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㈠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许多同学对现已灭绝的古生物挺感兴趣,特别是恐龙,因而对一年前去过的中华恐龙园是念念不忘,说说那次游园最令你难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之一,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又紧接下面环节古生物化石及相关知识介绍,激发学生内需。)
㈡化石资料交流,丰富感性认识
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获所得。
(设计意图:资料搜集交流是开放式教育下对信息处理的一种学习,亦通过感性材料的积淀,丰富对化石这一科学知识的感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㈢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
⒈观察化石图片。
老师也带来一张古生物化石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细观察一下。
⒉感知化石特点。
怎么样,看了有什么感觉,跟大家来说说。
⒊引导读文,加深感受。
陈列馆旁边还竖着一展牌,上面写的正是这具化石的介绍,你们读读看,有什么新的感觉。
⒋读中感悟,感情朗读,表现化石特点。
指名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受化石的大和保存完整。
⒌了解发掘经过。
师引述过渡: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万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黄河边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便向当地政府报告,这具化石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再去挖掘现场看看,又了解了哪些情况。自读课文最后一段。
(了解化石出土姿势:脚踩石头,斜斜插入土里)
⒍引发生疑。
了解了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这么多内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⒎过渡引导。
我们也来做做小科学家,假想一个有关黄河象来历的故事,你们说怎么样。
㈣想象来历,自编假想故事
⒈指导假想。
⑴科学假想我们还是第一次。首先让我们来策划一下,看这个假想该怎么个想法。
⑵学生讨论,引导归纳科学假想的要点:以现实为依据,大胆推测,展开科学合理想象。
⒉小组合作,自编故事。
⒊交流自编故事,学生评议。
评评:①故事创意,②现实为依,③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点,自己分析,思考,推断,自编故事,通过自己亲历、实践,体验科学家假想的一般过程,逐步发展完善了对科学假想的认知。)
㈤赏评课文故事,交流感悟
⒈读中充分感知课文故事。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指名分段读,进一步感知。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读,充分感知,让文字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为后面对文本故事的分析,比较,赏评奠定基础。)
⒉比较故事,细细品味。
⑴小组学习,把刚才自编的故事和课文故事比一比,谁编得好,好在哪里。
⑵交流感受。
①故事发展的背景环境:气候干燥炎热,动物们干渴难忍,为后文急于喝水,忘了危险埋下伏笔。(细致形象)
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经过,环环紧扣,故事想象合理、
③地质变化的过程,具有科学性。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赏书本故事的优点,亦可评其不足,也应肯定自编故事的独特创意,细腻周密之处,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书本)
(设计意图: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赏评文本故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批判意识。)
⒊小结亲历感悟。
说说通过自编科学假想,再与课文故事对比,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重结论,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起初,学生凭着已有的对科学假想粗浅的认知进行自编故事实践,再经历生生互评,与文本故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经历了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不仅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
附:板书设计:
个头大,保存完整
以现实为依据
脚踩石头,斜插土里
科学
假想
大胆推测,合理想象
严密
科学
细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并受到文明礼貌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
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第1遍读课文:
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第2遍读课文:
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读后老师正音。
3、第3遍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师:我们读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
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出示图一:
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⑴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学生选第1、2自然段,各自轻声读。
出示活动投影片《小壁虎挣断尾巴》。
读后判断: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⑵ 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评: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投影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⑴ 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⑵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评: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3、看图,听第3~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⑴ 思考: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附图。
⑵ 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评:结合看图听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4、读议第3~5自然段:
⑴ 学习第3自然段:
① 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
教师引读:
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② 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氨“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评:通过2组对话的比较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带着情感去朗读,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④ 演示活动投影片:
理解“摇着”、“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⑤ 小结:
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评: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⑵ 半扶半放,教学第4自然段:
① 学生自读:
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② 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③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④ 师生分角色朗读。
⑶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① 学生自学本段:
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②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
让学生找出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
(摆、掌握方向)
③ 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
评:对于叙述顺序相似的3、4、5自然段,教师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导,不仅使教学环节避免了重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⑷ 总结3、4、5自然段:
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冶、“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评: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直观性,把这几个重点词放在一起,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领会,效果很好。
6、读议第6、7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⑵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出从“难过”到“高兴”的心情。
评: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⑶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评:这样等于让学生复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告诉”一词的意思。
四、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⑴ 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⑵ 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⑶ (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⑷ 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 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评:总结课文,既要归纳课文,又要进行语言训练。
五、知识延伸,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鸟、猴子、响尾蛇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2、选择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种小动物,照书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顺序,说一说小壁虎怎样向这些动物借尾巴。
评:这样训练学生说话,既拓宽了知识面,又依照课文进行成段说话的训练,将增长知识和有条理地说话训练结合起来。(点评:王秀荣)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Happy English---relaxing---English talk show,告诉学生学英语要快乐,轻松,脱口而出,这正是新课改要求我们做的,我们不妨也把这个要求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师生目标就一致了
二、导课:
以师生对话形式,构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直接进入课题:
My name is Geng Liuwen,I’m from Zhuyang. I’m an English teacher.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Do you like English?(问一名学生:Yes,I do.)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and useful.
在这一环节中,我除了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外,主要是想把本节所学的部分内容引出:两个单词、两个重点句子,学生可能听懂了一部分,而后半部分还未听懂,这样在纯英语环境中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本节语言点做好了铺垫。
三、单词出示
在ppt课件中我利用实物为原型,直接把实物与单词对应起来,免去了汉语介绍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纯英语的思维。我想这样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好处。比如在科学家作实验的实物图片下,放置science这一单词,让学生在头脑中直接把实物变成英语,而不是先把实物符号为汉语,再把汉语符号转换为英语符号。这样就节省了学生的思维环节,易于形成鲜明形象生动的记忆,同时避免了把英语沦为汉语的附属品的地位。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直到学生看到电脑这一实物时,脑子里应至少同时闪出两种符号:一种符号是“电脑”,一种符号是“computer”,这样才算我们英语教学的成功。
四、句子突破
1、教师板书: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引导学生说出它的问句,自然带出本节课的前两个重点句子: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P.E ./music./ English .)
在ppt课件中出示各学科的实物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话,教师随时引导、纠正,最后是学生就这两个句子自编一段对话,写出、爬黑板。
2、师生对话: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最后一句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先替她回答,而后再问再答,对话几个同学后学生就可掌握后两个句子。
接下来以小组内对话为活动方式,以P.E.为话题,让学生开口说本节所学四个句子,教师在大屏幕上提供一些体育运动的素材:体育名人,体育运动项目图片,及描述性词汇:fun interesting exciting relaxing ,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有话可谈的环境中,自然的吐出真实生动的英语。
五、听录音
把本节录音带放、听、默跟读、大声朗读,让学生找语感,并深化所学。
六、小组内采访
访问小组成员的爱好,完成采访表格,展现小记者的风采!
favorite subject Why
S1
S2
S3
S4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是在教师引导、干预下学说话,那么这一环节就是实实在在的让学生自己运用语言来解决实际任务了。访问、填表,然后展示采访结果,纯英语的操作,逼着学生调动其内在思维向外表达语言。我们教研室的张老师曾说:“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必干预太多,应放手让学生向外吐语言”如果每节课都有这样的环节,学生一定会愿意学英语,一定会学好英语。
七、写作文
Writing:学期快要结束了,回顾一下你所学的科目,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为什么?你的好朋友呢?他们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请你写下来告诉我们,好吗?
这一环节以课下作业的形式来完成,主要起复习巩固作用。同时能让学生自由发挥拓展,并为下节做好准备。
八、营造英语的海洋,让英语走进学生的梦乡。
我们生活在汉语的海洋中,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辛辛苦苦学来的一点点英文,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她太脆弱了!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片英语的海洋。如果把我们现在的学生空投到美国去,那么半年后他们就一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两年后他们就可能不能流利地说汉语了(参考:《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博士),这就是海洋的力量。我们英语教学必须运用这种力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让英语走进他的思维,直到最后用英语喊出他的梦话。
九、教师寄语:
迎接双语时代的到来
任何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先进的文化和珍贵的道德。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工具,传承着文明和道德,沟通着思想和情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文言文对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栅锁了。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要死掉,这没有什么可惜,我们也没有必要偏让它复活,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字、词、句,甚至大部分汉字也可能几千年后要死掉,我们的子孙后代没必要非让它复活一样。汉字、汉语要现代化,世界语言、文字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偏要对抗这个潮流,徒劳无益,还有害。”我个人认为这个统一的语言文字的时代,必定是一个以中英文双语为载体的双语时代,起码在我国是这样。因此,让我们的学生学好英语,站在世界文明的最高处,学好他人之长,回家报效祖国,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理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实干,我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十、使用学案后的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开始实施有很长时间多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对学案导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学案导学的几个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型,英语学科学案在环节设计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从课型上英语学案主要分为新授与复习课两种类型。其中新授课又可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类。英语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导航,学习过程,知识归纳,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置这几个环节。下面谈一谈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预习导航:预习导航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三个目的: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2、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3、引入新课。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引入新课就是引导自学: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提出预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速度和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字典或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课堂核心环节,大约占到25分左右。让学生依照学案设计,循序探究,以达知识领会掌握之目的。
巩固提高。正所谓“趁热打铁”,课文讲完后教师引领学生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这样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辅导提供信息。同时,达标训练中少数较难的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字。
3、积累词语。
4、熟读背诵《鞋》。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见剪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下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课前准备】
3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咱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爸妈妈会教给你们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课本,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4、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
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6、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三、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上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读):
看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说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⑴ (出示课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⑵ 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B、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C、我们能做那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②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⑶ 上台表演:
①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②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⑴ 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⑵ 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⑶ 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的争夺赛吧!
⑴ 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桔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对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⑵ 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⑶ 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将一朵小红花。
(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什么想说?(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行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课题:城市化(第一课时)
二、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届高一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动力; ?运用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
[引入]一首歌,一个伟人,一座城市。便成了《春天的故事》。故事中的城市就是深圳。30年过去了,故事依旧,而城市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一组图片,大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变。观察图片:1982年的边陲小镇—老深圳、20xx年流光溢彩的深圳、20xx年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图片中总结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大家看课本城市化还有那些表现?2.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⑴人口的.集中过程
⑵地域的转换过程 ⑶经济结构的变化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结合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思考: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过度]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 5.城市化的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3)带来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渡]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让我们来看一幅图。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
[合作探究](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
点?(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考虑)
(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教师归纳总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下表。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
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短小浅显,易于朗读,易于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孩子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每件礼物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和期盼,也知道“我”从每一件礼物中所领悟到的生命的灵动,时间的宝贵,自然的秀美,知识的广博,世界的精彩。)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导学生明白,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播种希望,才能有所收获。亲人送给“我”的礼物中包含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诲,它们就像“春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
3.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4.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1)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2)如果你要送给亲人们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年幼时,我们喜欢跟妈妈和爸爸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他们……只在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写一写你读了《树的故事》后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2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2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4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25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九篇10-0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10-03
教学设计方案3篇10-04