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解方程1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方程1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方程1教学反思1
苏教版五下《解方程》是一个新教材与旧教材不同的一部分内容,旧教材主要通过四则运算内部的关系来求未知数的值,而新教材为了与初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衔接,引入了等式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如何教学这部分内容,一需要研究新教材,二要注重知识的内部联系来解决问题,求得未知数的值。通过这几天的教学,我觉得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改进。
一、引入了天平,理解等式的性质。
新教材的突出之处从直观的天平入手,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重量,仍然保持平衡,这样就引入了等式的性质1,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解决a+x=b,或a-x=b的方程,接着又从天平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非零的数,天平仍然平衡,可以解决ax=b或x÷a=b的方程。从长远角度看,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对于七年级以后的后续学习减少了障碍,很好地做好了衔接。
二、两条脚走路,解决不便的问题。
教材中有意避免了形如-x或÷x的方程的出现,可是在实际中,出现这种方程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出现了,我们教者如何解释呢?学生又应如何解答呢?当然还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进行左右两边的化解,使得左边或右边变为形如x的情况,学生对于其中的减数与除数为未知数还可以启发他运用四则运算的内部的关系来解决。不要怕给了学生又一种选择的机会,这样在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不方便时,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三、抓住其本质,简化方程的过程。
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过程,其本质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学生经过思考发现这样的过程就是把方程的一边变为只剩下未知数的过程,因而可以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多余过程,典型的如x+5=20,x+5-5=20+5,让学生通过计算体验这样的第二步过程实际即为x=20+5,因而可以使方程的解答变得简便。学生觉得当然还是简便的过程值得效仿,积极性显得非常之高。
四、确保正确率,及时进行检验。
原来的检验过程需要完整地写出左边与右边相等的过程,小学生在这个方面就会显得不耐烦,在经历了一个详细的检验过程之后,然后教给学生一个简便的检验方法,学生都很兴奋,积极性也很高涨,而且主动性也很好,这样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也提高了。
同时,在这部分的教学期间,也有一些问题引发了个人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规范性,方程的解答是一种规范的过程,它有一些固定的格式,例如必须写“解:”,必须“=”上下对齐,要正确必须进行检验等,而这些都必须让学生多进行训练,多强化练习,理解各种题型的结构。
其次是对于特殊方程的解答,如减数与除数为未知数的方程,用两种方法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引起部分的的不理解,会不会与教材主倡导的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有矛盾呢?推荐
解方程1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生活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的知识渗透到抽象的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这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打下较扎实的基矗
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中去发现等式的性质
老师先出示天平,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2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生写出20=20;教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1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生写出20+10>2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然后依次出现后续的三幅天平图,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应逐步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得出等式的性质。最后,让学生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富有启发性、引领性,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掌握了知识。
二、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习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课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练习,但巡视中发现学生没有根本理解,我就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并详细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包括检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然后让学再次通过修正,试一试,巩固解方程的知识。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遗憾的是,由于星期一集体活动的冲突,导致今天的上课时间30分钟都不到,因此学生的交流显得不充分,教师的重点讲解显得不到位
解方程1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生活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的知识渗透到抽象的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这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中去发现等式的性质
老师先出示天平,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2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生写出20=20;教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1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生写出20+10>2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然后依次出现后续的三幅天平图,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应逐步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得出等式的性质。最后,让学生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富有启发性、引领性,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掌握了知识。
二、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习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课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练习,但巡视中发现学生没有根本理解,我就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并详细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包括检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然后让学再次通过修正,试一试,巩固解方程的知识。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遗憾的是,由于星期一集体活动的冲突,导致今天的上课时间30分钟都不到,因此学生的交流显得不充分,教师的重点讲解显得不到位
《等式的性质2和解方程》教学反思
今天所教的《等式的性质2和解方程》是在《等式的性质1》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通过对教参的学习,我认为本课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例5和例3的结构基本相同,也是从天平图表示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入手,应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等式的另一条性质。
2.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例6的解法。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完成,再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并理解相关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应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方程的能力。通过学生尝试,交流,教师适当的评析,使学生明白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都应利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4.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
课中围绕这些想法展开,效果不错,就是有点前紧后松。
【解方程1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解方程》的教学反思04-08
解方程教学反思02-05
《解方程》教学反思05-17
解方程的教学反思11-06
《解方程二》教学反思03-28
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04-12
解方程的教学反思15篇03-10
《解方程》教学反思15篇05-19
《解方程》教学反思(15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