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咕咚》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咕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 (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自然段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
5、说一说: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4、描红,写两个。
板书: 24 咕咚
兔子
狐狸 跑、喊 (听) 狮子 追、问(看)
猴子、小鹿、松鼠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 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 拦住
《咕咚》教学设计3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小朋友们喜爱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兔子听到响声吓了一跳,没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跑起来。狮子被它们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边,恰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那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真相大白。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8个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3、“咕咚”究竟是什么?请大家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4、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互助合作、讲讲故事
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己最喜欢或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
四、提出问题、感悟文意
1、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同桌(小组)讨论。
2、男女生互动学习。先由一位男同学代表男生把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再由一位女同学来帮他解决问题;女同学把问题解答完了再反问那一位男同学是否明白了,这位男同学或其他男同学可以对女同学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位女同学和其他女同学可用书本里的语言或用自己从书本上知道答案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教师从旁相机点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大家互动、气氛高涨的学习氛围。
如:(1)男: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兔子听见湖中传来“咕咚”一声便吓得撒腿就跑?它为什么不回头去看看是什么?
女:因为小兔子的胆子很小。
男:我还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学可补充。
(2)女: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他们跑了起来。
通过男女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的学习形式,老师从旁相机指导,使学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们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轻易相信别人;而狮子能对事情问个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随便相信别人。
五、品读句子、读书明理
1、课件出示,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的对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句子练习读好。
2、通过请××听我读、我能读好、我想听××读、师生、男女生、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读出小兔子害怕的语气,狐狸、猴子第一次说话也是害怕的语气,狮子奇怪、认真的语气。
3、思想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六、小组合作、演演故事
让学生自由找伙伴组合表演。
《咕咚》教学设计4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从。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课文学习,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
2、板书:咕咚
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3、识记生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转、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领”是后鼻音
“熟”是翘舌音
“着”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轻声的“zhe”。
三、图文结合,品读课文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9、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说说、学学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认真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再学一学)。(小溪流水声、打雷声、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叫“咕咚”(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认会它。
2、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还有不会吗?说说看,大家来帮助你。(学生有就说,教师相机处理,没有拉倒)没有?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有信心吗?
3、(利用[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课件检查,组词、说话、说说识字的办法等)
4、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学会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品悟
1、指导学习课文2----4节
(1)请看: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听到了这个声音,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要求:自己读读这一节,思考: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扮演野牛,当场询问:“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吗”?
(2)展示第三幅插图,交流并板书:拦问
(3)师生合作读课文6、7自然段,老师引读,学生做动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小兔又会怎样?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
(2)明白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松”“拦”扩词。
2、师范写
3、生临写
4、生练写,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咕咚》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 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 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 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1.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2.重点词语品味功夫较足
3.识字教学过于简单
《咕咚》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 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 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 熟——热 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平、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咕咚》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热”、“闹”两个字,认识“四点底”。
2.能力培养: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词连读。
2.读词语。
(课件出示)热闹 水花 正巧 逃命 木瓜 熟了
吓坏 大伙儿 哈哈笑 跟着跑 说
二、 学习生字
1.记忆字形。
(课件出示)热闹
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师范写四点底)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说,提升方法。
2.组词。
3.书写。
指导:热,上面部分要紧凑。横折弯钩弯得不要太大。
4.用“热闹”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请你边读边想像,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热闹的场面。(板书:热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热闹的情景?你能用上“热闹”说一句话吗?
引导把话说具体。
三、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朗读、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自己在课文中找一找。
指名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读好重点句。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猴子“也跟着跑,边跑边叫”。
“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二)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经过)。
1.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谁走来了呢?
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读(戴头饰)。
指导读好“你们看见了吗?”“我是在湖边听见的.。”等句子。
(三)朗读、理解、背诵第四自然段(事件结果)。
1.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板书:听见)就造成了这热闹的场面。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头脑冷静下来了,它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2.小动物们看见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书:看见)它们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应?(板书:笑了)
3.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吗?
(课件出示):
大家( ),正巧一个木瓜( ),咕咚一声,( )。 大伙儿( ),( ), 都( )!
指导背诵。
4.小动物们在笑什么?
指名说,理解不能偏听偏信。
(四)朗读全文。
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四、布置作业
1.用“热闹”写一句话。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6 咕咚来了
热 听见 热闹
看见 笑了
《咕咚》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识字、感悟和思考。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2、识字,写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并把课文演一演。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挂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屏幕以各种小动物带出生字词,让学生自由拼读、开火车、手拉手等多种形式读。
4、让学生用自已的方法识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5、互相合作、讲讲故事
(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
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已最喜欢或自已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6、写生
(1)、让学生说说自已最想写哪一个字,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2)、学生自已练习书写。
四、勇闯“接龙阵”。
师:咦!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或挂历图——“接龙阵”)
a)听课文例子的录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接龙”。
b)全班分四至六个组先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词语接龙。
c)分组竞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好,评为优胜组。
六、检查书写情况
七、想想、连连、读读
d)出示生字“大、花、水、河、叶、树、黄”。
师:有些生字娃娃正在小树林里玩,咱们去瞧瞧。
e)能过“大”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大大”的形式认读,全班读。
f)出示连一连,组成词语的例题。
小结: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后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讲授法和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快乐中学。
2.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使同学们特别兴奋,在快活的气氛中学习,学习效果当然更好。
3.让学生自主识字,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意见。让学生用自已的方法识字。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咕咚》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咕咚》教学反思10-04
《咕咚》教学反思01-05
《咕咚》的教学反思03-17
《咕咚来了》大班教案03-20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景阳冈教学设计01-09
杠杆教学设计01-09
gkh教学设计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