病”2个生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没有上课之前,老师出个字谜,你猜一猜好吗?
“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也)
1、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如果你要记住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自由发言)
这个教学环节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复习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辅助学习和掌握本课生字。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阅读教学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直是个难点。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还是一片空白。如何充分把握这个“空白”的时机?我采取了指导学生逐步把课题补充完整的方法,使学生对概括文章内容有个感性的认识。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概括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三)查字典预习生字,用方法识记生字。
1、生字教学一直是低段的重点。但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指导,他们会用“读、画、标、练、思”的方法进行课前生字预习。为了提高自习效果,我在这节课上用查字典的方法预习生字,让学生通过动手看,动眼看,动脑想,学生兴趣浓,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2、寻找堂上交流点,分享预习成果。我把“小组里说说:你选了哪五个字?把你查到的资料和同学分享。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作为堂上交流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通过交流,巩固识字方法,记字效果更好。
四、不足之处:
1、过高估计学生,时间分配不当。在检查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环节时,因为发现学生读书添字或减字,所以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指导朗读,导致在指导查字典时间不足。
2、教学生字方法单一,识字效果不明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节课的教学容量不饱满。在识字上还应该增设一些学生预习生字效果的检查。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6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 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 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7
一、此次执教的《木兰从军》使我受益匪浅:
1、压力也是动力。一次难忘的经历。
上这样的课,压力格外大。原因:这是我上生字教学。第一不能上出模式模块,第二学生对拼音掌握不牢。他们不能自主自学。
2、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学设计我简洁明了,提纲思路虽然也能清晰记下来,但总是觉得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接近现在的公开课甚至作秀课堂。山穷水尽之时同事的导航引路使我做到心里有数。两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别定位于: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识记本课17个生字。第二课时: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目标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朗读课文了,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直至熟读成诵。这样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但是在第一教学生字教学中模式的形式环节不完整。
二、反思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认读生字期间,由于自己不慎,开火车读后,又开火车给17个生字组了一遍词,浪费学生的时间,真正叫学生练字的时间几乎没有,这一点恰是低年级教学的一处硬伤。
2、课堂上的对小组的评价耗时过多,怎样进行有效甚至高效评价是下来研究的方向。
课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3
本课为《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品读课文,在阅读和体悟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这样的历史故事,似乎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如何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呢?
一.丰富朗读形式,注重朗读指导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默读、男女生读、
分组读、配乐读,想象读等,教师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我好像看到了木兰英姿飒爽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以评促读,读中加深感悟。
二.抓住重点词语,走进人物内心
抓住重点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焦急万分”一词的学习。先是读第二小节,找一找朝廷下达征兵文书后,木兰的心情怎么样?说说自己对“焦急万分”的理解,读好词语后联系生活“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可能也会有焦急万分的时候,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联系课文“木兰又为什么会‘焦急万分’?”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介绍背景,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体会面临家忧时,木兰焦急万分;面临国忧时,木兰更加焦急万分。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木兰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并进行了适度拓展,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三.采用角色体验,说话写话结合
“如果你就是花木兰,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集体交流后相机请学生补充电视上了解到的战争场面。“木兰也知道战争的危险,但是她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家人,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当木兰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一开始同意了吗?你们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同意木兰从军?”学生从多角度换位思考,从家人的角度说出了自己对木兰从军的担忧之情。“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女子的力气没有男子大。”“要是木兰被发现是女子,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满门抄斩啊!”“一旦上了战场,就可能战死,再也回不来了!”“家人非常担心木兰的安危,百般劝阻,如果你就是花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父亲,您年老多病,恐怕连骏马都跨不上去。弟弟小,连枪都拿不动。我去最合适。” “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情况很紧急,我自小习武,身强力壮,就让我去吧!”“我会女扮男装,不会让人发现我是女子的!”与人物心灵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形象。
阅读教学中的写话受教学时间限制,指导的实效性还不够明显。如何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进行有效的修改或指导,使每位学生写话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是今后研究这类课型模式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8
这次我上的是小语第四册12课《木兰从军》,先谈谈对课的设计。本课脉络清晰,段落之间互相衔接,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在确定好目标之后,选取不同的点来抓住重点,进行双基教学。如第1小节抓住“英雄”一词进行说的训练,根据提问“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为什么?”导入新课,一来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二来帮助学生弄明白何谓英雄,在脑中形成一个概念。第2小节同样进行说的训练,但重点是先弄清木兰从军的`原因,是“为国为家分忧”,而后再想象说话,以木兰的身份用自己的话说服自己的家人。第3小节侧重在读好四个描写木兰动作的词,“披、跨、渡、过”。利用声像媒体的视听效应,加之老师导语的激情作用,使生身临其境,反复朗读来体悟木兰英勇杀敌、英姿飒爽的威武风采。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最后再写好两个字。当然,光凭书上的文字信息,学生对木兰的了解是过于浅显的,为了让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在各个环节之间,我增加几段相关的历史资料,创设一种情境,拉近古今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得饶有趣味。
第一次试上后,同组老师觉之教学设计很合理,重点把握准确,难点也能一一突破,但是缺少印象深刻的亮点,整堂课没有一个整体感,不和谐。提出说话训练应出示句式,朗读不到位,设计平板,延伸部分可以联系实际。接着,修改教案,选择倒装因果句作为练说的句式,并且将前后进行对比,使木兰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
第二次试上,觉得木兰说服家人的环节处,学生说得较散,没能依据课文合理想象,读的地方仍不够到位。
一来二去,教案随着一次次提出的建议进行着多次修改。正式推出后,效果的确不同凡响。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9
我教学《木兰从军》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如下:利用文中插图导入新课——解题——小组合作预习——全班交流,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部分生词的意思,指导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识字、写字。
得:(共3点)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导入新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有序观察,知道观察人物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一方面利用图中人物的巨大反差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识字时充分利用汉字表意功能强的'特点,利用形声、会意等造字法来识字,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由此展开联想理解生词的意思,进行扩词练习。
3、表扬与指正相结合,时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不断提醒学生说话要完整,字音要读准,注意倾听,读帖时要关注部件间的关系等,老师有个婆婆嘴,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失:(共3点)
1、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生字词的教学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孤立地学字词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因此没有在第一课时解决让学生人人都能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的问题。
2、没能随机应变,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如小组合作预习的环节,一位学生已经说出了预习目标,教师还要再强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其实,这个环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课堂常规,不说学生都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男”字的教学也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用追问的方式,就不用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沉着机智。
3、识记生字字形时,还在牵着学生走,没有充分地放手。若让学生自己从生字中找形声字,并说明理由,学生会学得更主动,字形也会记得更牢。
4、识记字形也要讲究从整体到部分。如学“利”字时,教师板画后就让学生猜这是个什么字,再追问怎样猜着的,从中引出字的本义。
晚上,听课的老师们在网络教研中就识字、写字展开了激励的探讨,使我对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我镇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将会更加扎实、高效。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0
今天上《木兰从军》第二课时,这篇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所以学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前备课时,恰巧拓展阅读上有一篇《替父从军》,详细地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前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便利用早读前的时间让孩子们读了3遍。另外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古文《木兰辞》,最近我们班在兴趣盎然地学习吟诵,我尝试着在网上搜索了陈琴吟诵《木兰辞》,惊喜找到了,遍利用中午小饭桌时间播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跟着吟诵,调子相对比较简单,全文基本只有三个调。在上课时,我整合了语文课本《木兰从军》、拓展阅读上的《替父从军》和初中的一篇《木兰辞》。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中说“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所以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征兵的背景,立刻让学生读了拓展阅读上的第一段,学生了解到因为经常打仗,所以朝廷不停地抽丁作战,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被抓去当兵打仗,最后甚至连无视多岁的男人也不能幸免,纷纷被抓去当兵打仗。
“木兰见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这是本课的重点,孩子们提出问题“为什么木兰焦急万分呢”,此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没有多余的解释,读书,读书,再读书,立刻让学生读《替父从军》第2和第3自然段,学生了解到木兰的“已经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两眼昏花,连腰背都有些弯了,竟然也一连寄到十二道命令,应征入伍”。学生了解了父亲的具体情况,就不难理解文中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木兰父亲必须要当兵打仗,因为下达了十二道命令,随即引导学生吟诵《木兰辞》中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让学生说了说木兰的.父亲、母亲和木兰看到文书中有父亲名字后的表现,父亲是“整天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母亲是“终日啼哭,一筹莫展”,而木兰呢“心神不定、暗自叹息、焦急万分”,随即引导学生吟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紧接着让学生回答,木兰为什么焦急万分呢?有孩子说“因为木兰的父亲身体不好,如果去当兵的话,家人会很担心,所以不适合去当兵”,有学生回答“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我立刻让学生又读了《替父从军》第3自然段中木兰叹息的话,有学生立刻说“哦,我知道了,木兰没有哥哥,她想着如果有哥哥的话,哥哥就可以顶替她父亲去”,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木兰辞》中所说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吟诵起来。“老师,老师,还有呢,木兰她弟弟还小,还不能替它父亲去当兵打仗,如果她弟弟要是长大的话,她也就不会焦急万分了”。这些都源于阅读,是阅读馈赠了我可爱的孩子们。
课后第5题“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一时间,孩子们说不出来,立刻组织他们读拓展阅读第4自然段“都说女孩子家没有用,我就不信,今天就让我来替父从军吧”,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放飞了思绪,纷纷举手回答“爹爹,您年老多病,身体不好,如果去打仗我们会非常担心的,我又没有哥哥可以替你从军,弟弟又小,就让我替您从军吧,我在战场上一定多加小心,好好照顾自己”,我已经感动得一塌糊涂!
拓展阅读中说木兰上街买了骏马,备了马鞍和坐垫,又买了马鞭和马龙头,这就是《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孩子们已经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木兰“渡黄河,过燕山”这就是“旦辞爹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1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在讲解“从军”这个词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结果出现了争议。在引导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向学生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学生们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于是就扣住 “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让学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
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二段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应征,弟弟年龄又小,够不上当兵,这是家庭的忧。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处在特定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还设计了“赞一赞,唱一唱,讲一讲”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2
上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现在的学生对花木兰了解很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领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模糊地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还有我设计了“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扩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牺牲自我的.可贵之处;然后借助插图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战场上的装束和胜利回乡之后的装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通过这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也步步深入,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些语言组织的不是很好,语言不够简洁,明了。我觉得特别是在学生回答问题错的时候或者偏题的时候,没有加以适当的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我觉得这点做的很不好,现在想想,学生说的很多话都是上课可以利用起来的,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教学,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3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本课教学从“女英雄”入手,并以“女英雄”结束,重点突出、环环相扣,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其中有几个地方特别值得大家在日常教学中借鉴。
其一,以想象促理解。平时教学中遇到一些难理解、难体会的地方我们也许比较喜欢用提问或者讲解的方式来解决,而在本课教学中,朱老师却用了想象的方式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朱老师让学生分组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次,第三小节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是朱老师却让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再现了这些悲壮的场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也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木兰女扮男装、屡建战功的不易。
其二,以朗读促感悟。朱老师能抓住“焦急万分”、“赫赫战功”等关键词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悟、内化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其三,注重学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节课,朱老师就非常重视学法的指导和渗透,其中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如学完第三小节后,教师就及时进行学法的总结,让学生知道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运用;再如,在理解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时会想些什么,有一位学生在回答时用上了自己所查的资料,于是朱老师就及时肯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这篇课文基本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谋篇布局的,这节课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的,虽然这样教学也顺理成章,但是学生思维方式被牵得比较紧。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同样是从“女英雄”入手,如果把探究的问题设计成“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不仅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化零为整,以一条主线贯穿整课学习,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问题,如:从木兰为国为家、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热爱国家、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从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并在多年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看出她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的女英雄;从木兰换上女装和将士们的惊讶表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既可以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又可以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举多得。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比较片面的观点,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4
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豫剧《花木兰》在河南家喻户晓,孩子们有很多也知道这个故事,上课伊始,我让喜欢豫剧的魏樱声情并茂地演唱了“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片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二、识字方法多样,激发兴趣。在教学“病”字用一个顺口溜让孩子轻松记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义;学习“急”时,引导学生记住“急在心里”,急是心字底,可帮助孩子理解木兰焦急似火的心情。
三、发挥想象,促进理解。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比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四、补充背景,以读促悟。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花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的意思,我补充了背景资料,听了补充的介绍,孩子们对赫赫战功一词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体会花木兰的壮举,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细细品味花木兰的爱国爱家之情。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5
一个尴尬的局面至今让我感到愧疚。不过这种尴尬也促我去思考,使我有所得。
全校举办的一轮听课开始了,今天该听我的课了,此时的我心里一直在想:一定要上好这节课,作为课改一年半的我要在老师和领导面前好好表现。这节课我讲的是《木兰从军》,开始上课了,我向同学们提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等问题,孩子们答得非常好,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开始学习课文了,我按照我预先设计好自以为新颖的思路,对学生们说:“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段,然后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怎样用一幅画展示给同学们。”他们读了一会之后,我开始提问,让他们做造型,第一自然段还能有学生摆出拉弓射箭的样子,而第二自然段就出现了尴尬局面,无论我怎样启发,他们就是没人来做,学生就是不配合,一反平时讲课的局面,我虽然反复的启发,可学生就是做不出来,这时我的头有点发大,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勉强按自然段做了几个姿势,这一节课就在无助中过去了。课下我带着羞愧陷入了沉思,回想着课上的情形,在心里多次问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种局面呢?在“快乐语文”网站上我看了《让我们千百次追问:什么是好课?》这篇文章,让我眼前一亮,我静下心来回想以前教过的较为成功的课与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比较,最后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学生不配合不参与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呢?教师没有真正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感兴趣,他们不能做到。我在讲课前只考虑了文章的内容离我们的.现实较远,要让学生理解,必须要创设一种情境,拉近古今距离,然而我却忽视了这些7岁孩子的特点。作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不适合于这些学生,脱离了现实,这种做法也就好比让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说话走路一样。《什么是好课》中崔教授说的“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觉得每节课有每节课的特点和标准,学生也不相同,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自己的个性及学生的特点去备课。激发学生兴趣并不一定是把课堂氛围搞得热热闹闹,而应讲究程序和策略,尊重学生,追求学生语言的活、思维的活、学习的活。教师确定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当然目标不能太高或太低,提提脚能够到,凭真功夫去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学有所获就可以了。
我带着自己的感受又重讲了《木兰从军》。这一次我采用了想象、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从中选出喜欢的部分或是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表演给同学们。这一次他们如鱼得水,热情极高,个个积极参与活动,争先恐后去表演、朗读,同时我用那另人陶醉的语调引领学生闭目想象画面,真可谓有一种“暂忘今夕是何年”的感觉。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之备课得法,课上能迅速进入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不要浪费学生的时间,要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5篇07-22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15篇)12-23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合集15篇03-18
木兰从军的教案03-05
《木兰从军》教案11-12
《木兰从军》的教案09-21
《木兰从军》的教案15篇02-18
《从军行》教学反思09-04
《从军行》教学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